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奈曼教育”了解更多
开天辟地大事变
南湖上的中共一大纪念船内景
这一天,似乎十分寻常。距浙江嘉兴火车站不到两里地的狮子汇渡口,上海到杭州的早班火车路过不久,停靠在码头上的一条画舫,登上了一拨客人,穿桥过河,便到了嘉兴南湖。船在湖里悠游了一圈,摇到离湖心岛烟雨楼东南约米的僻静湖面上,便停橹住棹,停在湖面。这是年8月初的一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后一次会议,就在这艘游船里悄然开始了。会议首先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党纲开宗明义第一条即是“本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提出“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党纲只有15条,不足字。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时,最后一天原法租界的巡捕闯入会场,初拟党纲的一张纸险些暴露。而在南湖会议上,代表们正是依据这页纸,字斟句酌,拟定党的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建设,正源于这份起初仅15条的党纲。这份党纲每一条字数都不长,但力透纸背,特别是在组织章程中明确提出了入党须由党员介绍、候补党员经过一定考察期限才能被接收等规范,时至今日仍然为我们党所沿用,是多万中共党员人人都履行过的入党程序。党纲每通过一条,船舱里便会响起一阵掌声。会议接下来通过的是《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规定“党在当前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加强对工人的领导,注意在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中发展党员,在反对军阀官僚的斗争中,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一大代表董必武年重访嘉兴时,曾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诗纪此盛事。一大后,毛泽东回到湖南后就和中共湘区委员会发动了长沙泥木工人、水口山铅锌矿、安源路矿等大罢工,并取得胜利。一大以后仅半年时间,全国就发生大大小小罢工90余次,在此基础上,很快形成了以京汉铁路大罢工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会议约11时开始。上午的议程结束后,一只竹编大笼屉被递上画舫。船舱中,摆下一桌颇具地方特色的南湖船菜。离船不远,就是烟雨楼。但代表们匆匆用餐后,很快又投入热烈的讨论中。当会议讨论到《中国共产党宣言》时,围绕着党员能不能做官、当议员的问题,如何看待南北政府特别是如何看待广州军政府时,代表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在狮子汇渡口把代表们接上游船后,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就一直坐在船头望风放哨。在上海原法租界举行的一大会议被迫中断,让每个人都绷紧了安全这根弦。这一天从上海坐早班火车来嘉兴时,代表们分别乘车,在不同车厢落座,即便迎面相遇、擦肩而过,也装作素不相识。车票上的目的地是杭州,经停嘉兴时,他们佯作下车散步,然后快速混入月台上嘈杂的人群。王会悟一直紧张地观察着湖面的动静,每每有别的游船靠近,她就会视湖面情况敲打舱门提醒。下午5时左右,湖面上突然出现一艘汽艇,似乎正朝画舫而来,越驶越近!王会悟立刻敲打船舱通知休会。她之前就准备了一副麻将牌,代表们立刻收好文件,将麻将摆上方桌。汽艇越来越近,却并不减速,又飞快驶过。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显然,这只是一条普通游艇。由于分歧比较大,大家争论了很久,也不能统一意见。但来自游艇的虚惊也提醒代表们时间紧迫。最后,大家决定,将宣言交由陈独秀决定是否发表。会议最后一项议程,是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第一个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完成组织立党。没有组织立党,就不可能形成强有力的革命力量,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掀起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的高潮,不可能最终发动和组织起“风展红旗如画”的革命武装。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最后,全体代表在船舱中,紧握右拳,庄严而轻声地喊出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正值盛夏,南湖荷花盛开,翠柳拂堤,见证了这次重要会议的烟雨楼在绿树掩映下倍显庄严。“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年,董必武曾为南湖会址题写这样一副对联,如今就挂在烟雨楼上。大约下午6时,代表们悄然离船。此时,湖风乍起,减去些许盛暑的闷热,代表们大多没来过嘉兴,但大家都步履匆匆,或当晚,或翌日,就离开了嘉兴。从此,把革命的火种带向全国各地。一艘小船,一天短会。然而,这一天,极不平常。历史已永远铭记这一天!烟雨楼前的那条普通游船,从此也不再普通,它由此驶进永恒的时间里,见证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红船守护人
南湖上的中共一大纪念船外景
是谁促成了中共一大在嘉兴续会?是谁肩负起筹备一大南湖会议的艰巨任务?是谁全程为红船上的代表们警卫放哨?是王会悟,一位身材娇小的浙江嘉兴女性。这样重要的保卫任务,缘何落到一个弱女子肩上?王会悟貌弱志坚。辛亥革命后,她办起桐乡第一所女子小学,宣传进步思想,反对封建陋习,鼓励女性走出一条新路。年,王会悟在教会背景的湖郡女塾就读期间,深受《新青年》杂志影响,激动地用白话文给陈独秀写信。陈独秀欣喜地回信:“没想到我们的新思想影响到教会学堂了。”年,王会悟在上海结识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李达,两人于年4月结成伉俪,婚礼就在陈独秀家的客厅里举办。中共一大召开前,李达是会议的具体筹划者,王会悟协助丈夫做筹备工作,由此成为南湖会议的“红船守护人”。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浙江省委决定建立南湖革命纪念馆,王会悟在红船的复原定型工作中又发挥了关键作用。据当年参加仿制红船的嘉兴县委宣传部干部郭竹林和董熙楷回忆,年3月上旬,嘉兴方面携带丝网船模型进京拜访王会悟,时年61岁的王会悟仔细端详,细致地提出了意见:这只船的模型与开会那天的船样子很像,但体形略大,开会时的那艘应是单夹弄丝网船。王会悟的意见得到了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的充分肯定。如今,根据董必武、王会悟等人意见建造的这艘红船,就静静地停泊在南湖湖心岛烟雨楼前的水面上,为前来瞻仰的人们讲述“一条小船诞生一个大党”的故事。一大续会之地,为何定在南湖
南湖革命纪念馆外景南湖革命纪念馆序厅
因上海原法租界巡捕滋扰,中共一大会议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的南湖召开。为何续会之地定在嘉兴南湖呢?记者近日采访了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原执行主任陈水林。记者:有记载,李达等人起初作出了到杭州西湖开会的决定,最后为何改为嘉兴南湖?陈水林:主要还是担心安全问题。一是担心路上有密探跟踪。代表们把车票买到了杭州,到了嘉兴先装作在月台上散步,然后突然混进人群,如果有密探的话容易甩掉。二是西湖热闹,人多眼杂,怕被人认出来。记者:选择嘉兴南湖,与王会悟是嘉兴人有关吗?陈水林:这是原因之一。一大会议的会务工作一直是由王会悟具体负责的。她做事热心、缜密,特别是在危急关头冒着风险主动建议去嘉兴南湖,得到了代表们的认可。此外,王会悟作为嘉兴人,曾在嘉兴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熟悉南湖一带的情况。相比杭州西湖,嘉兴南湖游人较少,相对安全。王会悟还考虑到一旦发生特殊情况,可以请嘉兴当地的相关人士帮忙。记者:当时的社会形势如何?陈水林:选择到浙江嘉兴续会,也和当时的社会形势密切相关。当时上海与浙江都是在皖系军阀卢永祥的控制下,而江苏则是直系军阀齐燮元的势力范围,双方为争夺上海闹到差点开战。再则嘉兴与上海地域相连、往来密切,也是开风气之先的开放之地。嘉兴地区思想活跃,新思想广泛,革命志士荟萃,爱国运动风起云涌,有很好的革命基础。上海早期党组织的党员中,浙江籍的就有好几位。在会议已受到上海原法租界巡捕滋扰、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