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开展丝路展览千千万,这次我们倒着

(帕米尔慕士塔格峰)我们有过太多关于丝绸之路的展览,对于这条“道路”,我们习惯从张骞出使西域说起,习惯将长安作为它的起点,一路向西抵达罗马,习惯想象大批商队带着中国的丝绸、瓷器前往欧洲。而这次,我们可以倒着走。顺着一位日本画家的脚步和视野,从地中海出发,自西向东,历经古代欧亚多个文明圈,见证世界文明如何交融变化,中华文明如何兼容并包外来文化,寻找丝绸之路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展讯丝路无界:从地中海到中国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文物精品展展览时间:年4月1日-5月28日展览地点:宁波博物馆一楼东特展馆概要本次展览汇聚了日本艺术家平山郁夫先生收藏的丝绸之路沿线文明国家的文物,展示了中国以西丝绸之路上环地中海地区,西亚两河流域和伊朗地区,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地区的古代文明遗存。共计展出展品件(套),涵盖古希腊彩陶、古罗马与波斯玻璃器、金银器、犍陀罗佛像艺术、丝路金银币、中亚织锦、印度佛教造像,以及平山郁夫的敦煌写生作品等。丝绸之路,是世界的丝绸之路,是中西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交流道路。本次展览定名“丝路无界”,正说明,它站在世界史观的视角,从打破疆域、语言、文化的界限,还原文明与文明之间,通过丝绸之路展开的精彩对话。在展览开始之前,或许我们可以选择其中展出的几件,来解读它们背后的“多元血统”。来通:古希腊文明X中华文明牛头形红绘彩陶来通(本次展出)这是一件来自公元前4世纪南意大利的酒器。来通(Rhyton)一词,是从希腊语音译而来的,意思是“流出”,它是一种古希腊祭祀的酒器,大都是兽首形的,在公元前年,相当于中国的商代时期,古希腊的克里特岛就出现了来通,之后又广泛传播并流行于西亚、中亚乃至中国地区。

天马形来通杯伊朗公元前4世纪左右(本次展出)

这件天马形的来通杯,则来自古代波斯,酒从上方的敞口倒入,大家可以找找它的流出口,就在两腿之间的上端。来通杯在地中海地区普遍使用,又经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来通这个中译名实在很妙,“来”,由外来到中国,“通”,既指酒的流通,又是器物本身是流通而来。在我国,最有名的来通应该是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唐代窖藏中出土的镶金兽首玛瑙杯。整体是精美的牛头造型,在牛嘴部分,也就是酒的流出口,则做了一个金帽,可以堵住流出口,要喝酒的时候再将金帽卸下。唐代的贵族喜欢胡风,这件来通就是模仿西方宴饮方式的证明。只不过,在西亚,喝酒的时候都是自由走动的,大家端着来通杯,不喝酒的时候就用手指堵住流出口,所以他们的来通不需要塞子。而到了中国,唐代宴饮是坐在座位上的,从盛酒器中倒酒饮用,镶金兽首玛瑙杯因此加了一个金帽。这一改变,显示出不同文明的习俗习惯,小小的来通,既有源头的印记,又有了本土化的改变。玻璃:古罗马文明X两河文明香油瓶与金底座(本次展出)

这是一件非常精美的玻璃瓶,来自公元前4-3世纪的东地中海地区。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硅酸盐岩石中的石英,石英在全球都有分布,但是它的熔点却非常高,早期的人类想要熔化石英,必须加助熔剂,而在地中海东岸,恰好分布着大量最好的助熔剂——纯碱,所以在地中海地区,很早就出现了玻璃。

-年前,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出现了玻璃。公元前4世纪,埃及又发明了玻璃铸模、车花、雕刻等工艺。上面的这件香油瓶,它的器型演变自古埃及用来保存木乃伊内脏的雪花石膏容器。在它的表面有着精细的羽毛纹路,这是将熔化的有色玻璃缠绕在玻璃瓶上,趁热用金属丝之类的器具垂直平推,从而作出了密集的羽状花纹。

像香油瓶这样早期的玻璃制品,采用的是烧制法,复杂而且耗费人工,玻璃也因此成为贵族们享用的奢侈品。直到公元一世纪,叙利亚人发明了玻璃吹制工艺,从此玻璃成为了日常实用品,罗马帝国在之后继续发展吹制工艺,并到达鼎盛。

玻璃水壶东地中海地区公元3-5世纪

上面这件玻璃水壶,就是典型的吹制玻璃器,因为长期埋在土里,表面出现银化现象,反而让水壶有了霓虹般的金属光泽。

中国自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来自地中海的玻璃制品,到了唐代至魏晋南北朝,交流更加频繁,不仅有玻璃制品,还有很多仿西方玻璃器的陶瓷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魏晋南北朝的陶瓷器,都跟这件玻璃水壶有着类似的造型。

犍陀罗佛像:古希腊文明X古印度文明弥勒菩萨交脚坐像犍陀罗公元2-3世纪(本次展出)犍陀罗位于古印度的西北部,是中亚进入印度的咽喉之地,这个地区曾经受到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和巴克特里亚的长期统治,之后又归在贵霜帝国的统治之下,复杂的历史和文化交替,形成了独特的犍陀罗艺术。我们熟悉的大卫像、拉奥孔雕像等希腊雕像,健壮伟岸,高鼻深目,有着强壮的肌肉,十分写实,这些特点都被犍陀罗雕像所继承,风格非常鲜明。

老人供养者头像犍陀罗公元3-4世纪(本次展出)

佛陀立像犍陀罗公元2-3世纪(本次展出)

上面这尊佛陀立像,双肩装饰着燃烧的火焰纹,称为“焰肩佛”,是阿富汗迦毕试样式的佛像,台座上雕刻着信徒拜火的场景。

犍陀罗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塑造了它独一无二的佛教艺术,古希腊的美学传到东方,接受了印度佛教的洗礼,使得犍陀罗佛像在希腊化雕塑的外形特征之外,又有着印度佛教静谧的神态,并且在不同时期,融入了当时当地人的审美和各类宗教的信仰。本次展览中,除了古希腊彩陶、古罗马与波斯玻璃器、金银器、犍陀罗佛像这些重点之外,还有来自中亚的织锦、贯通丝路的金银币等多种品类的展品,共同谱写着丝绸之路的辉煌灿烂。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展品悉数来自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平山郁夫(-)并不是考古学家、也不是历史学家,他仅仅作为一位画家,一位艺术家、一位对丝绸之路有着无比热爱的普通人,对丝绸之路进行了长达40年的采风和考察。他的收藏从地中海至西亚、东亚范围,涵盖了包括雕塑、绘画、金制品、玻璃、织物等在内的约一万件展品,几乎包含了与丝绸之路相关的全部类别、地区、时代。在本次展览的最后部分,我们展出了平山郁夫的敦煌写生作品数十幅。他热衷于丝绸之路和敦煌艺术题材创作,并不断弘扬敦煌文化,致力于中日文化交流。敦煌莫高窟平山郁夫(本次展出)展览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那个画着神话故事的陶器开始,环绕地中海沿岸的各个国家,领略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波斯文明、印度文明的波澜壮阔,最后停留在中国的敦煌,不可谓不是一次历史的洗礼和美的享受。4月1日,《丝路无界:从地中海到中国——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文物精品展》,等您来。参观指南开放信息周二-周日免费开放;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开馆时间:9:00-17:00(16:00后停止入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wh/7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