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做学生与阅读的牵线人
特约嘉宾:邓颖
单位机构:安徽省蚌埠市铁路中学
推介词:尊敬的董一菲老师,亲爱的诗意语文的朋友们,大家好!本周末诗意语文讲坛有幸邀请到了安徽省蚌埠市铁路中学邓颖老师,邓老师于十余年辗转中用双脚丈量教育的长度、用智慧抵达教育的深度。本周她为我们带来的是“做学生与阅读的牵线人”。课业繁重,学生有必要读那么多课外书吗?什么时候读?又怎样读?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实实在在的困惑。本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邓老师细腻的表达,共同感受她于阅读时空中的润物无声。
(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董艳荣)
嘉宾简介:邓颖,安徽省蚌埠市铁路中学语文老师,初二年级备课组长,教育硕士,心理咨询师(三级)。继七年乡村中学和四年职业高中的教学经历后,年辗转而至今天的讲台。多篇随笔发表于《蚌埠日报》《淮河晨刊》等报刊,若干文章发表于《创新作文》《现代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心理发展与教育》等期刊,辅导学生多次在省市级征文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指导学生在《作文天地》《课堂内外》等期刊发表多篇文章。
嘉宾照片:
做学生与阅读的牵线人
安徽蚌埠铁路中学邓颖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叫邓颖,来自安徽省蚌埠市铁路中学。今天晚上,我想给大家分享我在激发学生阅读方面的一些实践,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每年高考语文作文题一出来,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那里,对于那些高中生、初中生,甚至是小学生的家长,无不希望从考题中破解高考作文的密码。慢慢的,大家摸出门道来:作文、语文,甚至是其他学科,没有强大的阅读功底,肯定是挖不深,走不远的。于是,我们语文老师在推动学生阅读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和支持,这让天下语文人倍感欣慰。
今年我教初二,是中途接手的两个班级。通过一个星期的交往,我发现同学们普遍没有读书的习惯,对于我们认为人人皆知的一些名著名篇,他们大多没有了解。他们知道鹿晗赵丽颖的生日、喜好和参演作品,却不知道安徽籍名人朱光潜、胡适和海子,甚至没有听说过韩寒、蒋方舟、七堇年这些年轻代作家的名字,更不要提国内外其他大家的姓名和作品了。于是我决定做些什么,慢慢引导他们走上阅读之路。
我们学校有图书馆,可大多是期刊,书籍比较少,加上学生借阅极不方便,于是我在淘宝上买来书柜,学生拼装好放在教室里。书柜有了,书从哪里来呢?我们学校虽然在市区,可是生源大多为近郊和旧城区的孩子,经济条件不是十分优越,让孩子们掏钱买书,家长那关就不容易过,我于是吩咐学生每人拿出两本自己的“私房书”,就是你最喜欢的两本书放在书架上,每人两本,班里五十位同学,就是一百本,每隔半学期,再换上新的一百本,这样就能保证小书柜装满好书,又不断有新鲜血液的注入。那一百本书,后来慢慢成为同学们阅读的起点,也慢慢成为班级的名片。对我这个语文老师来说,有了一百本书,才有了后来关于学生阅读的诸多设想和实践。
打开阅读,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读什么书?乍一看同学们带来的书,我很是吃惊,名著大多是青少版,望着那些薄薄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楼梦》,实在让人哭笑不得,偶有厚实一些的,大多是地摊出售的鸡汤书,更有甚者,把伍美珍的注音读物都带来充数了。于是我跟他们解释在中学阶段我们所说的“好书”的概念,可以是课本上“名著推荐”所列的书,那些都是经典名著,当然最好是全译本;可以是老师打印的新阅读研究所和北京十一学校联合研制“中国中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也可以是自己所喜欢的作家的书……其实,单纯说“好书”是有几分不科学在里面的,因为除了别人的评判,还有自己的阅读兴趣在里头,日本作家外山滋比古在《乱读术》中说起自己的阅读经历,即使等电车时,也要读上几行。晚上必定阅读到深夜。其他事情都放置不理,只一心一意地阅读。每周大概读上三本。所以适合自己的书还是要在广泛的书籍面前去偶遇,去发现你和它的缘分。
我时常停留在书架前,浏览孩子们新添的书目,每遇好书,马上抽出与他们分享,比如看到海子的诗集,我就说:“看,金婷的眼光就是不一样,海子的诗歌可是征服了一代人呢!”看到余华的书《活着》,我兴奋地说:“周义卓,你也读过这本书啊?老师想和你聊一聊福贵这个人。”我发现,凡是被我点过名的书,马上成为那段时间备受欢迎,大家抢着借阅的书。就是这样,他们认识了毕淑敏、肖复兴、麦家、张晓风、龙应台、蒋勋等作家,而这些人的作品,孩子们一读就喜欢,一读就上瘾。还有学生带来的《世说新语》《古文观止》《随园诗话》《品三国》《袁腾飞说历史》等作品,我也即时推介,满足不同兴趣孩子的需求。
我本人也喜欢读书,遇到喜欢的书,一定要在课前跟他们分享,比如我会说:“老师正在读一本书,是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与你们同龄的少年……”并且把作者和书名写在黑板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知道了纪伯伦的散文诗,梭罗的《瓦尔登湖》,加缪的《鼠疫》等作家作品,再后来,我见有学生买来纪伯伦的《先知》,清少纳言的《枕草子》等,都是我在课堂提到并且极力推荐的书。从某个意义来说,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本身就是一个书单的提供者,这让我倍感欣慰,也让我感觉到肩头沉甸甸的分量。
阅读,仅靠一个小书柜,远远不够。所以有了我下面的话题——阅读渠道的多样化。其实很多爱书之人的书单,并不是从某张表格获取,而是在经久不息的阅读实践中得来的,实践的主阵地,还是图书馆和书店。咱们蚌埠的图书馆藏书还是比较丰富的,新书上架频率也比较高,更有环境优雅高端大气的以火车文化为主题的新华书店,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我鼓励孩子们周末或者节假日去那里消遣,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的图书分类知识,以及使用电脑进行图书检索等。后来通过和孩子们闲谈了解到,他们中不少学生都办理了图书馆的借阅卡,也在周末结伴去新华书店看书、买书。虽然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不听话,可是太多时候,他们还是愿意相信老师的指引和建议。
对于那些住在市郊的学生,我建议他们从班级书架上挑选喜欢的书带回家读,或者是在手机、电脑上进行电子阅读。一些读书app是相当不错的,我就经常沉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