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防治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在济南的经二路有不少老建筑,漫步此处,清静的氛围能把喧嚣隔在另外一个世界,让人享受这段难得的静谧,促使内心彻底沉静下来。
01.
基督教青年会旧址
建于年的基督教青年会旧址位于经二路67号,坐北朝南,三层砖木结构建筑,下方做蘑菇石基座,墙体用清水红砖砌筑,白灰勾缝。南入口设门厅,由方柱支撑起二层的阳台。屋顶覆盖红瓦,上开尖顶老虎窗。整个建筑追求简洁明快,并无过多装饰。
基督教青年会原由英国商人乔治·威廉年在伦敦创立,后传到北美,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青年会是基督教的外围组织,不直接吸收教徒和布道,而是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如文艺、体育和举办英文补习班等扩大基督教的影响。
年,美国传教士穆德来到济南,向多名官立学校的学生布道,宣扬美国高度发达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他提到的西方青年的生活方式引起了听众的巨大反响,当场即有余人签名,决心研究基督教的教义、研读福音书。
随后,济南基督教会负责人趁热打铁,成立了济南基督教青年会筹备委员会。经多方募捐,年在经二路购得地皮,年动工兴建青年会大楼,年落成。年,日军攻占济南,这座建筑曾被日军占用。年改组为文化补习学校,八九十年代曾是山东神学院的校舍,现为济南基督教“两会”的办公地点。
02.
宏济堂中号
宏济堂当年在济南开了三家门店,泉城路总店早已被拆除,一支店经二路西号(见本文下端内容)已平移完毕重新开业,本次介绍的二支店经二路中号如今也将异地重建。在这三座店中,泉城路店、经二路西号位于路北、坐北朝南,只有中号建在路南、坐南朝北。但是,经过改建后的中号,是在民康街路东,门朝西。宏济堂中号位于魏家庄民康街24号,年由乐敬宇所建,属于中西合璧的近代建筑。魏家庄片区改造成万达广场后,为保留老商埠的味道,将民康街打造成一条明清风格的街道。
03.
山东红卍字会诊所旧址
建于年的山东红卍字会诊所旧址位于民康里4、6号,是一个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的两层四合楼群。该建筑第一进大门最有特点,大门前面两根西洋风格的柱子特别醒目,柱子上顶着标准的中国传统民居门楼。门洞内侧为欧洲古典的半圆式,一个门洞外中内西,并将中国传统的建筑部件与西洋古典的柱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谓中西合璧。
民康里所在的地方叫魏家庄,多年以前是个典型的农村,它邻近济南旧城的西城墙,从这个村庄再往西,是一望无际的农业区,很像新式名词所讲的“城乡结合部”。年,魏家庄西部的大片农业区被开辟为商埠,魏家庄也由“城乡结合部”变成了“城(旧城)商(商埠)结合部”。现在,这里已经成了繁华的万达广场。
年解放济南时,魏家庄为攻城必经之地。民康里的山东省红卍字会北楼,是这一带的最高建筑物。解放军侦察兵攀登楼顶观察敌情,打信号枪向部队报信,遭守军枪击炮轰,侦察兵利用楼顶的一座亭子掩护完成任务。建国后,《济南战役》、《燕子李三》、《誓言无声》等影视剧都曾在这里取景拍摄。
严格来讲,“山东红卍字会诊所旧址”应该叫“历城道院旧址”,因为后者才是这座建筑的兴建者。“道院”是民国时期壮大于济南的一个宗教团体,“历城道院”首先在此建房,后来“山东道院”进一步扩建,这个院落渐成规模。而世界红卍字会是在中国创立的类似国际红十字会的组织,年该会在这里创办了慈善诊所,年改建成“医院”,年停办。
04.
交通银行济南分行旧址
在济南市经二路号,也就是山东省公安厅对面,有一个树叶遮掩的大楼,如果不仔细看,不会注意到大楼顶端的“山东银监局”这五个大字,这就是建于年的交通银行济南分行旧址。这座大楼的设计者为中国人庄俊,风格基本上为早期美国仿希腊古典复兴式。地上主体三层,其主入口位于北侧,北立面采用对称处理,中部采用巨柱式,有六根爱奥尼克立柱直抵三层,结构严谨而气势宏大。交通银行成立于年(光绪三十四年),济南是其最早设立分行的城市之一。日伪时期,该建筑曾改为中国联合准备银行,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曾先后用作交通银行、中央银行、北海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作为山东省人民银行办公楼,今为山东省银监局办公楼。
05.
德华银行旧址
德华银行旧址位于经二路号,经二路纬二路交叉口东北侧,建于年,是一座双坡红瓦的二层德式别墅,并有地下室一层,这也是德国人在济南建造的第一座建筑。年,这所别墅成为德意志帝国驻济南领事馆办公楼。年,德华银行济南分行在此开行经营。年清朝政府在济南设立大清银行济南分行,辛亥革命后,年,大清银行济南分行改为中国银行山东分行,于年迁入原德华银行大楼中。建国后,这座大楼又先后成为济南市人民银行,年一度为济南市工商银行的办公用房。最近挂的牌子是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部管理部和国家金库济南支库,现在也摘牌了。
06.
山东邮务局旧址
山东邮务管理局旧址也称济南邮政大楼,位于经二路老市政府大院正门对面,大纬二路路口西侧路南。该建筑于8年3月动工兴建,9年竣工,是当时济南商埠区最为高大宏伟的建筑之一。这座建筑原为3层,年屋顶毁于火灾;年重修,将原有坡屋面改为平屋面,成为两层。“邮政大楼”大致呈“工”字结构,整个北立面采取对称手法,五段式处理,精致华丽。中间的主入口在高大的石基上作大门廊,左右各立一根巨大石柱。尤其是屋顶中央缀以花饰的红瓦盔顶,具有很明显的标志性。这座临街大楼是老百姓熟知的地标性老建筑,也是省级历史优秀建筑。邮政大楼见证了济南乃至山东的邮政发展史。4年,济南邮政局改设为山东邮务管理局,管理山东全邮区的事务,其主管称为邮务长(年后称为局长),由外籍人员掌控。9年秋本大楼落成,次年2月邮政营业部门迁入并正式对外营业。邮政大楼至今依然在使用,已经服役九十多年了。
07.
德国驻济南领事馆旧址
德国驻济南领事馆旧址位于经二纬二路口西北角,济南市老市政府(经二路号)院内。该建筑是济南最早的外事机构,前身为年设立的德国驻济南商办处,兼具领事代办处的作用。年6月,德商贝斯在其别墅内升起德国国旗、悬挂匾额,声称建立领事馆,两个月后得到清政府的承认。除胶州、登州、莱州外(后两处归烟台领事馆管辖),山东全省的德中交涉事务均由该馆负责。年3月,该馆因中德两国在一战中断绝外交关系而被撤销。年5月,两国签订了邦交和通商条约,领事馆得到恢复。年5月,德国在二战中战败,该馆再次奉令撤销。年11月,山东省政府奉中华民国外交部令接收馆舍,领事馆人员均被遣返回国。
08.
贝斯别墅旧址
在济南市老市政府(经二路号)院内,德国驻济南领事馆旧址的西边,有一座德国乡村式的建筑,这就是贝斯别墅。
年3月,一个叫做李希霍芬的传教士来到了济南,开始了对山东全面的考察。考察结束后,他唆使德国政府占领胶州湾,并修建一条西达济南的铁路,以便最大限度攫取山东的矿产资源。年,德国借“巨野教案”侵占了胶州湾,之后便开始修筑胶济铁路,德商终于有机会进入济南。
年,德商贝斯在济南城外修建起了第一座双坡红瓦的德式建筑,作为他的别墅,拉开了全面侵占山东的序幕。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八年,清政府正式批准德国在济南设立了驻济商办处,从此,西方列强纷纷在济南建设领事机构。继德国之后,英国、美国、瑞典、瑞士、日本等国先后在济南设立领事馆。
年6月1日,第一列火车自周村驶进济南,中国和西方的权利之争开始激化。为维护主权、控制经济,直隶总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人上书朝廷,建议将济南、周村、潍县三地自开为“华洋公共通商之埠”。于是,年,济南开埠。为了在济南获取巨大的利益,德国政府急切地要求在济南设立领事馆,以全面控制山东经济。清政府以与任何国家都未签订条约为由拒绝,无奈之下,德商贝斯在德国政府授意下开始私自行动。
年6月,贝斯在自家别墅中一厢情愿地升起了德国国旗,声称德国在济南建立了领事馆。面对德国人的紧逼和既成的事实,清政府在两个月后承认了德国领事馆的存在,馆址为贝斯的别墅。在年至年中德断绝外交关系之间,先后有5位领事在这里居住。他们开设了胶济铁路公司、德华银行,经营胶济铁路业务;建立了礼和、美最时、义利、太隆等洋行,经营电料、颜料、五金和军械等商品,逐渐控制了商埠地区的经济。
年5月,中德两国签订了邦交和通商条约,领事馆得到恢复。年5月,德国在二战中战败,该馆再次奉令撤销。在这23年之间,前后又有6位领事在这里工作,他们累计开设了十余家洋行,医院、饭店、旅馆等生活设施,代表着德国在山东攫取巨大的利益。年11月,山东省政府奉中华民国外交部令接收馆舍,领事馆人员均被遣返回国,德国在济南的领事馆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09.
山东民生银行旧址
在济南经二路纬三路交叉口的东南角(经二路号),有一座挺拔的灰色建筑。这座房子坐南朝北,楼上挂着的“济南市京剧院”及“戏缘”几个大字,表明着其现在的用途。在门口一角挂着“山东民生银行旧址”的牌子几个字及其简介,向路人展示这座大楼昔日的功用,这就是建于2年的山东民生银行旧址。
0年秋,国民党山东省政府批准成立山东省民生银行,由韩复榘筹设,采用股份制,官商合办。该银行于2年7月开业,总行设在济南,并在青岛、烟台、临沂等地设办事处。8年济南沦陷,此银行被日军占领为领事馆驻地。9年9月又成为日商横滨正金银行济南出张所。年抗战胜利后被中国银行接管,解放后为中苏友好协会济南分会会址。其后又有济南市文联、济南市亚非拉友好协会等单位在此办公,年至今为济南市文化局用房,现在为济南市京剧院所在地。
10.
瑞蚨祥绸布店
清同治元年(公元年),济南府章丘县的孟鸿升在济南院西大街(今泉城路)路南设立了“瑞蚨祥”,经营绸缎、绣货和布匹等。“瑞蚨祥”创始人孟鸿升在取“瑞蚨祥”名字的时候,引用了“青蚨还钱”这一典故。“蚨”是远古时期的一种神虫,一母一子,孩子出门时,母亲将血抹在孩子身上,不管它飞到哪里都能飞回家,飞回母亲的怀抱。后来“青蚨”演化成铜钱之意,取名“瑞蚨祥”就是希望借祥瑞的吉祥意味,加上能带来鑫钱的青蚨,“瑞蚨祥”能财源滚滚。
年,“瑞蚨祥”第二代传人孟洛川掌管店务,生意日益兴隆,积累了大量资金。随着生意的扩大,孟洛川开始进京经商。清光绪十九年(年),孟洛川在大栅栏正式开办瑞蚨祥布店。到清末民国初年,“瑞蚨祥”已成为北京最大的绸布店。当时它拥有五个字号,即东鸿记茶庄、瑞蚨祥总店、鸿记皮货店、西鸿记茶庄和西鸿记绸布庙(也称西号),均位于大栅栏街内,几乎垄断了京城绸布行业。—8年间,“瑞蚨祥”先后在北京、青岛、天津开设分店,成为近代中国最知名的本土连锁企业。
年,济南“瑞蚨祥”在经二纬三路路口东侧(经二路号)开设了“瑞蚨祥鸿记分店”,就是存留至今的“瑞蚨祥绸布店”。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瑞蚨祥”及其各地分店逐步走向衰败。解放后,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就是瑞蚨祥提供的。年,“瑞蚨祥”实行公私合营。年,瑞蚨祥公司向毛泽东主席呈写了《瑞蚨祥公司生产情况报告》,毛主席指示:“历史名字要保存,瑞蚨祥、同仁堂一万年要保存!”至此,诸多老字号得以顺利保护下来。90年过去了,济南商埠区的这家老店依然在经营着。
11.
亨达利
在济南市经二路号,有一座其貌不扬的商号,匆匆而过的行人少有把目光多投给它一眼。这座房子门头上方有三个字“亨达利”,它就是享誉全国、各地共有的百年老字号,也是近代中国钟表业发展史的见证。亨达利源于上海,年由德商霍普兄弟开设,主要经营中高档进口表,并附设修理厂,以校验严格、保证质量及精工修理著称。十九世纪末,当时上海有两家钟表店:一是德商经营的“亨达利”,还有一家是宁波人孙廷源开的美华利钟表店。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德商被迫回国,亨达利就委托当时的中国买办虞某经营。不久,虞某又将亨达利半送半卖给了他的学生——当时在宁波开设钟厂的孙梅堂(孙廷源之子)。孙梅堂接手两店后,大力发展亨达利、美华利业务,先后在南京、北京、天津、济南、汉口等地开设23家分店。
12.
隆祥布店(西记)旧址
隆祥布店(西记)旧址位于济南市经二路号,建于年。在济南的“祥”字号布店里,能与瑞蚨祥齐名的只有“隆祥”。“八大祥”中的“谦祥”、“益和祥”和“谦祥益”等都是从“隆祥”演变发展而来的,其创始人是孟洛川(瑞蚨祥的第二代掌门人)的族侄孟养轩。隆祥布店在年建成了老城院西大街的隆祥布店(年7月拆除)之后,又在商埠区经二路路南与瑞蚨祥斜向往西米对应的地段建造了隆祥布店西记,布局与城里的隆祥布店一样,也是前店后院,建筑座南面北,二进院。临经二路的前门脸(北立面)为五开间,中间的三开间向里凹进去约3米,通长的仿欧式薄壁柱,直抵檐下。尤其是连接东西两端的木制挂洛,雕工精细,京味十足,东西各一开间,造型简洁,以栏杆式的女儿墙作为檐口,形成了临街门脸简与繁、实与虚的对比。隆祥布店西记保存完整,是经二路上仅次于瑞蚨祥的商业建筑。建国后,该建筑曾作为委托商行,20世纪80年代成为济南市土产杂品公司纬四路营业部,后为济南炊事机械器材公司,现在改成了一家宾馆。
13.
高岛屋旧址
原高岛屋济南出张所位于经二路号,在经二纬五路的东南角上,建于年,当时主要经营日用百货、家具饰品,还有餐厅茶社等。济南商埠区里西洋建筑众多,在以西洋古典风格和中西复杂交融手法占主流的商埠建筑群中,高岛屋特征明显,独树一帜。它的墙面上有众多高低错落的竖向墙垛,给人一种简洁、明快的深刻印象。建国后这里为山东省冶金招待所,后称冶金宾馆;再后来是济南市公安局的办公楼,现在是市中区公安分局办公楼。
14.
宏济堂西号
宏济堂西号始建于年,位于济南市经二纬五路,二层砖木结构建筑,总建筑面积多平方米。济南宏济堂与北京同仁堂和天津达仁堂并称江北三大堂,并同出一脉。年,同仁堂店主乐朴斋出资,为他的第三房侄子乐镜宇(同仁堂少东之一,电视剧《大宅门》中七爷白景琦原型)“买”了一个山东候补道的位置。年,山东巡府杨士骧拔官银两交乐镜宇筹办山东官药局并担任总办。年,乐镜宇将官银两缴还后,取得药局承受权,遂创办宏济堂。年,乐镜宇在东流水街开办宏济堂阿胶厂,独创“九昼夜提制法”,生产出独具特色的阿胶12种,所产东阿阿胶也成为宏济堂的名品。5年,宏济堂阿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其产品远销南洋和日本。4年,宏济堂产品销量已是北京同仁堂的三分之二,成为乐家的重要财源。建国后,乐敬宇的孙子乐芝田成了宏济堂的接班人。年,乐镜宇去世,宏济堂公私合营为宏济堂药厂。另外,年,乐氏十二世乐达仁用他在英、德等西方国家学到的管理方法改造前店后厂的中药企业-京都达仁堂乐家老药铺,与其弟乐达义、乐达明、乐达德四人筹集白银四万两,于4年在天津创办了天津达仁堂,后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分店。年5月6日,因道路拓宽的需要,政府对宏济堂西号进行了整体平移,将这座历史建筑将先向北平移11.6米,旋转3.8度后,北楼再向东平移15.4米,南楼向东平移16.25米,平移到新位置后,将楼体整体抬升0.4米。用了6天时间把楼体移动到预定位置。整体平移后的宏济堂西号,在进一步加固、修缮和内部修旧如旧后,更名为宏济堂中医药博物馆,成为山东省首家集药材销售、传统中医验方治疗、传统中药养生、中医药知识普及、中医药古籍文物展示、中医药历史文化介绍的综合性博物馆。
15.
阜成信东记旧址
走在济南的经二路上,可以轻松地欣赏近百年来的西洋建筑。在纬七路路口东侧(经二路号),一个类似广东“骑楼”建筑风格的房子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座房子外墙古朴典雅,门头上镌刻着“阜成信东记”五个大字,虽然斑驳却很有风骨。在屋顶的老虎窗下,有十块匾额,上面分别刻着“无欺”、“求富”、“为善”、“勤俭”、“忠厚”、“兴旺”、“惠工”、“广进”、“通商”、“诚信”等二十个大字,概括了这家商号的经营理念。
经考证,这座房子建于年(清宣统元年),原来是一家棉花行。年,堂邑县(堂邑县最早于隋代设置,在今天的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年撤销)棉花商贩王协三在济南商埠开设了两处阜成信棉花行,一个是经二路号的“阜成信西记”和经二路号的“阜成信东记”。
“阜成信”名称的大致意思是:“阜”是个吉祥的字,涵义是家业兴旺、商业繁荣;“成信”是指必须讲诚信才能成事、才能兴旺。王协三做生意恪守“诚信”二字,让“阜成信”的生意异常兴隆。年前,济南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棉花集散市场,“阜成信”是济南商埠区的第一家棉花行,它也以严厉的店规,维护着良好的诚信,实现了商号的快速崛起。
16.
复成信西记
接上段。话说年,聊城棉花商贩王协三在济南商埠开设了两处阜成信棉花行,一个是经二路号的“阜成信西记”和经二路号的“阜成信东记”。“阜成信”是济南商埠区的第一家棉花行,它也以严厉的店规,维护着良好的诚信,实现了商号的快速崛起。细心的您应该看出来了,这里是“复成信”而不是“阜成信”,这里头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创业难,守业更难。这句话用在“阜成信”上是再合适不过了。王协三是是一个勤劳朴实的人,他一直以“勤俭持家”的信条来要求家人,这也是“阜成信”发家的原因之一。随着事业的发展,“阜成信”开始向其他行业投资,还在各地广置房产。王协三去世后,“阜成信”的事务就交由两个儿子分别掌管,大儿子王玉岩分管经营,二儿子王玉珊负责外联等事务,随后“阜成信”开始走下坡路。于是王玉岩把“阜成信”改为了“复成信”,主要的愿望就是恢复“阜成信”昔日的辉煌。年,因经营不善,“阜成信”彻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图文来源:老济南文化传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