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的小说

最好的中医专治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第一次看龙应台大概是在年,小镇上工作的唯一消遣就是看书看电影,写一些戾气很重的文字,或者干脆调侃。但突然有一天发现暴戾只是为了发泄,没有多少实质的意义,而暴戾之所以能引起人的共鸣,往往是因为人的本性中对激动、发泄更偏好,同时也可能是因为日常的生活过于单调,压抑过久,需要找到一个情绪的出口,。这种文字本质上是高举着旗帜,俨然自己是正义的化身,又或者要别人往前向枪眼上冲,我发现之后就会对此类文章避而远之:任何以鼓吹牺牲他人而换来的正义都不能算作正义。

龙应台的文字不是鼓吹。我最近又看了她两本书,一本是野火集,80年代的书,火药味算是浓厚的,针砭时弊,说教育体制在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说台湾是生了mei毒的母亲,垃圾污染严重,司机横冲直撞,政府部门推诿不作为,公民教育的不称职,等等,有人说她煽风点火,批评味太浓,为什么不写点台湾的好,台湾有那么多好,家丑不可外扬(是否跟现在很多人骂的如出一辙),她大概也是同样的态度,已经有人在说好话,少一个我有什么关系?反之,有几个人在说坏话?

说坏话若是言之有理,被批评者大概会心有戚戚,若是言之无理,大可一笑置之。若是闭目塞听,或者只捡好听的听,最后只可能出现越来越多趋炎附势之徒,不是不说,是不敢说而已。当年她是做好打算的,要防止人半夜闯入家中,防止上面人报复,等等,但是那本书出版了,还是能看见上层变革的决心,宽容的态度。

若说文字本身,现在看,野火集中则全部是通识了,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言论,而是在普及常识,比如民主具有的双重性,生气的权力,政府与民众及国家的关系,教育的目的,等等,我只花了几个小时就看完了,问题在于,台湾目前看到的气象是很多问题在逐步改善,而我们呢?这本书最初在大陆出版是年,三十多年我们这变化的是什么?又或者说,直至现在看,依然不过时?一本杂文或者时事评论,至今具有那么多的拥甭透露的无疑是,里面的批评还没有过时,而我真正希望的是,它能被人遗忘,让人鄙视,就好像说地球是圆的一样是无稽之谈。

让我惊喜的是她居然写过一本小说,《银色仙人掌》,这本也不算惊艳之作,但比当代的很多作家要出彩了。首先风格跟她之前的几本都有极大的差异,杂文类讲究一针见血,有理有据,散文如目送,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这三本无疑是她最好的作品,我个人也很喜欢,原因是母性的视角同时也是女性的视角写出的关于家庭,亲情的极为柔和又有边界的文字,温柔似水,细腻绵长。而这本小说,她自己说,是她的面具,有些没说的话,不好说的话,用小说去表达,“以真面目去面对读者,我有某种形象,某种身段,某种顾忌,我必须把好大一部分自己藏起来”,只是题材都不算有深度,在我看来,也一样在进行通识教育,只是这次她的着力点似乎聚集在男女关系上。

比如里面的几个故事,第一个夫妻关系破裂,女生开车在沙漠中行走,但是只有三分之一的油,方向迷失,最后怎么走,女主是吃不准的,但是类散文化的描写,让人有些不知所云。但是这似乎也是真实的婚姻写照,中年女人离婚之后到底何去何从,娜娜出走之后的路在何方,没有人有清晰明确的答案。同样的一篇更直白,叫外遇,直接写女人知道自己的丈夫有外遇,权衡利弊,要不要离婚,她的思想斗争如下:

要么离开那个男人,但是若是离开男人之后,男人过得挺好呢?要么自己自杀,让男人背负道德的枷锁,可是,为什么我要死,该死是不是我,是他们啊;要么离婚,但是让那个女人坐享其成,享受打拼来的房子?自己做个单身贵族?可是腰粗了,背疼了,满脸的褶子,生病了谁还会嘘寒问暖?

最终她的选择是报复了丈夫出轨的对象,将她做成了雕塑。这一段是我看到的较为精彩的描述,试问有多少男女毫无情感可言,但都凑合在一起,尤其是在女人上了岁数之后?她们的疑问是不是如上面类似?而杀了“狐狸精”是否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问题?

当然还有个做法,在下一篇里出现,叫《看鸟》,你不是出轨吗,我干脆也一样,报复性的出轨,只是这篇不是报复,有点出于无奈,男人常年不回家,女主也有需求,甚至涉及伦理,像《上尉的女人》,一个男人若是性功能缺陷,难道要女人一辈子守寡吗?

还有一篇有点意思的是,将男女性别颠倒,男人在家相妻教子,女人在职场打拼,大概能发现彼此都有难处,龙应台着力描写的是这个主内的男人要给孩子把屎把尿,张罗一家人的饭菜,在油腻腻的餐盘中穿梭,还要时不时接待妻子带回来的应酬,根本就是刻意地让你看到女人的不容易。在婚姻家庭中如何才能做到性别平等?这似乎是个千古难题,家务,工作,一定会有人倾斜,女人在家辛苦,男人在外面未必不辛苦,有个电影是苏菲玛索演的,大概讲述的就是这种角色呼唤,才了解到无论内外,彼此都有说不出的烦恼。我看更多的需求是,男人回家不要只知道打游戏,或者将工作带回家,或者一点地都不拖,衣服都不洗,如此这般,很多女人大概就满足了。

后面三篇相对长一点,我个人不是很喜欢,故事性与连贯性都不似前面,也就不说了。若说从中有什么体会,大概就是,女人在社会中所面对的巨大的不公,比如为什么不会要求男人下厨做饭,女人上班了回来还要做饭洗衣服?为什么不能上桌?为什么不能自WEI?为什么不能主动提出性需求?难道咪咪大一点就一定要女人喂奶?为什么是女人在面试的时候就要被问是否已婚,有没有孩子?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若是能在看小说之余,想想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剥削与驾驭,女性的自主权益,这本书的意义大概就够了。

我个人有个疑问,也在她最后的跋中得到验证,她说不写抒情性的散文,原因是不相信自己的深刻会超过唐诗宋词。幡然醒悟,原来我对伤春悲秋的文字不感冒,对华而不实的用词很讨厌,根源在于那些实在也超不过唐诗宋词,是凑字数的堆砌罢了。

稔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jj/48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