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老师在课堂讲完唐朝,安排背诵《长恨歌》,便有学生私下问道:“扯哥,诗中说‘此恨绵绵无绝期。’他到底在‘恨’什么啊?”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代表性。千百年来,大家也都在追问。《长恨歌》的文学品相,放在整个中国的文学史上也算顶级。然而你如果真拿我们课本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套路来分析一下,你就会发现,啥也分析不出来。恨江山易碎?恨爱情无常?恨帝王无奈?恨美人香消?……好像都涉及那么一些,又好像没有重点。事实上,要真正领略这首诗的美学高度,单纯地站在我们自己的文化体系中看,常常会显得模糊不清,看得不够明白。所以,本文尝试着换个思路:把唐朝的杨贵妃和古希腊的海伦,这两个世界级的大美人放在一起,把东西方的不同美学倾向放在一起对照着看。
“红颜祸水”的传统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向对女性不够友好。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中,借阿Q之口,谈到过去一般中国人眼中的女性形象:“中国的男人,本来大半都可以做圣贤,可惜全被女人毁掉了。商是妲己闹亡的;周是褒姒弄坏的;秦……虽然史无明文,我们也假定他因为女人,大约未必十分错;而董卓可是的确给貂蝉害死了。”所以,女人长得好看,基本上就是“红颜祸水”;如果不幸嫁给了亡国之君,那就更是“倾国倾城”了。按这个逻辑来看杨贵妃:儿媳妇嫁给公公,这是破坏社会公德;杨家一门鸡犬升天,表哥杨国忠乱政,这是外戚专权;民间传言她和安禄山不清不白,这是个荡妇;搞得唐玄宗“从此君王不早朝”,让整个大唐从巅峰跌落谷底,差点亡了国;……我们这个文化体系,是有一万个理由把杨贵妃写成一个“红颜祸水”的集大成者的。《王朝的女人》范冰冰饰演的杨贵妃然而,《长恨歌》里杨贵妃的形象,显然不是这样。大部分人心中的杨贵妃,也不是这样。因为白居易做了一点反文化传统的事儿。2
为了海伦,“再打十年我也愿意”
跟中国文化反着来的,似乎是古希腊。在古希腊,爱美是一种风尚,女子爱美,男子更爱;只要你颜值高,说什么都对,干什么都行。所以,当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佛洛狄忒三个女人争夺那颗“献给最美的女神”的金苹果时,阿佛洛狄忒获胜了。也就是说,在古希腊人眼中,一个女人有权有势混到天后赫拉那个级别,没有用;一个女人聪明、有智慧、能征善战如雅典娜,也没有用;只有如爱神一般,天生性感,颜值高才是王道。那才是一个真正“看脸”的时代。特洛伊战争油画所以,在荷马的笔下,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伊,十年鏖战,受尽磨难,死伤无数,仅仅是为了争夺一个好看的女人——海伦。值吗?在特洛伊的城楼下,一个希腊士兵就问:“我们为了一个女人打了十年,这值得吗?”另一个士兵说道:“对啊,这战争给我们带来损失太大了,完全不值得!”可是这样的言论瞬间就被打脸了。当海伦从城楼上走出来时,所有人都被她的美貌惊得呆住了。许久之后,一个士兵嚷道:“如此美丽的女子,即使是再打十年我也愿意。”海伦剧照要考虑什么权势、智慧、利益、道德、灾难……?海伦给古希腊人和特洛伊人带来的灾难,一点不比杨贵妃少,然而,在古希腊人眼中,她没有成为“红颜祸水”,反而成了“美”的象征。3
《长恨歌》是如何超越平凡的?
东方人善讲道德,也善讲政治。在中国人的话语体系中,谈论杨贵妃这样的人物,大多数人都太容易伦理化、道德化、或者政治化了。但在《长恨歌》里,从始至终,对杨玉环没有一句道德的评价,也没有一句政治的评价。白居易只选择了谈“人”。写贵妃的美艳,“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写贵妃的性感,“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写贵妃的才华,“缓歌缦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写贵妃的深情,生前发愿“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死后仍说“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梅兰芳《贵妃醉酒》,杨贵妃成为了“美”的典范和代名词在白居易的笔下,杨贵妃是一个把无与伦比的美艳、性感、才华和深情集于一身的理想“美”的象征,这超越了伦理、道德、政治等一切尘俗,上升到人类追寻永恒“美”的高度。对唐玄宗也一样。写玄宗的幸福,“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玄宗的无奈,“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玄宗的悲伤,“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写玄宗的求索,“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通过一场山河巨变,剥离掉他的帝王身份,没有了政治,没有了伦理,只剩下一个真实而多情的男人,爱美、爱音乐、爱舞蹈、爱天下最美的女人。作为一个“人”,玄宗也一样是“美”的。白居易让我们从每一个单独的“人”的角度来看:作为集众美于一身的杨贵妃,从没有主动地做过什么,却被命运推着走向陨灭。作为一个多情的男人,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一点都不过分,但玄宗却也被国破家亡的命运推着,不得不杀死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杨贵妃不再是“红颜祸水”,唐玄宗也不是“荒淫无道”或者“为老不尊”了。这两个人,都已经让我们不由得满怀遗憾与同情。仔细想想,白居易这么写,真的很反世俗,也很不中国,反而有点像古希腊了。但他的一枝巨笔偏偏就这么写了,写完后,大唐也坦然接受了,后世的中国人也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接受下来了。所以,在无数“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的名单中,杨贵妃给我们的形象却显得特别的与众不同,明媚鲜艳。不得不说,真是个奇迹。这奇迹,首先就得归功于白居易。归功于他那最闪亮的才华,最宽广的胸襟,最大的慈悲,最正统的人文主义。4
最正统的人文主义
回到古希腊,回到那人文主义的源头。荷马笔下的海伦,以及一切众神,都以一种张扬人性态度出现:阿喀琉斯愤怒起来,无人能敌的战斗力;赫克托尔明知打不过,却为荣誉和尊严而战;奥德修斯在大海上与自然搏斗,与神搏斗;俄狄浦斯与命运搏斗……这当然很好。然而,张扬人性走向了极端就变成了张扬肉欲。如宙斯的到处留情,如希腊联军为一个女人鏖战十年,但凡还有点理性,是怎么算都不值得的。所以,真正的人文主义,并不是一味张扬原欲。这一点,甚至连后期的希腊人自己都在反思。比如,在埃斯库罗斯的悲剧《阿伽门农》中,就满含着对特洛伊战争的反思。那鏖战在外的战士日晒雨淋,生死未卜;那留守在家的亲人日夜担忧;生产停滞、哀鸿遍野……对海伦的评价,也完全不同了。“她给同邦人留下的是盾兵的纷乱、伏击和水兵的装备器具,给特洛伊带去难忍的毁灭作嫁妆。”《阿伽门农》剧照回到文艺复兴,那高举人文主义大旗的时代。早年的薄伽丘和拉伯雷们,放肆地张扬着人的欲望,“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然而欲望的无限张扬,也就意味着道德的沦丧,社会的失控以及人的自由的毁灭。真正伟大的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是能够既张扬又克制的。桑丘的世俗功利主义,再加上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才是塞万提斯式的人文主义。莎士比亚也在肯定着人的基本欲求,但他却“让自然欲望接受人智的引导,并沐浴上帝的爱的阳光雨露……进而使人性出落得现实而高雅、激情和节制、浪漫而美丽。”人文主义从来不是回到兽性,为所欲为。而是既肯定人的原始自然性,也能肯定我们的理性,唤醒我们的神性。《哈姆雷特》剧照哈姆雷特,是刚刚从宗教重压下站起来的“人”,在肯定与反思中徘徊不定,纠结不已最后,回到中国,回到这个看起来压抑了人性的地方。整体来看,在这样一个道德教化压倒一切的古老文化中,原欲是没有什么张扬的空间的。所以,真的会显得有些压抑。然而你看白居易的《长恨歌》,它就突破了道德,也超越了道德。既写出了杨贵妃“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的原欲之美,也写出了“其中绰约多仙子”“雪肤花貌参差是”的灵性之美……现实而高雅,激情而节制,浪漫而美丽。电影《妖猫传》剧照,杨贵妃在海外仙山上的如梦似幻把“人”放在中心位置,关心人的长相、才华、情感、心灵等等这一切,既不厚此也不薄彼,然后和这个世界连接在一起。世界、道德、政治、一切都大不过人。这才称得上真正的人文主义。《长恨歌》真的做到了。我们还可以再去看看杜甫、李白、王维、王昌龄、孟浩然……你会发现,他们每个人的作品,也都没有被世俗、道德和政治所牵绊。边塞诗建功立业、田园诗净化精神、顺境中“仰天大笑出门去”,逆境中“百年多病独登台”……每一位都是由心而发,自然而不造作。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那后世无法超越的高度,无非也就是因为,那个时代是个活生生的人的时代,每个诗人,都有意无意地张扬着所谓的人文主义。所以,面对世界,该做什么去做什么;面对自己,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一面追逐亘古不变的永恒真理和美,一面安于柴米油盐的日常琐碎和起起伏伏。这时候,还能铁肩担起道义,慈心悲悯众生。你也就接近于真正的人文主义了。更多精彩点击下文蓉老师《24个文学样本中的西方文明》年火爆招生!
跟着周阳背诗文
天长地久《长恨歌》
《跟着四大名著学写作》年新班,开始招生啦!
时隔两年,0年赵蓉老师青少年通识课秋季招生!
年春季,低龄通识班开始招生啦!
所有课程介绍,都在这里!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