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瘕风能治疗吗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522/7157873.html
起因是为青年大学生推荐书,但渐渐发现其实可供更广泛的人群参考。
记得几年前在北京求学时,结识一位八零后朋友,高中毕业后辍学,但酷爱读书。那时其正在一家民间公益图书馆工作,说“要像大学生一样多读书”。其实,大学生也不一定就读了许多书。
回想笔者的中小学时代,大众的生活中还没有互联网的牵绊。课业之余,周末只在旧书摊摸爬滚打作消遣。选书和阅读几乎无人引导,又由于意志薄弱、俗务缠身,因而许多重要的书至今仍没读过。
对于目前步入大学的新生,面对的早已不是书的缺乏,而是太多信息和娱乐等的选择,可自主支配的时间多了。人生和学问的求索,也开始从有限走向无限。但决定一个人的精神能走得多远的,可能主要还要靠阅读。当然,其实几乎没有哪一本书一定是必读的,但很多人依然愿意看看别人的推荐书。
以下所选的书,人文社科为主,兼顾科技。范围尽量广泛,但还是打着个人趣味的烙印,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私人阅读史的一点回顾。可看出受到不少八十年代阅读趣味的影响。大家在中学即已读过的基本书,此处尽量避开。有的或许已在中学读过,但也不妨重读。从目前国内的现状来看,尤要重视读岁数大一些的书,尽量克服过度追时髦。其实常常是越靠前的书越有味道,就像老酒老醋一样。
以书名的拼音字母排序,不按学科分类。附的简评是为避免单调,不一定准确。不当之处,或有其它推荐,敬请留言指正。
A《》(《一九八四》)
[英]乔治·奥威尔著。大概是反乌托邦三部代表作中最有名的一部,其它两部是阿道司·赫胥黎《美丽新世界》、扎米亚京《我们》。“老大哥在看着你”,常想起这句话。其《动物庄园》也有名。
《: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韩寒著。读得很畅快,因为在中国,随便一件事,都是小说,而他是个不错的说书人。其《三重门》、《通稿》、《一座城池》、《他的国》等也有名。
《奥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著。你为了与命运抗争所做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命运本身。还可以进一步阅读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欧里庇得斯《美狄亚》、阿里斯托芬《鸟》、米南德《古怪人》。
《阿甘正传》
[美]温斯顿·葛鲁姆著。年代到70年代美国历史与社会的缩影,透过阿甘的眼睛,也让我们看到了世态的险恶复杂与庸俗市侩,而更觉人性真诚的可贵。
《傲慢与偏见》
[英]简·奥斯汀著。英国上升期的小镇爱情故事,以小见大。不断翻译和改编为电影的经典之作。其《劝导》、《诺桑觉寺》、《理智与情感》等也有名。
《安娜·卡列尼娜》
[俄]列夫·托尔斯泰的三部代表作之一,其它两部是《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更展现家庭和社会风俗画卷。
《爱晚庐随笔》
张舜徽先生的学术和治学随笔。其《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也有名。
B《布登勃洛克一家》
[德]托马斯·曼著。资本主义的旧的刻意盘剥和新的掠夺兼并方式的激烈竞争和历史成败。其《魔山》也有名。
《博尔赫斯小说集》
[阿根廷]豪·路·博尔赫斯著。时间、梦境、幻觉、记忆是亘古的谜。
《白鲸》
[美]梅尔维尔著。鲸鱼和捕鲸业的种种知识和典故,海洋文学的经典之作。
《悲剧的诞生》
[德]尼采著。从日神与酒神两种基本倾向出发,揭示了希腊悲剧艺术产生的基础。其《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论道德的谱系》等也有名。
《巴黎圣母院》
[法]雨果著。在体会善恶美丑鲜明对比的同时,还可进一步去延伸了解阅读西方建筑、宗教、民族等方面。其《悲惨世界》、《九三年》等也有名。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古希腊]修昔底德著。雅典的陨落是由于那种随时企图扩张的贪婪。
《白鹿原》
陈忠实著。民族的秘史。城头变幻大王旗,生生不息。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捷克]米兰·昆德拉著。有哲思和政治,又有性爱故事。其《生活在别处》、《不朽》、《好笑的爱》等也有名。
《八十一梦》
张恨水著。以梦的形式,写陪都重庆时期的光怪陆离。其四大奇书的其它三部是《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都是当时的畅销书。
C《城堡》
[奥]弗朗茨·卡夫卡著。把高度的隐喻性和高度的细节性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其《变形记》等中短篇也有名。
《楚辞》
奇诡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
《纯粹理性批判》
[德]伊曼努尔·康德著。这一辈子不一定能看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其《判断力批判》、《实践理性批判》、《论优美感和崇高感》、《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等也有名。
《从此以后》(《后来的事》)
[日]夏目漱石著。可以与柔石的《二月》等作比较。其《我是猫》也有名。
《忏悔录》
[古罗马]奥古斯丁著。把自己的生命历程和思考,化作《旧约·创世纪》的结构和脉络中。
《茶花女》
[法]小仲马著。与青楼女子的爱情,古今中外有各种题材。其中女子为男子的考虑和体谅,以及物是人非之感,尤其感人。
《传家之物:艾丽丝·门罗自选集》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透过种种微妙的关系、转瞬即逝的情绪和不可逆转的选择,给人以莫大震撼。女性在社会中的处境。
《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著。反思。“酱缸”,“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其《中国人史纲》也有名。
《春醪集》
梁遇春著。现代中国散文的奇异之作,深得英国小品文神髓。其《中国人史纲》也有名。
《城南旧事》
林海音著。以童心回忆故乡老北京的诗意小说,永远的人物聚散、风物流逝。
《沉沦》
郁达夫著。弱国民众的苦闷。其《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以及日记、游记等也有名。
《初恋》
[俄]屠格涅夫著。收《木木》、《阿霞》、《初恋》等篇。其《猎人笔记》、《父与子》、《贵族之家》等也有名。
《查令十字街84号》
[美]海莲·汉芙著。适合于爱淘旧书者。书信之间,更有浓浓的情谊。
《传奇》
张爱玲的小说集。才女,另辟蹊径。
《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
台湾李乾朗著。画图深入人心。
《沉思录》
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著。西方智慧君主的做人道理和人生哲思。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英]D·H·劳伦斯著。直面女性的欲望,不觉丑陋,倒觉得有艺术美感。其《恋爱中的女人》、《虹》、《儿子与情人》等也有名。
《传统十论:本土社会的制度、文化及其变革》
秦晖著。个人和小共同体联合抵制大共同体。
《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与猜想》
[美]G.伽莫夫著。可能是20世纪最经典的科普著作。以数学为线索,到生命、宇宙等。其《物理世界奇遇记》也有名。
《天边外》
[美]尤金·奥尼尔著。把兴趣当成了逃避现实的手段。其《毛猿》、《悲悼三部曲》、《长夜漫漫路迢迢》等也有名。
《纯真年代》
[美]伊迪丝·华顿著。纽约的上流社交圈的古板保守人言可畏的时代。
《曾在天涯》
长沙作家阎真,善于知识分子题材。讲九十年代一对年轻人在北美求学的生活,充满着对海外和另一半的向往。其中有个情节是发豆芽卖。
《存在与时间》
[德]马丁·海德格尔著。世界不是一种现成的空间或场所,而是此在本身的展开状态。
《存在与虚无》
[法]让-保罗·萨特著。现在是一个联系着过去和将来的否定,实际上是一个虚无。
D《当代英雄》
[俄]米哈伊尔·莱蒙托夫著。把非凡的才智和旺盛的精力消耗在半真半假的恋爱游戏和冒险行动中。
《电磁通论》
北大出版社的《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之一。麦克斯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电磁理论体系。科学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该书仍可以翻翻感受下,尤其是对于电类专业的学生而言。
《大地》
[美]赛珍珠著。美国侨民写的民国农民生活。
《第二性》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对于女性的专门分析。对于男性而言,其最亲密的母亲、妻子都是女人,甚至还可能有女儿。
《达·芬奇密码》
[美]丹·布朗著。全球畅销书。符号学、基督教史料、欧洲古迹。
《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著。魏晋南北朝门阀政治,实际上只存在于东晋一朝,其存在形式是门阀士族与皇权的共治。
《多情客游记》
[英]劳伦斯·斯特恩著。随意的跑题。因病逝,未完之作。其《项狄传》也有名。
《大师和玛格丽特》
[俄]布尔加科夫著。有压迫的地方就有魔幻现实主义。
《读书的“风景”:大学生活之春花秋月》
陈平原著。从现代文学到大学研究。其《千古文人侠客梦:武侠小说类型研究》、《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北京: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老北大的故事》、《抗战烽火中的中国大学》等也有名。
《读书指南》
梁启超著。其曾开列现在看来惊人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其《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也有名,全集是《饮冰室合集》。
《读书》杂志
依然还是一本代表性的了解人文社科前沿的综合性普及杂志。
《断舍离》
[日]山下英子著。更要以实际行动施行断舍离。
《大唐西域记校注》
玄奘/辩机著。徒步旅行者的精神偶像。
《大外交》
[美]亨利·基辛格著。自黎塞留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几十年世界外交政治的诸多重大事件,世界各国外交风格的差异,美国外交政策的思想实质。
《动物凶猛》
王朔在八九十年代文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也是编剧。其《空中小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顽主》、《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过把瘾就死》、《玩的就是心跳》等也有名。
《丁西林剧作全集》
善写戏剧的物理学家,例如《一只马蜂》、《三块钱国币》等。
《邓小平时代》
哈佛大学傅高义著。向西方人介绍邓小平和他经历过的大时代。
《大学生》杂志
北京日报旗下的杂志。大学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一般有收。
《大学之理念》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著。有些国家会因为惧怕纯粹真理研究所带来的后果而不容忍对自身权力的任何限制,这样的国家不会允许一所真正的大学存在下去。其《什么是教育》、《大哲学家》等也有名。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痞子蔡(蔡智恒)著。网络文学的发轫之作。故事感人,影响很大,甚至曾被改编为越剧。其后来的《檞寄生》也有名。
《大卫·科波菲尔》(《大卫·考坡菲》)
[英]狄更斯著。人物扁型,但却又有人性深度。此书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其《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荒凉山庄》、《圣诞颂歌》、《董贝父子》、《老古玩店》等也有名。可能是英国旧书店里书最多的作者。
E《恶之花》
[法]波德莱尔著。以独特的视角观察恶,认为恶既有邪恶的一面,又散发着一种特殊的美。爱的欢快和狂热,狂热到颓废,颓废到阴郁。
F《非暴力沟通》
[美]马歇尔·卢森堡著。是沟通,还是发泄,这是个问题。
《废都》
贾平凹著。不应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