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经济学好的管理者能领导企业促进行

“工作中什么让我心烦?人才流动。人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对不起,戴维,但是你一直在这行里工作12年了。能抽出些时间给我们讲讲,应该如何管理一个团队,如何让他们快乐地工作吗?’答案是他们不能。这就是悲剧所在。”——戴维·布伦特(DavidBrent),《办公室》(TheOffice)

当然,管理非常重要——在《办公室》中,可怕的老板戴维·布伦特和迈克尔·斯科特(MichaelScott)在其悲惨空虚的生活里每一天都在证明着这一点。当然。尽管失业率通常被经济学家看作是一个关键问题,可他们并没有把办公室生活中的挫折当回事。

就经济效益而言,管理一直被视为外生的东西,就像是提供给集中营的红十字会的包裹。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理会得以改善,也许不会——无论如何,这似乎都不是经济学家会讨论的事情。幸运的是,现在这种情况开始发生了改变。改变的原因在于我们现在有了更好的数据。

长期以来,我们都知道,在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的生产率差异让人费解。有些企业面临破产,有些企业勉强度日,但有些企业却能大获成功。在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时,人们常常听到是好的或坏的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问题在于证明这一点十分困难。约翰·范·雷南(JohnvanReenen)和尼克·布鲁姆(NickBloom)是少数已经开始从事求证工作的经济学家,他们开始认真思考将管理作为解释为什么有些经济体发展良好而有些发展不好的原因。范·雷南和布鲁姆已经建立了一项用于衡量管理质量的大规模周密调查。

我觉得这里有个问题。调查时戴维·布伦特和迈克尔·斯科特不大可能会给出诚实的和有自知之明的答案吧。的确不会。这就是为什么调查员——那些自信、健谈,且具有相当业务经验的MBA学生——安排了对公司的中层管理者进行长时间的开放式的电话访谈进行调查。(这些访谈的时间足够长,而且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以至于受访者与调查员言谈甚欢。在英国,一位英国经理对他的澳大利亚调查员说:“你的口音真的很可爱,我喜欢你说话的方式。想在工厂附近见个面怎么样?”调查员的回答是:“对不起,但下个月每天晚上我都要洗头发。”这则对话发生在印度:“你是婆罗门吗?”“是的,你为什么问这个?”“你结婚了吗?”“没有。”“太好了,我的儿子正在找对象,我想你最合适。我一定会联系你父母商讨论这件事。”)

抛开浪漫的事情不谈,调查员表面上进行了一次关于“良好管理实践”的访谈——也就是关于公司的运作方式,而非财务细节的访谈。访谈是双盲的:调查者不知道任何被评估公司的财务业绩信息,而接受采访的经理也不知道他们所说的内容将根据一系列详细的标准进行分析记录。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于在不提供答案选项的情况下发现公司内部的运行情况,以此避免调查偏差的产生。比如,调查者会问:“假设有个工人跟着你工作一年了,你会如何考虑是否应该提拔他或她?”而不是简单地询问:“你会根据员工的业绩进行考虑吗?”

通过大量这类问题的提出,调查员可以对管理的质量做出评估。到年底,团队已经进行了多次访谈,发现了许多库存管理草率、纯粹根据工作年限提拔、员工表现监督缺失,以及其他古老过时的管理技术等问题。结论如何?

如你所料,管理质量似乎非常重要。它与劳动生产率密切相关,而从长远来看,劳动生产率差不多是经济中最重要的变量——它解释了为什么一个普通坦桑尼亚工人一个月的产出只相当于美国工人一天的产出,即使是使用相同的设备。我们不能说管理是造成这一差异的唯一原因,但它极有可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很好奇——哪些国家的企业管理者最差?这可是种消极的提问方式——但是如果你坚持要问,首先是印度,其次是中国、巴西和希腊。我要说的是,这些是列出的20个国家中表现最差的,这20个国家中大多数都是富裕国。中国、巴西和印度很具有研究价值,因为他们都是规模庞大的重要经济体。

按照布鲁姆和范·雷南的排名,美国的管理水平世界第一,日本、德国、瑞典和加拿大的水平仅次于美国,而澳大利亚、英国、意大利和法国则位列第二梯度。这很有趣,但这对于处于最高经济管理者的我来说有什么用?我又不能到处乱走,寻找见识短浅的老板教训教训,不是吗?的确不能。我也不会派公务员给你做这件事,因为——根据布鲁姆和范·雷南的调查——政府经营的企业管理质量最低。但你可以做些事情。事实证明,两国,比如美国和印度,两者的差异并不在于美国最好的公司比印度最好的公司运行得好多少,而是印度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管理实在很差的公司,这一数量在美国则少得多了。

提高平均管理绩效的方法是迫使那些公司提高管理质量,或者用更好的公司来代替他们。还有一个方便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两个目的:竞争。如果有像样的竞争对手,这些管理不善的公司就会努力生存,因此引入竞争就能提高管理水平。而印度长期以来的做法恰与促进竞争相反——它需要打破大企业的垄断,精简阻碍创业的行政流程,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以便公司能够与外来企业竞争,并且向全球竞争对手开放市场。

近期,《金融经济学杂志》(F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发表了一项研究,凯茜·福格尔(KathyFogel)、兰德尔·默克(RandallMorck)和伯纳德·杨(BernardYeung)列出了全球44个国家中的十大雇主企业名单。他们发现,频繁进入这个“雇主精英组”的国家都是快速增长的经济体。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种关系似乎具有因果性——昨日的高流动性与明日的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控制其他重要因素不变时,这一结论仍然成立。

福格尔和她的同事也指出,“消失的巨兽”而非“升起的新星”才是关键因素。公司的失败往往被错误地与经济体的衰退联系起来,当然,经济衰退确实会导致企业破产。但企业失败并不会引发经济衰退——而是管理不善的公司被更为高效的竞争对手所取代的过程。换句话说,没有个别公司的失败,经济就不会腾飞。恕我多嘴,这就是适应。好吧,好吧。你是来教我如何管理经济的。是否有可能更直接地提高管理水平呢?当然,你可以尝试积极避免破坏良好的管理。

下面是英国的一个例子:一个人去世后把家族的生意传给孩子,就避免了缴纳遗产税。范·雷南指出,这是一种税收激励,鼓励公司在家庭内部传承,在英国,将家族企业的控制权交给长子仍然非常常见,但长子可能完全无法胜任。范·雷南的研究表明,家族企业往往就是管理不善的公司。或者你可以采用更加直接的方法,即派遣管理顾问。哈!是的,几个衣着光鲜,没有相关经验的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应该足够了。别笑,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管理顾问——他们来自印度,世界糟糕管理的领导者。

大型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同意为一场随机试验提供咨询,这场咨询的合作者必须足够坚强——或者他们没有意识到即将经历什么。毕竟,这项研究——由包括尼克·布鲁姆在内的来自世界银行、伯克利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家发起——表面上探究的是现代管理技术是否能提高印度大型纺织企业的生产率。但自然,如果想提高管理技术,你自然会向一家管理咨询公司进行咨询,因此这项研究也成了对埃森哲咨询建议能力的测试。

研究人员聘请埃森哲按折扣价为一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这是两个位于孟买以北约一个小时车程的纺织制造业中心。研究人员接触了66家印度公司,询问他们是否有兴趣接受价值25万美元的免费管理咨询——斯坦福大学和世界银行将负担咨询费用,工厂主自己不必付出任何费用。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拒绝了,这本身就证明了印度管理者傲慢的态度和咨询顾问的坏声誉。最终,20家工厂被选中参加了这项研究,并随机选择了14家接受全套咨询服务(1个月的诊断工作,加上之后4个月的管理咨询建议),而其他6家是对照组,接受1个月的绩效审计,但没有什么咨询建议。结果十分惊人。

几个月的咨询建议使参加咨询试验的企业利润提高了近1/5,达到了每年几十万美元。产出有所增长的同时库存降低,残次率也下降了一半。埃森哲提供5个月咨询工作的正常价格与利润的增加额大致相符,因此这项调查到年底将自负盈亏。如果能够执行这些咨询建议,这将是一项很好的投资。各种迹象表明,咨询建议不只是在执行环节:新流程为企业管理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想法,还带来了螺旋式的持续改进。

在聘请一位管理顾问之前,有两点需要注意。首先,由于实验实际上是旨在评估管理技术而不是管理顾问,埃森哲自己负责收集其业绩数据。(不过,这些数据需要接受另外的独立检查,不能有任何的偏颇。)更实在的警告是,印度纺织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问题:工具和机器都散落在地板上,根本不存在库存控制。如果工人需要找到某个东西,一般都是在储物箱里乱翻,直到找到为止。储藏室可能是锁着的,唯一的钥匙挂在工厂主的脖子上——这是一种可能导致数小时延误的安全措施。说得婉转些,有些问题完全是小菜一碟。

现代库存管理技术在孟买经济的纺织部门带来了很大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乐购或苹果,甚至是公共服务部门,也可能从咨询建议中受益。你的意思是我不必完全摒弃对没有相关经验且衣着光鲜的哈佛商学院毕业生的冷嘲热讽吗?在伦敦或纽约证明管理顾问的价值是一项挑战。我不知道别人怎样,但我认识的一些经济学家非常乐于指导一项随机试验。这么说吧,我关心的是促进竞争,而不是引进顾问。

许多行业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惬意地免于竞争,但竞争压力是提高管理质量的极好方式。顺便一提,竞争还能降低价格,增加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以及促进创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ms/112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