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哲学的堕落

北京湿疹医院专家 http://m.39.net/pf/a_9092782.html
当传统的多神教开始衰落之际,在希腊社会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种倾向是企图用一个形而上学的新神来取代自然形态的旧神,另一种倾向则是完全抛弃外在的神而走向人自身。前者的代表是苏格拉底,后者的代表是一些被称为“智者”的人。普罗泰戈拉是当时希腊社会中声望最高的“智者”,当苏格拉底还是一个青年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深孚众望的诡辩家了。柏拉图在《普罗泰戈拉篇》中描写了初出茅庐的苏格拉底与老成精明的普罗泰戈拉之间的谈话,苏格拉底以鄙夷的口气把普罗泰戈拉等“智者”称为“批发或者零售灵魂的粮食的人”,并表示在希腊人面前以“智者”的身份出现是一种耻辱。之后的亚里士多德也以贬抑的口吻说:“智者的技术就是毫无实在内容的似是而非的智慧,智者就是靠一种似是而非的智慧赚钱的人。”“智者的学说是一种貌似哲学而并不是哲学的东西。”普罗泰戈拉和“智者”们之所以使得苏格拉底及其弟子们如此痛恨,是因为他们公然宣扬一种以人为万物尺度的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苏格拉底和普罗泰戈拉都因为“不敬神灵”而受到了希腊人的惩罚,但是他们两人的动机却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因为过于虔信,另一个则是因为太不虔信;一个试图用新神来取代旧神,另一个则想用人来取代神。普罗泰戈拉曾明确地表示:“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在他看来,“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就是感觉”,不存在什么客观真理,一切事物均以人的感觉为转移。这种以人作为标准的相对主义到另一个“智者”高尔吉亚那里发展为一种绝对的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高尔吉亚提出了三个原则:1.无物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3.即使认识了,也无法加以表述。这样就把整个外部世界完全抽空了,剩下的只有一个如幽灵一般四处游荡的孤寂自我。尽管罗素把“智者”们称为一些“智力优异”的人,但是他们的这种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的思想在生机勃勃的希腊文化中毕竟代表了哲学的末流,显得苍白无力。在当时的希腊,诸神刚刚开始显露出衰亡的迹象,而英雄主义的时代正在来临。在这个当口,无论是唱着对旧神的挽歌走向彼岸的新神,还是扯起旧神的大旗走向现实中的英雄,都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而过早地把脊背同时转向神的国度和英雄的国度,则表现了哲学的怯懦。诸神死了,英雄就活了;只有当神和英雄都死了的时候,人才会普遍地把眼光投向自身,才会把对宗教和国家的热情转向个人生活,才会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wh/83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