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实现了40多年的高速增长,已经逐渐地逼近向发达国家进阶的临界点。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观察。第一,中国很多软硬件基础设施已经具备发达国家特征,甚至超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最为典型的是中国的特高压电网、中国的高速铁路网、中国的通信网络,还有中国的物流网络,是公认的世界一流水平,总体上甚至超越了西方发达国家。这背后反映的是中国技术的迅速进步。今天中国人出国旅游到任何地方,包括美国、日本和欧洲这样的发达国家或地区,是很难在基础设施上被震撼的。反观中国,本土时速公里的高速铁路网、24小时可达的物流速度、干净整洁治安良好的地铁、设施现代化且规模巨大的机场、覆盖国土全境的4G通信网络,这些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未必会有。以地铁为例,在年,绝大部分发达国家首都的地铁,其干净程度、现代化程度、4G网络覆盖程度和网速都无法和中国相比,甚至其绝大部分的线路屏蔽门都没有普及。中国人自驾出行,一般不会考虑手机的信号问题,都会默认手机有信号,可以通过手机GPS导航;但在一些发达国家,可能要提前考虑道路无手机信号覆盖以至于无法导航的情况。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目前领先中国的主要是软特性,比如基础设施对残疾人、对携带婴儿和幼童出行人员的友好程度等。第二,中国的发达地区已经迈入了发达国家门槛。发达国家人均GDP的最低标准,以希腊、葡萄牙等国为例,人均是2万美元左右。而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年4月发布的报告,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美元,到年底,中国的人均GDP将突破1万美元,这对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年全世界人口过亿的国家有13个,而根据IMF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人口过亿同时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国家只有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4个,而且中国将很快超过俄罗斯。如果看中国的发达地区,在年,除深圳、上海、北京、广州四大一线城市人均GDP已超过2万美元以外,南京、苏州、常州、无锡、珠海、武汉、长沙、杭州等二线城市也都已经超过了2万美元,达到或超过了发达国家。第三,中国的科技和产业水平逐步呈现发达国家特征。一直以来,全球的主要产业呈现被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占据的特征。而在年,越来越多的全球主要产业迎来了新的“玩家”,那就是中国。尤其是在全球中高端产业的竞争里面,中国几乎是发达国家以外唯一的存在。例如,我们熟知的并不会被广泛认为是高端产业的家电产业,实际上全球前10名的主要家电品牌全部在欧洲和日本、韩国、美国、中国,这里除了中国,其他全部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再比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显示面板、高铁列车、第三代核电、海工设备、油气开采设备、视频安防、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半导体生产设备和材料、民航客机研发和制造、工业机器人、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产业,除了零星产业以外,中国都是行业里面发达国家以外的唯一参与者,中国企业在和发达国家的同行企业正面竞争,并且份额在逐渐扩大。同时,中国的产业发展呈现出了全球独一无二的全面性,这是中国14亿人口体量的超大规模决定的。在智能手机品牌领域,中国在和韩国、美国竞争,欧洲国家和日本品牌已经退出了世界前十;在高速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领域,主要是中国在和日本、欧洲国家的公司竞争,美国公司已经不在全球主要供应商之列;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全球主要是中国在和美国竞争,全球前列的行业巨头都来自中美两国,欧洲和日本的公司则被甩在后面;在以5G为核心的通信设备和网络领域,全球主要的供应商来自中国、韩国和欧洲,日本和美国主要购买国外通信设备来完成本国通信网络组网。这本书是我—年部分文章的一个合集,涉及全球各国综合实力的变化以及中国制造业在这几年的进步和变化。希望本书能够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录。书名:《未来站在中国这一边》\红旗出版社作者:宁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