我也想说说ldquo三星堆rdqu

其实对中国文化了解的不多,而且从地域上看,我明显属于红山文化圈,东北和内蒙的交界一带,但这周要上文化建设的课了,本来还没备熟呢,又出来个三星堆。上网一查,有些人觉得三星堆身份存疑,高于同期的中国文化,而且从文物的样式看,推测可能是西亚文明。通过对几个代表性物件儿的观察,我觉得这样说的人应该是对西亚文明认识有误区,喜欢破案的习惯永远改不了,原来留下的职业病。

西亚、中东这个地方,现在被搞得一团糟,但以我个人的评价,如果说殷商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里程碑,那么这个地方,是地中海文明的里程碑,比希腊文化对地中海的影响更大。欧洲人把希腊文明作为自己的摇篮和源头,但这只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人的觉悟,但在漫长的时间里,欧洲和希腊文化不是重合关系,从基督教、贸易、生活、科学、文化的角度讲,西亚给了欧洲更长情的陪伴,沁染至深又浑然不觉。特别是近代欧洲崛起之后,他就更不愿意承认西亚这个老师,而且还反复把它踩在脚下,以证明自己长大了。凭借地理上的优势,西亚中东的文明对中亚,南亚,欧洲和北非都影响巨大,又通过欧洲的殖民,被带到更远的地方。从文明的产生时间和对人类文明影响的广度而言,西亚中东也应该有绝对的文化自信。

西亚人有一部分偏白,有一部分看起来又偏黄黑,但从人种上,他们和欧洲人、北非人、印度人都属于白种人的祖先高加索人或欧罗巴人。这就是为什么埃及艳后可以请美国的伊丽莎白·泰勒演了,女性的差异更小一些。所以即便同属亚洲,我们和西亚和南亚的印度人,长相上的区别不亚于我们和欧洲人的区别。文化上也是这样,我们可以找到一个相对统一的范式来阐述欧洲文化,但很难给出亚洲文化的统一范式,因为西亚、南亚、中亚和东北亚、东南亚的文化样式差异太大。

落实到面部特征,西亚人确实是方脸居多,只有以色列人中细长脸的才多些,像圣像画上耶稣那样的脸。西亚人的鼻子也和三星堆面具的差不多。但是西亚人胡子、体毛这些特别重,重过欧洲人和非洲人,所以他们的面具一般都有胡子特征,很少有像三星堆这样素面的,脸上光溜溜的。还有就是眼睛,西亚人的眼睛和欧洲人一样,正面看,眉骨都是突出的,眼窝深陷。请原谅,我用苏莱曼尼的照片分析,作为伊朗人,刨去政治,他都属于比较标准的。但中国人大多数,眼睛都是突出的,不深陷,眉骨基本是平的,所以化浓妆不好看,色彩都在一个平面上,像调色板。另外,就是头饰,西亚北非的文明起源较早、互相影响,政治文明也成熟的较早,和三星堆同期,就有了明显的等级差异,头饰和帽子是彰显等级的重要载体,所以他们的面具一般有明确的头饰标识,以确定这个面具干什么用的。

三星堆这种面部光滑,眼睛突出、少有头饰的面具,更有中国人的特点,特别是这种外鼓的眼睛造型,只有在我们和非洲面具的造型里才有,但是非洲面具的嘴部特点都比较厚,没有三星堆这样都是薄嘴唇。

文物里还有一个比较高的小人,身体形状是细长。这个就更不像西亚的东西了。西亚人的平均身高应该低于中国人,和日耳曼、斯拉夫这些民族比起来就更显得矮一些。但是西亚人的骨骼比中国人宽,都比较结实,而且这种结实、壮,基因的成分大于后天因素。首先他们的食物,不像欧洲人肉食,主食都是米饭,配点儿肉,类似咖喱饭、手抓饭这种。另外他们也不是以健身、运动获得这个体格的,见过那么多来自西亚、中东的,基本没有像非洲的那样爱健身,非洲人细胳膊细腿的多,跟腱特别长,出了好多长短跑的明星,但没有举重的。相同身高的西亚人,都比其它地区的人长得厚好多。十字军东征去了那么多人高马大的欧洲人,但在直接身体对抗的战争中,也没占到便宜,还是被打出去了。尽管被制裁得很厉害,没钱请知名教练,但伊朗足球始终在亚洲男足里有很强的竞争力,与他们的体格有很大关系。从今天这一地区的女性生育能力看,也还是后继有人。以现在的生育率,不用较劲,多少年后,可能西亚和中东人会成为欧洲大地的主人,日耳曼、斯拉夫反倒成了三星堆。就是这身板子,我就怀疑,三星堆这瘦高的人像不是他们的审美。

另外在服饰上,如果是祭祀用品,咱们这个人像穿得就比西亚的朴素很多,这身行头在西亚只能算是衬之类的,外面一定还有。因为后来西亚伊斯兰化了,不让偶像崇拜,只有一些花纹图案,看不到像欧洲那样的人像雕塑和绘画。但是南亚印度保留了他们和波斯人一起过日子时候的风尚。大家会看到印度教,还有印度佛教的佛像在穿着上复杂,讲究,色彩多,饰品多。而这些传到中国,我们很快就把佛像儒家化了,佛像的衣着朴素大方,神态更平和。从服装表达而言,这个朴素的长衫小巨人也不像西亚的东西。

此前,国外一直不承认中国的青铜器,因为在考古发现中,在中国出土的青铜器都是精品,一看就是高峰。没有像陶器那样,看到成长过程,从很原始的,一直到很精美的,中国都有。据此断定青铜器是舶来品。这次三星堆还可能把我们的青铜器再往前拉,没准儿这个案子也能破。三星堆和红山文化、殷墟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同时都有玉龙,这一点就很中国。对玉的崇拜和喜欢以华夏文明以及深受其影响的东南亚几个国家为最。西亚北非对金属类的图腾更感兴趣,特别是黄金,玉质材料和玉的颜色完全不是西亚风格,玉本身恬淡的颜色与中国文化的匹配度最高。虽然国际上玉石做的珠宝也昂贵,但都是华人买家居多,不像红宝石和蓝宝石那样受到全世界的追捧。

我们的红山文化、三星堆文化都比殷商文化早,这一点是肯定的。但是在国际上,要从文化被认可成一种文明,必须有同期的文字,三星堆和红山都没有找到文字,我们的三皇五帝和夏朝也是这个原因,外界不承认,所以目前只有殷商文化可以称为殷商文明,并在国际上代表中华文明。这就让我们比其他古文明产生的时间晚了好多,学者们也着急把我们的历史“赶上去”。其实不用着急,这几大古文明,基本都有文字记载、农业、灌溉、城市、管理制度,在这些显见的高峰出现之前,必定经过了长期的孕育。如果一种文明,用了更长的时间孕育,至于它选择在哪个时间点爆发重要吗,就像人,后出生的就不如前人伟大吗?自信本身就是不求别人的肯定,自己就能判断出优劣,把好的变得更好,等别人看到的时候,已经难于被超越了。

即便三星堆是西亚文明也没关系,因为它不代表中华文明就是西亚文明的儿子。通过已有的考古发现,在广阔的华夏大地上,中华文明绝不可能是一个源头,它是多源头文明,在民族迁徙和融合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而后者才是重点,这是中国文明没有断层的关键因素,那些拒绝融合,一直对抗或者没有机会、地理条件、人文条件融合的文明,即便很早就达到高峰,却是轰然倒下,绚烂过后只是历史的标签,珍贵又冰冷,残存的文化要素只能是碎片化地继承。但14亿中国人以及海外华人和东亚文化圈还在用中华文明过日子,里面有袅袅炊烟,有闲言碎语,这种文化的生命力和流动性才是我们真正的自信。

感谢日复一日的留学生公寓生活,窗前是一座十几层的学生宿舍楼,挡住了所有视线,但同事们把具体的工作都做了,把观察、欣赏和想象的美差都留给了我,透过这扇窗,看到的是整个世界的精彩与广阔,谢谢我深爱的红色娘子军和生活的每一个阶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ms/70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