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名孩子(后排)在现场表演。潮新闻记者姚颖康摄
“同呼吸同感受同梦想,同爱同在同分享,用拼搏挥洒每一刻,为胜利而欢呼,为勇气而高歌……”
9月23日晚,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现场,主火炬装置前的舞台上,来自浙江丽水遂昌湖山乡黄泥岭村“躬耕书院音乐筑梦班”的12名孩子,与全场表演者、运动员、志愿者和观众一起,唱响杭州亚运会主题歌曲《同爱同在》。
歌声回荡夜空、直抵人心。这一刻,浙江西部山区孩子的笑脸,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这样的一幕,在去年北京冬奥会上,44名来自太行山深处的孩子用天籁般的嗓音演唱希腊语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向世界传递了“一起向未来”的深刻寓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惊艳背后,是孩子们的艰辛付出。从今年6月下旬参加杭州亚运会开幕式表演的选拔,到昨天站在“大莲花”的舞台上,12个孩子一起走过了难忘的近天:整个暑假都投入在紧锣密鼓的排练中,几乎天天早出晚归;在排练间隙,孩子们还要完成作业、温习功课……
浙西山区的孩子能登上亚运大舞台,当然是莫大的幸运,但并不偶然。因为,早就有人埋下了音乐的种子。
年,著名指挥家陈琳、古琴演奏家陈雷激来到黄泥岭村,他们决定通过纯公益的音乐教育,为山里娃开启音乐梦想的大门。年,躬耕书院音乐筑梦班正式成立,邀请热心公益的一流音乐专业教师及其他名校教师,教山村孩子器乐、声乐、舞台艺术等课程。同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监陈其钢被黄泥岭村风光吸引,随后“陈其钢音乐工作坊”也在这个小山村安家落户,全国各地的音乐人纷至沓来。
无独有偶,“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之所以能登上冬奥会的舞台,与一位名叫邓小岚的退休老人长期志愿教山里娃学音乐密切相关。
正是有了这些燃灯者的奉献,乡村孩子得以圆了音乐梦。十年间“躬耕书院音乐筑梦班”已经走出了多名学员,很多没有音乐基础的山区孩子得以走上各种舞台:他们参加了年北京世园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多次亮相遂昌“汤公音乐节”,与各路音乐“大咖”同台表演……
艺术教育可以涵养“美丽心灵”,这绝不是分数所能衡量替代的。音乐让乡村的孩子们走出大山,获得了自信,也成了湖山乡的一张“金名片”。飞跃的“音符”,也带动了湖山的旅游,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感受乡村与音乐的碰撞。
为乡村孩子插上艺术的翅膀,眼下艺术教育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相信随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会有更多乡村孩子的艺术梦被点燃并得以绽放。
来源: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