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帝国时期,出于军事和政治的目的,修建了许多宽阔的大道,但是也为民间的旅行活动开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古罗马帝国沿全国大道修建的驿站最初是为了传递公文,供出差的政府人员使用。后来,这些驿站也接待民间旅客。
随着旅行者数量的增加,官方又开始在沿途修建商业性旅馆。由于这样的示范作用,越来越多的私人旅馆开始修建。所以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住宿设施反过来又推动了旅行人数的增加。
古罗马帝国时期出现了以休闲或消遣为目的的旅游。罗马人到宗教圣地朝圣,到金字塔,到希腊名胜游览,到小亚细亚观光,参加运动会、到矿泉地治疗。由于当时交通便利,在夏季的时候,常常有人沿大道去海滨地区游览。
公元前3世纪,小亚细亚有些城市经常云集数十万人,或参加竞技会,或参加贸易交流,盛极一时。据资料显示,当时的意大利沿海地带有精美的大理石雕刻、浴室、浴场、体育馆和寺庙等供人游览。但是这些旅游活动的参与者并不是普通的自由民,而是那些掌权的人或富有阶层。但是这些人毕竟只占少数,所以他们的行为没有真正的社会意义。
一、古罗马交通与住宿业的发展
古罗马陆地上山多平地少,公元前4世纪初主要是以城防工程为主,在后期,则是修筑道路。公元前年,罗马监察官阿庇乌斯克劳迪乌斯主持修筑了从罗马直达坎佩尼亚首都卡普亚的大道一一阿庇乌斯大道。这是第一条高水平的道路,全长公里,其特点是工程质量好,风雨无阻,随时保证畅通。
路面以沙石铺筑成四层。底层是置于坚硬泥土中的大石头;第二层为了保证高度,由石块与灰土混合充实路面;第三层由混凝土或石灰组成的基底;最上一层则凿刻平整,无缝对接的大石块。路面修成中凸形,以使路面的水排入公路两侧的沟渠中。路两边设石堪保护,有排水沟。同时,罗马又修了一条北上的弗拉米尼乌路大道,全长公里,直达亚得里亚海滨的阿里米昂,再向外延伸入波河流域,就与法国、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等地相连。
到了帝国时期,道路通达罗马任何一个地区,其中在意大利就有主要公路条。到安东尼王朝,则有5.1万英里的公路和一条广阔的次要道路网。3在不列颠,为了军事目的而修成的“直中有曲”的罗马大道不仅运输军队,而且也运输货物。罗马大道是一个系统的道路网,有三条以伦敦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干线,一条通向约克和北方,另一条通向切斯特和卡莱尔,还有一条通向格罗斯特、威尔士及西南方向。
古罗马陆上旅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适用于人数少的叫“Cisium”。还有一种简单的、方形的叫“raeda”的可供比较多的人使用。并且通过加上装饰的天蓬和丝绸的窗帘就可将一个raeda变成一个奢华的“carpentum”。还可以添加一些临时座位和里程表等便利设施。但是所有的马车都会很颠簸,因此一些富裕的人就会铺一些褥草在上面。
古罗马初期,海上航海交通并不发达,直至建立帝国后,地中海成为其内湖,航海业才发展起来。据考古发现古罗马有发达的海运,西方远至不列颠,东方远至黎巴嫩,港口设施皆大体统一。帝国时期,其中贯穿欧亚大陆的一条海洋线是:从亚历山大城到斯里兰卡、南印度、印度尼西亚,穿过南海,到中国。
罗马海上运输工具也比较发达。公元前4世纪,出现了带有拖绳的货船,公元前后,制造出了商用双桅船;建立帝国后,罗马人建造了考贝塔式货船;公元2世纪,比较坚实的地中海式船舶问世,此后一段时间内都保持这个水准。罗马帝国时期制造了代表着古代最高造船技术的带有舱房的远航货船,船头有起重杆及铰链,舱内除货库和住房外还备有定量的食物和饮水,这种船可以在海洋四季航行,海港码头用水泥浇筑,非常牢固,码头配有灯塔等设施。
公元2世纪的交通比9世纪还完善,其他旅游配套设施是很出色的。在住宿设施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早期,由于缺乏有效的交通工具,前行速度很慢,于是执行官下令沿驿道建驿站,建立了军民两用的“曼申尼(mansione)”传舍,传舍设施完善,有的甚至还有军队把守,重要的路段,驿站每五六哩一置,各站通常有40匹马接力行走,这样一天时间可以跑上英里,驿站设施十分精良。在不列颠的罗马大道上每隔8-15英里设有驿站,有的驿站还有热水浴设施。
罗马帝国时期驿站面积一般在平米以上,设施齐全。店内有餐厅,提供各种美食,饭菜中有大量的鸡肉、猪肉等,还有面包、米饭等主食,也有餐后甜点。驿站设有“停车场”专门为马车服务,有人专门喂马。
部分驿站甚至有取暖设备,由于森林资源缺乏,人们就采用节能系统,即在建筑底部设一个以木材为燃料的炉子,热空气通过客房的烟囱进入用中空砖砌的墙体,热气使整个墙变热;同时罗马人还用暗灰色的板岩制作天花板,可以很好的吸收太阳热能,这也是很好的取暖方式。
二、罗马旅行与旅游活动
古罗马旅行与旅游活动空前繁荣,除了有为了利益而不停奔忙的商人旅行者,也有为了享受而出游的奴隶主阶层。
(一)商贸旅行
古罗马便利的交通,使人员来往、信息交流都加强,对商业贸易的促进作用就更为明显,数以万计的罗马帝国城镇组成了繁盛的交通贸易网络,各地区各城镇之间,通过官修大道、内陆河运和海上航运,互通有无,形成了络绎不绝的商旅往来景象。公元1-2世纪,无论是省际贸易或省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政府都保持着自由放任的政策。政府实施的商业政策支持和鼓励了商业的发展。
罗马国内贸易方面,各种物品畅通无阻地销往各地,包括埃及的小麦、草纸和玻璃制品,叙利亚的亚麻布、毛纺织品和水果,小亚细亚的羊毛、小地毯和木材,意大利的酒、油和各种制造物品,高卢的谷物、肉类,不列颠和西班牙的各种矿物。从这些地区的国家进口许多商品,如波罗的海地区的琥珀、毛皮、奴隶;非洲的象牙、黄金等。这些都对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过影响最大的还是和东方的贸易往来,因为依靠季风,商人无须花太多的时间在海上航行。一个商人从罗马旅行到印度,只需16周就能到达目的地。
(二)休闲消遣旅游
罗马对外征战获胜,对失败方进行大规模的掠夺和洗劫,获得大量的战利品,同时国际国内贸易的开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特别是奴隶主贵族阶层,聚集了大量的财富。我们可以通过罗马的一日三餐来看民间经济水平的变化。早期一日三餐比较简单,但在帝国时期,餐饮方面尽显奢华。包括来自爱琴海萨摩斯岛的孔雀、小亚细亚费丽吉亚的松鸡、波斯的鹤、希腊北部的羔羊、黑海的金枪鱼、西班牙的八目鳗鱼、开俄斯岛的扇贝、奇利亚岛的鹦鹉鱼、埃及的椰枣和西班牙的栎子、榛子。同时政府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需求,多次增加娱乐假日。
奴隶主贵族阶层开始去海滨休闲度假,公元前年,在那不勒斯出现了度假别墅,公元2世纪发展到高峰。马克新费飞尔曾描述一位奴隶主和他的妻子在那不勒斯海滨别墅度假的情形:别墅用白色石头砌成,面朝大海,海边是干燥的细沙,别墅里面阴凉、宁静,通风良好,奴隶主和他的妻子沿着林荫大道来到前面的公园,选择性的喝点啤酒,然后开始泡温泉。
第二天早晨,不用起床,他只需将鱼竿伸出窗户,就可以钓上来鱼,接下来可以泡温泉,下午在绿荫中喝酒,也可以去看看邻近的养鱼池,有的养鱼池非常漂亮,如安托利亚女士用金色珠宝来装饰她的鱼,甚至还可以坐朋友的快艇出去航行。
三、总结
综观古代时期的各类旅行与旅游活动发现,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现不同的旅行活动。但在众多的旅行与旅游活动中,商贸旅行一直存在于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通过研究不同时期的商贸活动发现,它们具有共性,即当时人们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了解产品的生产和需求情况,同时交换自己的产品,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也就产生。
但是,这些自愿出行并不是休闲遣为目的,而是出于现实主义和经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商业利润的丰厚回报为商人提供了旅游的物质基础。正如联合国及世界旅游组织在多次研宄报告中提到:在人类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