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龙应台的误区和硬伤

我很早就读龙应台的文章,她以女性特有的犀利文笔口无遮拦地批评70年代台湾糟糕的环境卫生和社会道德,赢得巨大名声,我个人也从她的文风中受益匪浅。可是,我的思想愈趋成熟就对龙应台愈加失望。几十年过来,似乎她仍停留在70年代批评人们在台湾海边乱扔垃圾和台湾百姓暴戾无礼的水平上,而她评论时政的文章却常带硬伤。难怪有朋友告诉我,龙应台在政治上很糊涂,她不大理解权力的问题,也不大懂得一个独立知识分子应该独立于权力,只是一味给总统马英九站台。

龙应台的两篇文章使我对朋友的话有了同感。文章《给我一个政治家》发表于年台湾大选之际,马英九后来胜出。此文题目和内容均给人强烈感觉:政治家总统比公民社会的作用更大。此文表明,龙应台把公民社会的功能和希望全部放在了政治家身上。她似乎并不知道,政治家的权力大了,公民的权利就小了。她显然摆错了权力和权利的关系,这个误区导致龙应台此篇文章产生数处硬伤。

硬伤一,文中说:“所以,台灣需要什麼樣的總統?一個清晰的衡量標準應該是,誰可以給我們六歲的孩子最好的環境長大,誰就是最好的總統。”“總統是什麼?他就是我們將這所有機構託付的人,我們同時將自己六歲孩子的未來也託給了他。”如果像龙应台这样,把全部机构和孩子的成长都托付给总统,总统的权力就会大无边,公民社会的自组功能就会消失殆尽。而孩子的成长是依靠公民社会的良好社会环境的,不是依靠总统的。

硬伤二,文中说:“六歲的孩子正要脫離父母的懷抱,進入小學,開始他社會化的過程。國家,透過政府的運作,正要開始塑造他的人格、培養他的眼光、訓練他的智能、決定他的未來。我們把孩子交給學校,也同時把他交給了這個國家裡頭所有的機構:教育部決定了他將如何學習、學習什麼;文化部將影響他的人生品味;國防部會決定他離戰爭有多近多遠;……”人格、眼光、智能、人生品味这些原本是靠公民社会本身完成的社会化过程,被龙应台全部绑在了政府身上,把孩子的教育全部托付给政府各机构,由权力全方位指导,公民社会教育孩子的重要功能则被龙应台所信奉的权力挤没了。

常识告诉我们,我们孩子的人格智能的培养不取决于教育部,我们孩子的人生品味的建立也不取决于文化部,而取决于健全的公民社会和自由民主的社会制度。看看中国就知道,腐败透顶的中共极权制度和道德全面沦丧的中国民间社会,使孩子的人格、眼光、智能、人生品味均出现严重问题。

硬伤三,龙应台期待的无所不包的政府在民主社会找不到,只能在极权国家找到。许多人对此都深有体会,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和培养都是由权力和党说了算,大学毕业生的工作由教育部统一分配,党教育我们“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地冷酷无情”,我们就会“仇恨入心要发芽”。如果权力无处不在地与民间社会混为一体,连结婚生子也管,连







































济南治疗白癜风医院
国庆告白中科白癜风换肤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ms/9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