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目送跨三代的人生之书

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龙应台再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最强新作,花枝春满、悲欣交集,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背影》。《目送》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书名:目送

作者:龙应台

索书号:I/

馆藏地点:中文图书外借库(社会科学)

内容介绍:

最犀利的一支笔也有最难以言尽的时候,龙应台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从纯真喜悦的《孩子你慢慢来》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的写作境界逐渐转往人生的深沉。“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目送》是她与她人生中重要的人的羁绊!

经典语录: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难道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可以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候,怎么收拾?

当他垂老时,他可以回乡了,山河仍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

孩子,原谅他,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作者简介:

龙应台,祖籍湖南衡山,年生于台湾高雄。

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

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后,一度在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

年回台湾,先在中央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后去淡江大学外国文学所任研究员。

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一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

年以来,她在台湾《中国时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杂文,小说评论,掀起轩然大波,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报纸专栏作家,以专栏文章结集的《野火集》,印行版,销售20万册,风靡台湾,是80年代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一本书。

年至年龙应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专心育儿。

年迁居德国,开始在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开台湾文学课程,并每年导演学生戏剧。

年底,作为第一个台湾女记者,应苏联政府邀请,赴莫斯科访问了十天。

年以后龙应台不断在欧洲报刊上发表作品,对欧洲读者呈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见解,颇受注目。

自年起,龙应台在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写“龙应台专栏”。与大陆读者及文化人的接触,使她开始更认真地关心大陆的文化发展。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

龙应台作品系列:《野火集》(二十年纪念版),《孩子你慢慢来》(十年纪念版),《目送》等。

阅读方式

一、如何查找图书

1.西安图书馆网站书目检索系统查询

2.西安图书馆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ms/12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