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与古罗马的跨时空对话有鱼读书回顾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6285098.html

「有鱼思享会」是一个以汉画艺术分享为主要内容的公益活动,由主讲嘉宾墨弦通过类似读书会的方式定期进行,为汉画艺术爱好者提供一个思想交流、分享智识的交流平台。

——二九人文艺术空间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秦汉和古罗马文明两种不同的文明,多年来双方遥遥相望、彼此向往,经丝绸之路的连接而交相辉映。

有鱼读书思享会第6期现场——

从《论语》的「和而不同」到费孝通先生的「天下大同」,随着领读人墨弦走过漫漫的丝绸之路,穿越两千年的时间隧道,一同热情拥抱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

——

秦汉与罗马

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东西并峙,都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国。

两个庞大帝国之间「没有直接接触」,然而彼此都间接地知道远处有这样一个大国,广土众民,文化灿然。

罗马帝国与西汉帝国疆域示意图

中国人称罗马帝国为「大秦」,俨然视为遥远的另一个秦帝国,其推崇可知!

罗马人称大汉为「丝国」,形象地说明了我国的丝和丝绸对于世界文明的影响。

——

「失之交臂」的见面

永元九年(公元97年),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罗马帝国)。

甘英率领使团一行,途经十余国,到达了安息西界的西海(今波斯湾)沿岸。但由于对阿拉伯半岛一无所知,又得到错误的咨询信息,导致止步于条支(今伊拉克境内)。

这次出使虽未到达大秦,但增进了当时对中亚各国的了解。

丝绸之路示意图

——

两国之间的文明密码

公元前3世纪,秦朝结束了六国纷争的的局面,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用地缘政治代替了血缘政治。

汉承秦制,进一步完成了文化的整合,建立起西逾流沙、东濒沧海的广袤帝国,奠定了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并进而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地区,将原本孤立的各个地区变成一个有联系的整体,成为“世界”霸主。

这两个分处东西、遥相辉映的大国,在人种、语言、宗教信仰、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极大,但是,都在政治管理体制、文字的规范、建筑体系、以礼教或宗教的基础的行为世界的构成等方面,对东西文明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期有鱼读书思享会从史料的整理上为大家呈现两大文明的直接对照。

01

汉兵马俑铠甲与古罗马军团战衣

河南邓州祁营汉墓出土

汉代札甲和甲胄

古罗马军团的战衣环片甲

古罗马军团的战衣锁子甲与鳞片甲

02

两国货币

关于货币,中西方形制截然不同,西方货币喜欢用人物禽兽、花木为图形,而中国货币上除文字无其它,因此中国的货币也反映了中国文字书法演变过程。

五铢钱是中国历史上用得最久最成功的钱币,自采用五铢后,钱币外部的形制就稳定下来了。

左:绿釉陶钱柜(汉)三门峡市博物馆

右:储钱罐(公元1世纪庞贝)那不勒斯博物馆

左:图拉真银币--国家考古博物馆(罗马)

右:铜汉五铢-中国钱币博物馆

03

古罗马与汉代女子

古罗马与汉代女子的发型、穿着、气质都非常不一样。罗马女性胸像比真人尺寸略小,女子身着一短袖束腰外衣,身希腊式长袍,发式是典型的弗拉维式假发。

汉代的女俑身着汉服,双手拢于宽大的袖筒内,呈拱手半遮面的跽坐状。体形清瘦、削肩细腰、长襦宽袖,神态文静含蓄。

左:跽坐侍女俑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右:女性胸像罗马国家博物馆

左:蓝地瑞兽纹锦栉袋(木梳与篦)右:梳子(骨质)藏于庞贝考古遗址

左:镜子(银)藏于庞贝考古遗址

右:云纹地龙纹铜镜(西汉)

04

长信宫灯与罗马油灯

汉代新创制的装烟管的灯,有单烟管及双烟管。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夫人窦绾墓出土的「长信宫灯」,最让人拍案叫绝的就是它的设计,将人和灯结合得浑然一体。

袖口内暗藏玄机,利用「虹吸原理」让燃烧产生的碳灰,直接吸入铜人灌满水的体内过滤污染物,这样就不会污染室内空气。

罗马油灯材质上有陶和全属制,在整体上有灯捻口与注油口。罗马住宅的会客室和饭厅中还要摆设带高灯檠的落地灯。

左:长信宫灯

右:罗马油灯,饰有西勒诺斯面具

05

筩形尊与浑酒器

中国的筩形尊之前一直被误解为「温酒器」,后考证应为盛放「醖酒」的器皿。

罗马的浑洒器:一般用于宴会,盛放酒水混合物。手柄处刻画的是长满胡须的西勒诺斯(森林之神)。

左一:东汉鎏金筩形尊

右三:浑酒器,藏于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

06

汉代耳杯与罗马贝壳杯

汉代的耳杯,是当时最主要最普遍的饮酒器。材质不同有漆耳杯、铜耳杯、陶耳杯。

罗马的贝壳杯呈贝壳形状,杯子边缘有一个造型独特的人头,明显带有伊希斯女神的容貌特征。

在维苏威地区,传统的贝壳杯往往是糕点制作的模具,但实际上它们也经常被作为沐浴用具或是作为在盛宴上倾倒特殊饮品的用具。

左:耳杯,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右:贝壳杯,藏于庞贝考古遗址

07

汉代染器与罗马托盏

汉代的染器下面有染炉加热,用来做较烫的调料。

罗马托盏常用来装盛食品调料和酱汁。

左:托盏,藏于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

右:染器,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08

汉代书刀与罗马尖笔

汉代有书刀,用以修改简牍上的误笔。

下图的金马书刀刀身两面嵌错黄金,分别表现出奔马图像及铭文,此马两胛生翼,体态舒展,鬃尾飘逸,是神话中的天马。

各式书刀及金马书刀图示

金马书刀图示(天马)

在古罗马,蜡制木牍是常用的书写和保存文件的工具。

在木板上覆上一层蜡或者胶,用尖笔就能书写这是一种罗马人的书写工具,被称作尖笔,它可以用青铜等各种材料制成。

木牍,藏于庞贝考古遗址

09

汉代医学与罗马医学

汉代,在大一统的局面下,各派学说交流融汇,我国医药学的体系遂逐渐形成。几种经典性的中医药著作,如《黄帝素问》、《灵枢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在汉代均已基本写定。

图中的银漏斗、流的小银匜,是对危重病人进行急救时将“灌喉中”、“灌鼻中”时使用的灌药器。

河北满城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一并出土了刻有“医工”字样的铜盆、铜药匙、铜质手术刀等医疗用具,是保存最完整的整套西汉时期医疗器具。

扁鹊行医图山东曲阜

医用银漏斗与医用长流银匜

河北满城汉中山靖王刘胜墓

罗马使用的手术器具从形制上看已经很接近现代医学所用。图中的药箱是由薄铜片打造而成,它带有一个坚硬的铜手柄以把箱子从盒盖中抽出。

罗马手术器具及筒

四裂片妇科检查器

药箱(铜)

10

汉代说唱与罗马哑剧

汉代说唱艺人的表演形式主要是击鼓说唱,以诙谐风趣的语言,模仿、扮演各种人物。四川出土的汉代说唱俑被视为中国说唱艺术的鼻祖。

罗马则有哑剧,演员通过不断变换面具、模仿不同人物的动作塑造人物形象。

左:演员雕塑右:说唱俑

10

车马出行:不同的系驾法

汉代用「胸带式系驾法」。这种方法不勒马的气管,驾车的马可以正常呼吸。

古罗马用「颈带式系驾法」,这种方法使受力点落在马脖子上,马用脖子拉车,跑得越快,马就越喘不上气。

汉代(胸带式系驾法)与古罗马(颈带式系驾法)

12

汉阙与罗马柱

汉代的地面建筑,留存至今较为完整的只有阙,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建筑形象。

在大门外之两侧设阙也是我国古代高规格的建筑物。

汉阙

罗马的古典柱式包括希腊时期的3种,共有5种:①多利克柱式;②爱奥尼柱式;③科林斯柱柱;④托斯卡纳柱式;⑤复合柱式。

罗马柱式

——

活动资料参考出处

Informationreference

文物出版社编著《秦汉-罗马文明展》

孙机著《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

王恺葛明宇著《徐州狮子山楚王陵》

宗白华著《美学散步》

许倬云著《万古江河》

苏珊.怀斯.鲍尔著《世界史的故事》

罗庆鸿张倩仪合著《欧游看建筑》

邵大箴著《古代希腊罗马美术》

宗教文化出版社编著《罗马神话故事》

——

更多内容分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ly/54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