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真你就输了西方的民主自古以来就是

执笔:许天成

编者按民主是什么?在10月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了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12月5日,外交部网站发布《美国民主情况》报告,更是从“何为民主”“美国民主的异化及三重弊害”的角度,详细梳理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弊端,分析美国国内民主实践的乱象和对外输出民主的危害。“美式民主”从何而来,“民主峰会”又如何假民主之名、行反民主之实?一起来看青苹专栏特约文章《当真你就输了!西方的“民主”自古以来就是少数人的游戏罢了》

选举期间,候选人跑到平时根本不会接触到的选区,做一场演讲,和几位选民聊聊天,发点东西、抱抱婴儿,许下几句看似美好的承诺……你以为这是在说英美?其实是罗马。

“民主”的起源

古典世界曾经有过一个“轴心时代”,在中国这里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时代,在地中海东岸一带,则是古希腊文明思辨大放异彩的时代,二者时间相差不远。

这个时代留给中国政治的是“民贵君轻社稷次之”的经典原则和“阳儒阴法济之以道”的施政之道。在春秋战国“世卿世禄”的那个时代,王侯将相是真的“有种”的时代。也正因为如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才成为石破天惊的呐喊。

在希腊(以及后来希腊化的罗马上流社会)那里,轴心时代哲学家留给西方的政治思想遗产,是以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其中对当时地中海东岸地区各种城邦的政治体制和历史进行了比较研究。这当然涉及给当时的奴隶制城邦民主下定义,也涉及对不同政治体制的评价。

实际上在古希腊思想家看来,“民主”仅限于有公民权的人。而我们知道,“公民”是一个社会经济和历史范畴的概念。它往往不等于某国的国民,不等于一般意义上接受某种政治统治的民众,更不等于该国国土所容纳的全部人口。古往今来,很多国家最重要的政治事实现状就是“公民”的规模远小于一国的人口,并非每一个自然意义上的人口,都能在国家政治的序列中占有一个公民的位置。

在现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里,可以说只有你有了公民权,你才是一个普通的社会意义上的人。没有公民权的“人”,其实并不算人。这个残酷的事实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时代如出一辙——古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以及帝国)的公民群体建立在比它规模大得多的债务奴隶群体基础之上。年,美国白人妇女才获得选举权;直到年,美国有色人种才获得选举权。显然,在年独立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美国的“民主”只属于一部分人。

人民的民主

“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

我们往往把西方话语体系下的“民主”想得太过美妙了一点。比如有人会根据党和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求解放、一起搞建设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经验,去揣测西方的“民主”,所以会误以为也是一种类似的“善政良治”。其实,这不是一码事。

在中国,人民同样是一个社会经济定义下的历史概念。这个历史是年以来的中国历史。中国的“人民”是谁?他们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国家的主人,是把握历史走向和政权命运的群体。

如果一个个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民”没有经历过中国近二百年来波澜壮阔的斗争和建设历史,没有履行他们作为历史主体和创造者乃至国家主人的义务和权利,那么那个抽象的“人民”也就不存在。而在全体中华儿女挽救民族危亡的奋斗历程中,抽象的“人民”概念是和民族中的先进分子对社会主义真理的追求相联系的。经过先锋队的唤醒,“人民”已经成为一个占据全部人口大多数的概念。也正是通过“唤起工农千百万”的这个过程,使得中国的“人民”一定也是“劳动群众”。

所以,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这种人民民主已经天然地包含着整个国家中的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群众。

而这样的社会历史前提,在自诩为“民主”的某些西方国家那里,并不存在。譬如,美国民众以“我们是99%”为标志发起过占领华尔街运动,但是西方的“民主”始终不承认乃至最终镇压了这样的“民主”实践。

从这个意义上去阅读和理解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和天安门城楼上的“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才能感受到近代以来中国最富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的那群先驱者的精神世界,才能真正理解他们对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美好愿望。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

西方民主,离资本很近离人民太远

“如果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只有竞选时聆听天花乱坠的口号、竞选后就毫无发言权,只有拉票时受宠、选举后就被冷落,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资产阶级以“人民主权论”作为向封建制度开炮的斗争工具,主张实践资产阶级的“民主”,实际还是要为自己本阶级的利益服务。当它们占据了政治上的统治地位,马上就迫不及待地给“民主”加上各种限定性的前缀。比如说“代议制”“多元化”“宪政”“程序性”“比例代表制”“功能界别的”,名目繁多。少数人可以通过选票政治甚至街头政治,获得统治绝大多数人的权力。

卢梭批判英国代议制:“英国人民自以为自由,其实大错特错。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时是自由的,一旦议员被选出以后,他们就是奴隶了,就等于零了。”这种情形,和古罗马选举议员、执政官时候的场景何其相似。罗马也有“选举赞助人”制度。在古罗马的选举期间,候选人同样会去接触他们平时根本不会与之交往的“人民”,给点面包、发几个钱、抱抱婴儿,搞一搞访贫问苦,这种“人民”的有效期也仅限选举期间。

列宁同志对这种选举的批判更加直接。“每隔几年决定一下究竟由统治阶级中的什么人在议会里镇压人民和压迫人民,这就是资产阶级议会制的真正本质。不仅在议会制的立宪国家里是这样的,在其中最民主的共和国里也是一样的。”

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主席也曾于年批判过这种虚伪的“民主”。他带着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者深切的爱,批判道:“像现在的英、法、美等国,所谓宪政,所谓民主政治,实际上都是吃人政治。这样的情形,在中美洲、南美洲,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国家都挂起了共和国的招牌,实际上却是一点民主也没有。”

今日,还有一些人认为“美国是最民主的了”,但不管是它的众议院还是参议院,议员都是选票政治得出的“代议人员”而已,而选总统的,是各州的“选举人”。这种通过“选举人票”选出总统的安排,更是采取“赢家通吃”的原则:只要支持民主党、共和党中其一的选票数量超过另一方哪怕一票,该州所有的选举人票将全部算作该总统候选人的得票。“Racefor”(美国全国选举人票总共张)也就变成了在比赛谁先抢到过半选举人票。至于说“一人一票”?美国人选总统时可没有做到。

美国这种赢家通吃的安排甚至可以延伸到县一级的选举。如果想在不同层级的选举中达到通吃效果,其实并不需要真的在全部选民中得到比第二名更多的票数。这是因为你还可以按照同样赢家通吃的办法去划分选区,从而在得票劣势的情况下仍然被保送当选。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的传媒机器不断洗脑下,如今的人们很容易产生两个刻板印象:一是将“民主”与“专制”对立,二是往往将“民主”和“自由”连用。

其实,把观察的镜头拉长,就会看到不一样的历史场景。首先,“民主”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只是一种政治制度安排。它与“专制”当然有区别,但是按照西方的政治话语体系,难道它不是与代议制的“共和”存在更大的矛盾冲突吗?其次,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民族解放斗争席卷亚非的上世纪40至70年代,西方阵营天天挂在嘴边(尤其以肯尼迪为最)提及最频繁的词,其实是“自由”二字。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刚刚经过浴血奋斗获得民族自决的殖民地新生国家,才更强调“民主”。而这样的“民主”才更贴近它的字面意义,即人民自己当家作主。这也正是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参加万隆会议之时起,就一直强调和坚持的。中国理直气壮并且理所应当地认为和相信,“亚非国家的命运应该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掌握”;推而广之,全世界各国人民的事情,都应该由他们自己决定!

还“民主”以本真

“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应该由外部少数人指手画脚来评判。国际社会哪个国家是不是民主的,应该由国际社会共同来评判,而不应该由自以为是的少数国家来评判。实现民主有多种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用单一的标尺衡量世界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单调的眼光审视人类五彩缤纷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坚持对外开放,促进共同繁荣。

我们始终坚持对人民民主的追求。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与挑战下,为了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了新时代“民主”概念与西方价值观解绑的新世界,我们更要坚定地走下去。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编   辑丨侯姝冰

校   对丨梁泰华

校   审丨王 润

值班编委丨王小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wh/11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