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尊重孩子,就是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垦丁海岸。龙应台一家人坐在凉风习习的海岸咖啡座看海。过了一阵子,龙应台想去洗手间,起身时问儿子菲利普:“要不要上厕所?”菲利普从一本英文杂志里抬眼看她,说,“妈,我要不要上厕所,自己不知道吗?需要妈来问?”他说,“第一,这种问题,不是对三岁小孩才会问的问题吗?第二,上厕所,你不觉得是件非常非常个人的事吗?请问,你会不会问你的朋友‘要不要上厕所’?”龙应台开始想,如果她是和诗人杨泽、历史学者朱学勤、副刊主编马家辉、小说家王安忆一起来到海岸喝咖啡,当她要去上厕所时,会不会顺便问他们:“杨泽,朱学勤,马家辉,王安忆,你要不要上厕所?”菲利普看着她说,“怎样?”龙应台很不甘愿地回答说,“不会。”他就乘胜追击,“好,那你为什么要问我上不上厕所呢?你是怕我尿在裤子里吗?也许你的儿子或女儿无论多大,你都一直把他当成一个小孩看待。但在孩子眼中,他们早已是长大。曾任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嘉宾老师的黄菡也这样说过,“对孩子的尊重最主要的一个表现就是,他们的事情,一定要独立。总结一句就是“非请莫帮,请了必帮”。像是那种从小追着“吃啊吃啊你还没吃呢”“穿啊穿啊今天冷啦”的情况,就很不好。”家长们的潜意识里,是否赞同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呢?在生活中,如果家长一直把他的儿子或者女儿当成孩子,这对他们的成长会有非常大的阻碍,会产生许多问题。为什么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过度依赖父母,产生性格缺陷他们在本该独立的人生阶段还依然过度依赖妈妈,仿佛未断奶的成年人。”我妈说“”我妈认为“等常用句就像生活百科全书一般指导着“妈宝”们做出人生的每一个决策。刚上一年级的韩梅梅写完作业并用心地整理好书包,然后妈妈以她认为更整洁有序的摆放方式重新整理一遍,嘴里嘟囔着:“这点事情都做不好,我来给你装。”妈妈为韩梅梅整理书包并对她进行言语上的否定让韩梅梅认为自己是不能完成整理书包这件事的,进而产生了以后都不会自己整理书包而需要妈妈帮忙的消极思维模式。这种过度依赖的心理一旦产生,会有非常大的危害。孩子因为过于依赖父母导致他自己的自理能力得不到锻炼,因此无法独立生活。心理上的依赖也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他会认为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一旦被拒绝,会引发其不良情绪,造成性格上的缺陷。打击孩子自尊心,妨碍孩子个性发展和与人交往能力“你是我生的,所以必须听我的。”“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容易吗?你还这么不听话。”“你出来干什么?回屋写作业去。”……很多父母把孩子当作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的一切都要听从自己的安排。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是与父母享有平等权利的独立个体,我们应该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比如,当有人来家里做客时,作为父母,除了给客人介绍家里的大人外,还应该正式地介绍一下孩子,因为孩子同样也是家里的成员。然而,很多父母往往会忽略孩子,即使介绍,也只是说“这是我女儿(儿子)”,似乎孩子没有名字,更有甚者,会当着客人的面对孩子说“一边去”或“到你屋里去”。这样的父母根本没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这样一来,只要家里来客人,孩子就会“自觉”地躲在屋里。这在无形中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妨碍着孩子的个性发展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加负面能量,让孩子无法健康成长生命的存在需要能量,能量的提升会让孩子茁壮成长。然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因为缺乏对生命的尊重而不能够正确对待生命,使孩子被很多的束缚和限制所牵累。特别是当孩子受到创伤后,如果被压抑的情绪没有得到有效释放,就会转化为“恐惧、害怕、嫉妒、悲伤、愤怒”等负面能量,形成生命程序储存在孩子的潜意识中,消耗孩子的生命能量,使原本能量畅通的身体出现阻塞,严重影响孩子日后的生活。父母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就是打孩子,这样的行为在中国似乎司空见惯,很多人觉得这是常理所在,是一种最为合适与必需的教育方式,还有的父母认为不打孩子又能有什么别的办法呢。其实,这是我们社会的陋习,如果不能改变这样的现状,就会将这样的不文明行为传递给我们的后代。我们今天要做的是实现中国复兴和民族崛起,而孩子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要想让我们的国家富强、民族崛起,就要从改变对孩子的陋习开始,在使孩子获得真正的尊重与理解同时,自己也成长为懂得尊重、拥有文明的人。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这是尊重的前提孩子自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就应享受被尊重的权利,他们不是我们的附属品,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尊严与人格的独立个体,是我们所不能主宰和左右的。爱孩子,就请尊重他们;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爱,才是最珍贵的爱。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尊重孩子,就请保护他们的隐私。隐私不是成人的专属名词,孩子也是有隐私的,包括新生儿也有隐私权。成人的隐私需要受到尊重,孩子的亦是同样,不要认为他们还是个孩子,就可以把隐私部位暴露无遗,就可以把他们的隐私之事公布于众。美国是个很尊重个人隐私的国家,包括小婴儿的隐私也受到尊重,如除爸爸以外的男性不会给女婴换尿片、孩子洗澡一定只是孩子与父母私下的事情、孩子出门换尿片也一定要使用卫生间、美国的孩子不穿开档裤等等。爱孩子,尊重孩子,就请保护他们的隐私。尊重孩子,就请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当众批评他们。每个人都是有自尊的,孩子亦是如此。孩子和父母出门去做客或参加聚会,不小心犯了小错误,而此时的父母为了顾全自己的面子,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孩子一顿,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当众批评孩子,不仅会损伤其自尊心,还会导致其自卑、自闭的倾向;此时的父母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找出他们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以委婉或隐蔽的方式指出孩子的错误,为其保足面子。众目睽睽下的一通批评,对于成人来说也许不是什么,但对孩子心灵的伤害是无限大的。尊重孩子,就请接受每个孩子的与众不同,不与其他孩子横着比。和其他孩子比较叫“横比”,而与孩子自身比较叫“纵比”,尊重孩子,就请接受他们自身的发展规律,接受每个孩子与众不同的特点,接受每个孩子独特的生活习惯,不要与其他孩子进行横着比,横比的结果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与上进心,使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明智的父母会经常鼓励孩子,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表扬,强化其优点,淡化其缺点。尊重孩子,就请跟随他们的节奏与步伐。孩子做事总是慢慢吞吞,总是跟不上成人的步伐,总是在父母的催促声中赶这赶那,爱孩子,就请尊重孩子,就请放慢您的脚步,就请跟随孩子的步伐与节奏。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建立时间观点,更不明白“没时间了”、“要迟到了”、“加快脚步”的概念。尊重孩子,就请做他们成长中的配角。对孩子来说,父母的帮助与指导是必要的,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无论何时何地,都只应充当配角,而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生活与成长的主角,把选择与决定的权利交还给孩子。作为配角的父母,如果想让孩子自立、自强,那么我们就要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孩子成长的舞台上,我们不要替孩子设计他们的未来,不要替他们做他们自己的事情,而是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孩子,就请不要把我们的思想强加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自己与孩子观点或思想不一致的情况,此时的我们应该放下自己的“权威”思想和高高在上的架子,改变“我说你听”的教育方式,蹲下来与孩子平等地沟通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体会他们的想法,给他们自己选择与作主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所享有的权利。尊重孩子,就请理解他们的所有权。理解孩子的所有权,一方面是教会孩子懂得尊重别人的物品,另一方面也是告诉他们对自己的物品有决定权。所有送给孩子的东西,所有权都已经由我们转交给孩子了,如果我们再想使用或借用,一定要经过孩子的允许;以此也请父母们理解孩子对自己物品的自私,那是他们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请尊重他们,请不要给他们贴上“自私”的标签。我们可以给孩子全部的爱,但我们不可能给孩子我们的思想,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但他们不是我们思想的延续,我们更不可以将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于孩子身上,为其规划人生,代其思考选择。
内容来源:搜狐教育《请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权利》
包丰源《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