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女神龙应台的倒塌
文∣微橙子
01听说,一代国民心中的文学女神龙应台的人设倒塌了。我一点也不觉得奇怪。9月2日,中国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将香港比作“花园地上的一颗鸡蛋”,对那些无恶不作的暴徒,必须“捧在手心,万万不能摔破”。她还要求大陆人民“反思为什么香港人被逼向街头”。图片来源:要闻记者香港长达三个多月的骚乱,她视而不见,完全把锅甩给大陆,赤裸裸地挑唆香港和大陆的关系。只可惜,她刻意用文字塑造出来的“悲情”,这次却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受到民众的顶礼膜拜,是的,没有人会买账。她公然挑唆道:若武力镇压,则不是香港背叛祖国,而是祖国背叛香港!
然而,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能看清这里面的事实:连月来香港的混乱不堪,分明是港独份子的拙劣表演和底线试探,这些人疯狂堵塞机场破坏地铁设施,街头打砸烧,让香港交通几近瘫痪,搅乱了香港居民本有的正常生活。
百业萧条的香港每一天都在哭泣着怒吼:我们受够了!
请问,这些手持利刃引燃火焰的暴徒,到底是一颗什么样的鸡蛋?
02龙应台在大是大非是的是非不分,早有端倪,如今她利用手中那支无所不能的笔,以及她在国内外的巨大影响力,将普通香港青年与暴力极端分子混为一谈,美化暴力,捆绑大多数善良市民,她笔下的这颗“鸡蛋”中到底藏的是什么?是赤裸裸的分裂心。有人说,终于通过这件事看清了她的真面目,但其实这就是她的本来底色。中国台湾省的名女人有很多,她们对政治感兴趣,对社会议题抱有极大的热情,黄智贤,高金素梅,洪秀柱,陈文茜……她们的言行一贯里外没有太大的区别,但龙应台最擅长表里不一的伪装。她的温情外衣一旦穿起来,可以让所有人云里雾里。过去的几十年里,这位女神曾经收割过万千善男信女,并在海峡两岸的文艺界刮起过强烈的龙卷风,到底有多猛,我只是听说,因为隔了遥远的一道海峡,没有亲见过。只知道人设未倒塌之前,她带着她的《目送》、《孩子你慢慢来》、《天长地久》,以她独特的小确幸和小清新,感性与温柔不费吹灰之力俘虏了海峡这一边的我们,以致于朋友圈的父母子女们大约都能对这段话完整背诵了——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参破生死,看穿尘世,多么深邃忧伤又温柔克制,写尽了父母亲的日渐衰老、儿女的离去,那种失落和放手,缠绵与不舍。让你差点以为,这位文学女神就是圣母的化身了。03龙应台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大寮乡眷村,作为中国国民党旧部跟随蒋介石退守台湾的后代,文品看似柔肠满怀,人品何如?并不见佳,我以为。她对内地一向的偏见就不多说了,仅以她的家庭生活为例,就可见其本性。谁会知道,这样一个时刻以温情面目示人的文学女神,在嫁给一个德国人并育有两子,丈夫离她而去之后,竟然会不断地想要挤占儿子的生活空间,甚至跟儿子的女友争宠,直言儿子的女友是小三!关于这个问题,她的二儿子菲力普很不满,直接了当地对这位女神妈妈说道:“你很嫉妒。一开始,你开玩笑,跟我说,你想毒死她。我想这是开玩笑吧。可是,这个笑话,你讲了五年!”经常被她要求与她进行灵魂沟通甚至是陪她逛街、买内衣的大儿子安德烈,则对她怒对怼了之:“你能不能不要打那么多电话骚扰我!”失败的亲子沟通,让她最终对她的母亲应美君幽怨哀叹:我真的被打败了。04她的人生路线变迁颇多,从美国到德国,从中国台湾省到香港,她的身份始终在不断变化又不断摇摆着。从学者到作家,从官员到公知,她的每一个身份都辗转腾挪得极具跳跃性和争议性。当作家的时候,她说“我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表明自己绝不跟政治有所攀附,结果却在马英九的三顾茅庐之下,最终没能按捺住对权势世界的渴望,于是写而优则仕,转身从政,坐上了台湾省文化部门的第一把交椅,成为当局文化部门的首任女性高官。从政多年,私下里,她的下属称呼她为龙太后、龙仙女,在政绩上,亦是纸上谈兵多,实际操作少,并无多少建树,在受到百姓批评质疑时,面对汹涌的民意轻不过飘飘地来一句:“不是我不行,是这届台湾人民不行!民调看看就好。”她的”只在乎小民尊严“理念去哪了呢?难道小民在她眼里,就是个屁?只不过是她随手拿来为她的表演服务的道具?而如若没有大国,又从哪来的小民尊严?看看阿富汗、叙利亚、利比亚、也门这些弱国的人民过的是什么日子,有尊严吗?没有强大的祖国,仰着外国人的鼻息过日子,又能收获真正的尊严吗?她说她追求民主法治,不站队不跟人,“我的独立任何人侵犯不得”,绝不跪舔政权当局,一生只做独立观察思考的作者,只穿一件叫做“批判”的外衣,却在年蒋介石寿诞时对其谄尽献媚之语,文人风骨尽失。她把蒋介石比做北极星,贺词写着“象拱北辰、星耀南极”,欢呼“一人有庆,兆民欢腾”,就差没跪下高呼万岁了。如此谄媚奉承,首实让人惊掉下巴。05已故学者李敖早在年,便对她做过定论:基本上龙应台是一个文化上的 分子。另一方面,她又被多少文人墨客奉为座上宾,甚至被余*雨公开评论为:龙应台是一名真正的文化批评家和优秀的文化建设者。实际上,她四处借文学演讲夹带兜售政治私货,公然批判攻击当局,美化台湾省执政体制,全然忘了,她在大陆获得了多少声誉和财富?她的很多书都是在大陆出版发行,庞大的读者市场为她贡献了源源不断的码洋。声誉自不必说,她的代表作三部曲《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是很多人陈列在书柜里的必备书目,财富更是早在年便高居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中台湾省作家之首。从文人到政客,再从政客到文人,她的每一个行为都淋漓尽致地显现出了”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的自私狭隘和极端粗鄙。年8月1日,北京大学周年纪念活动上,受邀来演讲的龙应台竟然在北大的生日宴上,大谈”台湾民主“,极尽褒扬之词。搞笑的是,当年的台湾政坛丑闻频出,陈水扁因巨额贪污被判入狱,各路跳梁小丑轮番上台表演。台湾当局有民主吗?要知道鼓吹民主的台湾当局一向以有言论自由而自得,结果知名评论人黄智贤在港毒(独)问题上一发声,一拿出些真凭实据,节目就被下了架并被罚款。这能叫言论自由?年前后,她的《大jiang大hai》推出之后,她的煽情和以情绪当证据的春秋笔法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说是花了一年多时间寻访亲历者和历史照片构成的口述历史,试图去挖掘年那饱受战争重压、离乱内伤的一代人的命运。结果却被一直秉持“拿着显微镜与历史较真”的李敖狠狠打脸,直接批驳道:年明明是残山剩水,哪来的大江大海?这是蒋氏思维,也正是龙式错误。更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用40天的时间出了一本《大江大海骗了你》,把她驳得片甲不留。李敖批判龙应台只看现象,不见原因,只访小人物,不掌握高层动态。李敖称,他花了大半生的努力打败了蒋介石的文宣团队,龙应台用另外一个形式来延续蒋介石的思路,情绪性太多,客观性太少,这激怒了他。年10月,她在香港大学演讲《一首歌,一个时代》,竟然直接播放起了《反攻大陆歌》,播放完后,她还说道:”还是蛮好听的,对不对?“当龙应台问台下听众,你人生最早的启蒙歌曲是什么?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周伟立,操着一口并不是很标准的普通话回答道:“我想起大学时很多师兄们教我们唱的《我的祖国》”。龙应台不敢相信,原以为港人不太会这首歌曲。并反问了一句,“真的?《我的祖国》怎么唱,头一句是什么?”她没想到的是,全场开始高声大合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现场的表现让她极为震惊,事后却又用极为不屑的语气公开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大河就是大河。她作为一个台湾当局文化部门卸任的高官,会不知道在港人面前播放《反攻大陆歌》意味着什么?会不知道这其中的zhengzhi敏感性?会不知道会触及到每一个深爱中国的人民的底线?她当然知道,知道为什么还如此?惟一的解释只能是:刻意为之。06有人刚从中国台湾省回来,发现当地媒体的立场几乎全是偏向在香港施虐的暴徒,甚至有媒体把暴徒描述成对抗当局的英雄,他们不是不了解真相,而是拒绝沟通。还有朋友原本想带着父母去香港看一看,也因为连月来的乱象扰乱了计划。这一切,到底谁是罪魁祸首?难道不是被龙应台称之为“鸡蛋”的暴徒吗?难道不是因为那些对中国别有用心之人的祸害吗?而龙应台,连个冷漠的看客都不愿意伪装了,直接跳出来对暴徒声援,彻底撕去了她的温情面纱,露出了她冷酷的本相。是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或许,所谓作者读者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她逐渐出现在港毒(独)陈营,而且,她用一个绝不回头的背影告诉你:不必追。得知她的很多书在各地书店都已下架,更看见越来越有分辨力的民众表示再也不会被这种虚假的温情所蛊惑,她在大陆的热度已经是肉眼可见的断崖式下跌了。现在,她居然倒塌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当初,大家对她高抬热棒,迎来送往,宾主尽欢,龙应台因此安然地在文政两坛享受着独属于她的高光时刻,现在却只有她独自在海峡那端独自静坐了,再也无法重现昨日辉煌。
捧得有多高,摔得便有多惨,莫非她笑纳这一切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别人帮她盖起来的高楼终究是要倒的么?活该。二O一九年九月六日。—完—《“有人给我看了老婆的实锤床照”》《我们为什么要群嘲朱丹?》
《董洁把儿子当成老公:你看到的是萌蠢,我看到的却全是辛酸》
《旧情人的那张床,有什么可回的》
《背叛一次就够了》《文章被离婚和东哥的“两分钟”》
《一对有情人的婚变危机》
《亲情一旦势利起来,比狗血的婚姻更辛酸》
(戳上方标题直达阅读)
作者微橙子:聊一聊世情冷暖,谈一谈江湖人生。微橙子公号id:wczi
商务合作
微橙子心意相通的你,要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