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诗行0
上一个秒,我们还是陌生人,但就在不经意的这一秒,你发现了我,同时发现了的,还有我的故事。因写作而记录易逝的时光。
前言:“书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一个会读书的人,能让自己的思想得到前人的助力,精神层次上会走的更远。”
偶然会遇见一本书,从而相识一位作者,看到一些故事,又想起自己的故事,能够让自己动容与思考的书就是喜欢的类型。
打开一本书,把脸埋进去,深深吸一口气,当墨香弥漫鼻腔,那字字句句就仿佛飞了出来,萤火虫般环绕着她,让她深醉不已。也就是人与书的缘分,遇见喜欢的书,无疑是打从心底欢喜的乐趣。
1.龙应台《目送》
“娟秀灵动的,温柔多情的,舒缓可爱的,烟雨朦胧的。歌里那含蓄而真实的日子有诗情画意,也有懵懂迷茫。”(喜欢的赵雷)
龙应台《目送》
喜欢原因:
1)73篇文章,一本好的人生散文。
2)从作者笔下的故事能读懂自身的故事,父亲、母亲、儿子、朋友、兄弟手足,文章细腻感人。
3)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人生的路亦是如此,早点经历,早点懂得,也就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天。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在心灵最幽微的地方,我们都拥有一颗素朴和谦卑的初心
《目送》是一本好的散文,看有的章节和故事会动容落泪,能从作者笔下看到很多相似的故事,揪心读着,叙事生活又不断思考。
人啊,自己看自己的时候挺不容易的,连家人也只有这一世的因缘,心底默默感谢我们都还在,身边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聚集一起,不论年龄大小都是满满的爱,最终也会渐行渐远,目送着你们各自散开,只有在我的年华里把这份情意记在心底,写在字里行间。
人生自有一条等着自己的路,很想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对于家人更是如此,亲情是自己最薄弱的一面,家又确实自己补充能量的地方,亲人是自己珍惜的这一世。
家是温暖有爱给我力量给我感恩的起点,父母是平凡而可爱的人,老爸的爱像大山,踏实温暖,虽不言说,老妈的爱如小溪,细细温柔,虽常唠叨,而弟弟让自己懂得做姐姐的责任和义务,让自己更加珍惜懂得父母的爱,包容与无私。作为九零后的年轻人,总希望自己保持安静的心态,在泰然自若中前进,去体会那些细微平凡的小事,就会有很多的快乐和幸福围绕身边。在安静中前行,在现实中努力,同时透过自己安静的本质去修正热闹时候的不足之处,真诚很重要。
了解到《目送》一书是作者在父亲离世之后对人生有了不同的认识,等到五十岁作者面对人生这一大课,第一次面对至亲的离去。三年前二十出头的自己也经历了亲人的离去,那是爷爷身患肝癌离世,一度也曾陷入悲伤和绝望,第一次面对亲人的离开,也知晓生命的无常,悲伤笼罩自己,因为未曾见到爷爷最后一面而深深自责,第一次面对亲人的离开,内心决堤,再也不写任何一个字,甚至害怕每一个字眼流露出的悲伤,从此也不敢提笔记录,直到如今间隔三年时间了才重新记录一些字迹。
人生漫漫旅途上,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分分合合,因缘的聚散,其实,自己面对变故和挫折,心境会崩塌,尘世祸福的扰乱,生命的无常,亲人的离去,一个人忍受这样的绝对孤独,肉体是涣散的,自己的灵魂存在。我想,心灵的财富是积累而成的,喜怒哀乐都是自己一步一步经历过的,而灵魂和精神是无法取代的,我之所以悲伤,是看到了人世的变动,生命的无常。自己要保持一颗活跃的灵魂,善待他人,希望自己能帮助到别人,聚散之间也好拥有一份坦然的心境,谢谢来过我生命的每一个人。
爸爸的爱如大山,坚硬、宽广,老爸的肩踏实温暖。
爸爸的爱如大山,坚硬、宽广,老爸的肩踏实温暖。他从来不会表达对我的爱,总是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子女的爱,让我做一个感恩、善良、有责任心的女儿,爸爸对我夸奖很少很少,不管是年少和弟弟有满满的奖状,还是我很多次投稿的优秀奖,都不会赞美,只是“假装”看两眼,从老爸的眼神里看到关心。当做错事,他是那么严厉,而后讲一些道理,当我上班时,他又会说:“要认真踏实去做事,要比别人做得多才行,不能投机取巧”。一直想得到老爸的肯定,我走得很慢,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再前进,正如蜗牛背着自己的壳,蠕动在喧嚣的城市,心中有方向,所以不会丢失最真的自己!
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珍惜与父母的每个日子,想用深深浅浅的文字记录着每一个温暖的时刻。老爸的爱如大山,踏实,或许没有老妈细细温暖的爱,他的一个眼神都能给我力量,爸爸能察觉到我最细微的变化,当所有人都以为我没事的时候,只有老爸说:“她肯定很难受,因为以前虽然不主动和别人打招呼,但是她总会礼貌而微微一笑。”这几年和老爸越来越默契,我们性格相似,也懂得老爸无言的爱,他虽然严肃,可永远给我信任和理解,即使到无路可走的时候,老爸还是平淡说一句:“没事,自己懂了就好”。家人,总是给了自己太多的温暖,让我自由成长,而我一直都在努力,想成为老爸心里优秀的女儿,想把每一分一点的温暖都带给老妈,想成为弟弟无话不谈的好姐姐,真的好爱你们。
不管如何,忧虑过后,还得更加坚持,更加努力,每一份好与坏的经历都是自己的财富,再多付出一些,再多努力一点,再多走一步,我想,以后总会一朵花开,花开是一种有情,是一种内在生命的完成,不断修正自己,记录自己的人生,永远追求自我,抛开贪,嗔,痴,慢,疑。
2.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喜欢原因:
1)相差三十岁的两代人,不同东西文化差异,母亲与儿子共同的36封家书。
2)一本历时三年母与子之间的沟通认识的家书。
3)适合年轻人和父母一起阅读的书,类似的家书文章还有《傅雷家书》。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母与子之间共同努力,三年时间重新认识对方。
龙应台与安德烈,两代人三十岁的相差,两种中西文化的差异,他们却又是母亲与孩子之间简单的关系。36封家书,母子两代人的心灵碰撞,中西不同文化对他们个人思想意识的影响。
因龙应台是作家,她笔下的思考和想法在与普通父母相似对孩子关爱之外,更多的是个体独立的思考与认识,与安德烈长达三年时间通过36封家书,建立起彼此亲密的关系,两者都随着时间推移重新认识并理解彼此。
安德烈是85年出生,年龄上比我这样的九零后大出几岁,龙应台与安德烈的重逢是在分开四年之后,安德烈早已是18岁的少年。而对于我们18岁同样是新的开始,想着总算可以脱离父母去远方求学,或是随心做自己喜欢的事。18岁的我们总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有新的想法和认识,某一方面有会挑战父母的管教。安德烈家书中提到的他的观点和看法,有很多的确与年轻的我们相似,而他妈妈龙应台给出的答案和建议,对我们自身也是有益的。
其实,很羡慕安德烈有这样一位好的妈妈,用母爱的方式去“套”住孩子,愿意在青春期的时候再次放低自己,重新认识长大的孩子。她是一位可爱的妈妈,也很伟大。同时觉得这无疑是一本好的教育书,喜欢一个妈妈可以与成年的孩子如此沟通讨论。
比我小三岁的弟弟在青春期的时候同样叛逆,以前一个听话懂事,会时常与我和家人说说笑笑的弟弟,最终变得沉默不语,独来独往,而热衷他觉得对的事儿,却和他的朋友们侃侃而谈。真希望我老弟也看看这本书,可他总是“嫌弃”我没事写写画画。
我想,每个人都会孤独,有时常常在想弟弟怎么如此喜欢张国荣,或许也是因为一份孤独,别人无法走近,无法理解,当他在下一个路口转弯,清秀轮廓淡淡,你看着他的瘦瘦高高的背影,只是感叹——长大了!不必再追上了,他的孤傲是青春的忧伤,忧伤的气息,渐行渐远的是回不去的童年,而让我如此怀念的却是手拉手的亲密,我亲爱的弟弟,到底还是满满当当的在乎。
青春期的大男孩,19岁高高瘦瘦的个头儿,清秀轮廓分明,可,我怎么也读不懂你的心,我抓不住过去的时光;19岁的你一路向前,跳跃着自己青春步伐,我在你身后眺望着你前进,高高低低的背影,我既然觉得有一丝漠然,冷冷的表情,轻盈地转身,下一个路口我再寻不到你的背影,最后的视线消失了,仿佛在告诉我——“这段路我自己走,你不必再追了”。亲爱的弟弟,我还要等待多久,才能回到小时候手拉手的模样,我还要守望多久,才能看到你阳光般的微笑。你,离我们远了。
同样对于比我小好几岁的九零后弟弟来讲,我是不好评价他们这些小年轻,亦或者是父母也不好评价,每个时代不同,生活的态度与方式也不同,各有各的所爱,各有各的自信,对于这些小的90后,我想只能站在他们的角度,用“爱”去关心他们。希望他是优秀的人。
3.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
喜欢原因:
1)龙应台“人生三书”的第一本,台湾妈妈的教育,两个德国小孩的成长。
2)从出生到牙牙学语的小孩,一路成长。看此书也会在心底想着我自己的妈妈在我小时候的时候也是不是如作者一样的想法呢?
3)用作者母亲的话来讲,教育孩子成为“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母亲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每一个孩子都是小天使,每一个母亲都很伟大。
长长的路,慢慢的走。比较喜欢书名,作者第一次以母亲角度写出与孩子之间的故事。一本生命体验性质的生活散文,看本书会觉得很有趣,一个初为人母记录了第一个小孩出生后发生的一系列成长故事和第二个孩子的到来。
作为母亲正确引导两个小孩之间如何相亲相爱,小孩之间的手足之情。短短的一本书,看到记录小孩牙牙学语的趣事。
我在想是不是从前自己出生的时候,我的老爸和老妈也是如此喜悦,迎接他们生命中第一个大女儿呢?然后,三年之后我又有了一个弟弟,记忆中很多都淡忘了,唯一记得关于年幼的事儿是夏天我总坐在弟弟旁边,三岁的我盯着熟睡的弟弟,那么小小的一个人儿,似乎整天都在睡觉,而我听妈妈的话得乖乖坐在弟弟旁边守着他,不要让蚊子叮他。
去年表姐生了小宝宝之后,我总是打趣她道:“怎么我心中的女神也变得天天喜欢晒小孩照片了。”是啊,表姐曾经是高校严厉学霸,有了宝宝之后的她居然变得如此柔软。每天会发小宝宝的照片,记录着小孩的趣事和夸张的表情动作。从表姐日常更新的文字中也惊叹一个小生命成长中会有那么多趣事,又是感叹小孩怎么会那么聪明呢,而小生命探索世界的能力很强,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本领,“人”真是很奇妙。
我想这本《孩子你慢慢来》更加适合有小宝宝的女性阅读,更能了解和体会作为母亲的本能、对孩子的疼爱、引导孩子的教育。而当年轻的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更多的是想到很久很久以前父母也是如此疼爱我和弟弟的,很感谢我的爸爸妈妈。
后记:
龙应台的“人生三书”顺序是《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和《目送》。每一本书不同时间段记录不同作者经历的故事,也能从作者笔下看到很多与我们相似的故事。
我喜欢她另外一本《野火集》,可每次购买书籍的时候总是不如意,时间久了,书籍多了,也渐渐忘却了。有人说龙应台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而龙应台的人生三书当属后者,温柔婉转,深入人心。
深刻又真实的三本书,让自己阅读后久久不能平静,特别钟爱《目送》,73篇好散文。我觉得好的书籍是自己喜欢的,又能感动自己,同时也会思考的文章。当然,当自己喜欢一本书籍,往往是因为从作者笔下看到似曾相识自己的故事。
嘿!这是旧诗行第篇文章
作者
旧诗行九零后文学爱好者,无论好坏时时都应该写,因写字而记录易逝的时光。
旧诗行
0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