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存派,非蠢既坏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不等天明去等派报,

一面走,一面叫,

今天的新闻真正好,

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相信这段歌曲大家很熟悉,是著名音乐家、《国歌》的作曲者——聂耳的作品。

上世纪三十年代,聂耳在上海时,结识了一个不到十岁的卖报的报童,为她谱写了这一脍炙人口的作品《卖报歌》。这首歌真实反映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卖报补贴家用的报童们的生活。

依然是谈上海。

最近关于上海的欧美式防疫闹得沸沸扬扬。当然,也有人认为,可以实现共存。

参考现阶段搞共存的,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其实就意味着躺平。共存,只是躺平的同义词而已。

比如欧美,为了不让医疗资源击穿,让你轻症居家。这一来,传播的就更快了,当然,作为RNA病毒的新冠,变异的就更快了,我都担心希腊字母表是不是够用了。

先谈谈共存派给出的所谓共存的好处:

比如航运业交通运输业得到复苏,大家可以出去工作,等等。

但是,如果你知道外面都是疫情传播,你自己会主动减少到公共场所的频次。

有数据为证。

以共存派的圣地——美国纽约地铁数据来看,躺平防疫的纽约,地铁载客量较年疫情爆发前,依然下降了近40%。

美国国内航班的总数,离疫情前依然有较大差距,下降了大约10%以上。

而共存之下,美国人的收入,在高通胀下,似乎也就那样了,这收入首先较疫情前增长了一些,但是和物价比起来,直接就是可以当做没增长。

这就是共存后的美国,虽然说经济增长,但是你说要恢复到疫情前,我怎么也看不出来。

美国整体医疗水平是高于中国的,这一点绝大部分人不会有疑问。

在上海这个医疗水平处于国内顶尖水平的地方,在有一定管控力度的情况下,依然出现了医疗击穿,那么如果真的搞共存,上海的医疗水平尚且扛不住,其他地方就能扛住了?

按照之前网上流传的那个所谓卫健委录音的电话来看,以两千多万上海人民为培养皿,搞轻症居家,就真不怕这RNA病毒在居家中如鱼得水进一步变异?

这不是科学,这就是单纯的坏。

去年南京疫情的时候,疫情仅禄口社区爆发,当时我分析,江苏省和南京市两级掌握的卫生资源应对起来是没问题的,事实上去年7-8月,南京市和江苏省的医疗资源,不仅成功应对了南京本地的病例,还扛住了扬州、淮安、宿迁等南京外溢病例,没有医疗击穿,在救治医院,也没有需要外省支援。

但是,这是建立在总共也就几百个病例的情况下的。虽然是德尔塔,而且因为很多病例是老年人,重症率非常高,但是南京运气好到爆棚,一方面是仅仅在远离市区几十公里的禄口镇出现了社区传播,没有在人口密度极高的市区蔓延,甚至是病例坐地铁到了市中心的商业区新街口,也没有在新街口商圈出现病情蔓延。另一方面南京也是全国最早支援武汉的城市之一,医院和医疗团队打满全场,且经过了东北、新疆疫情的考验,在病患救治上经验丰富、游刃有余,所以谈不上是猝不及防的遭遇战。

从这个角度看,拥有四家医院的南京,而且在拥有国内顶尖重症医学团队的情况下,对付几百个病例,乃至数百个重症病例,都是OK的,但是如果对付上海这种数万,甚至可能超过十万的病例,毫无疑问一定是会医疗击穿的。

上海没有完全选择躺平的情况下,之前多少还是比划着抵抗了几下的,但是极有可能达到六位数的病例摆在这边,一下子就溃不成军,垮了。如果搞共存,那么广大的医疗资源并不丰富的城市该怎么办?

医院榜单,医院的城市其实不多,北京、上海、广州是第一梯队,医院集中在西安、武汉、南京、杭州、成都、长沙、天津、哈尔滨、沈阳、重庆这些省会和直辖市。即使是经济上钱多多的计划单列市,也只是深医院,宁波、大连和厦门都没有进得了复旦大学的榜单。广大的地级市,仅仅是医院,其余的地级市全军覆没,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苏州能医院,其实原因很多,一个是有钱,能砸钱。全国范围内敢说比苏州有钱的城市,可能不多,当然,有钱医院,比如更有钱的深圳努力了这么久,还没达到苏州的水平。另一方面,天生丽质难自弃,底子太好了。当年的高等院校调整和江苏省内教育资源整合,苏州幸运的拿下了从南通迁移过来的原苏北医学院,改名苏州医学院。更幸运的是,本来是归地方管理的苏州医学院,六十年代划归核工业部管理后,在部级资源下,整体实力上了一个台阶,实力上在江苏省内仅次于南京医学院。时至今日,苏医仍然坐着江苏医学领域第二把交椅。放眼全国,能有几个地级市,拥有苏州这既有钱又有人还有资源的条件的?

广大的地级市,要是遇到几千病例,那就只能是束手就擒等待救援了。

别的不说,遭遇了几百个病例的扬州,在本身拥有医学院,还有地级市中水医院的情况下,依然需要南京的援助才全身而退。

就这情况,你能放开搞共存吗?

支持共存的人告诉你这是大号流感。但是这死亡情况,怎么样看也不是流感啊!

数据处理一下,可以看到,高峰期美国日死亡人数近,最近每天死亡人数也是+。

如果像美国那样放开,那么国内这点可怜的医疗资源,够这么多患者用么?

至于死亡人数,以美国这等医疗实力,目前还要每天死亡七百以上,要是人口基数远大于美国且医疗水平显然低于美国的中国,躺平也好,共存也罢,死的人数,每天低于四千都算赢麻了。

至于你想得到救治?学习美国的话,凭钱说话,谁钱多权大关系够硬,谁可以躺ICU。

这样的话,普通人还有活着的机会吗?

在上海,现在你连个菜都未必抢得到,你还告诉我医院住,这不是胡扯么,谁给你的勇气呢?

而且,有目共睹的是,你抢不到菜,不代表壕和你一样没吃的。

上海这次起码告诉你这一点了。奢侈品店的VIP和你在吃上面,就是不一样的。

要指望块钱一盒的特效药?到时候,可能这特效药不是这个价钱了,而且是不是特效,不知道。也就是意味着,你买不到,也基本上买不起。

清零,静态管理,可能这个月没收入,但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共存,或者是按照美国标准共存,你这个月可能还能出去挣钱,至于下个月是不是还能活着,没人知道。毕竟,按照美标,医院的。

长痛不如短痛,清零是短痛,共存在目前情况下是长痛。

现阶段共存,哪怕是疫苗护体下,最好结果就是以色列那样少死几个人,改变不了大局。

共存对谁有利?

特效药仿制厂商或者进口厂商啊,除此以外还有谁?是那些有钱有势有到超过你想象力的,当然了,还有洋人,爱丁堡可不是白叫的。而且,海外的特效药,能不能让你仿制,能让你仿制多少,会卖多少钱,可是洋大人说了算的,你做不了主。说句寒碜的,你一个在沙漠里渴得半死不活的人,有啥资格跟卖水的人讨价还价,何况这卖水的人有枪有钱还膀大腰圆的。

你不想抑制住灵魂对自由的渴望?

好,上世纪三十年的的上海还不够自由吗?连左翼作家都可以在当时的上海的租界里面待着的,能不够自由?

那么听一听聂耳的《卖报歌》第二节:

啦啦啦!啦啦啦!

我是卖报的小行家,

大风大雨里满街跑,

走不好,滑一跤,

满身的泥水惹人笑,

饥饿寒冷只有我知道。

在贪婪资本下,哪怕十岁的小孩,也得上街卖报挣钱!饿肚子,穿不暖,那也得上街卖报!

你希望回到那个时代?你回到那个时代,能穿着体面出入上海滩的大酒店?

别做梦了,你能在租界给人擦皮鞋、拉黄包车就不错了。还相当上等人?呵呵呵哒。

所以,共存后自己大概率没好果子吃,会见证更大的不公平,乃至小命都朝不保夕的情况下,现阶段共存,就是找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zz/98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