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出国后还是喜欢抱团取暖,跟外国人交朋

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ks4612/

作者简介:笔名达令欧尼,北京长大的江浙妹子,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曾做英语导游工作,喜阅书,更喜阅人。现居德国柏林,主攻德语学习,打工游学中。执笔十年,希望余生用文字换大米,一手释卷,一路问询,一心寻找自己的长安城。

出国后,原来很多的既有认知,都会被打碎。从我的个人体验来说,我发现,原来中餐比西餐好吃;原来多数留学生光鲜背后其实很拮据;还有最打破原有认知的是:跟外国人交友,原来那么难!

1

有朋自远方来,Sowhat(又怎样)?

出国前,我没有准备好,会遇到“交友难”这个问题。此处的交友的“友”,特指可以定期见面的朋友。

相比起国内,我们遇到外国人,多数会表示热情和友好。国内的外国人,能轻而易举的交到热情的中国朋友。另一角度来说,国内的外国人,对中国或多或少有些兴趣,跟他们比较有话题,交友难度较低。

但是出国后,我才发现,很多外国人对中国可谓一无所知,并不会因你是“自远方来”,而感到“不亦乐乎”。

网络上,对中国留学生有一个很大的质疑:为什么你们出国了,却还是喜欢每天跟中国人聚在一起吃火锅?不应该多跟当地人多交流,练习外语,学习当地文化吗?

于是,出国后,我计划着多交一些欧洲当地的朋友。

我先截一段上周末发生的事情,也许读完,你会稍微理解,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生活时,抱团取暖背后的无奈。

周日,我和德语课的四个同学一起去柏林某艺术节,他们分别来自匈牙利、阿根廷,希腊,韩国。我们已经认识了两个半月了,每天4个小时聚在一起,这是第一次聚会。

我们走在一条临时的搭建的步行街,挤满了来自己世界各地的人,街头和街尾有免费的音乐会。他们人手一瓶啤酒,而我,手里举着一个袋油炸薯条,比起饮酒的痛快,我更喜欢吃。

欧洲人聊的话题,有关足球,政治,还有冷门小国家旅行的话题,我和韩国同学,有点插不上话,只好保持微笑。

后来,有一个话题,关于与德国交友。我们一致赞同德国人大多很冷漠,很难融入。我说我喜欢西班牙、意大利的朋友,他们比较热情。

较为年长的匈牙利同学,说:“你知道吗?西班牙和意大利朋友,甚至美国人,嘴里说的朋友都是一时的,德国人承认你是朋友,那是一辈子的。”

这话,有点过激,但并无空穴来风。在国外,遇到特别热情的朋友,你们互相做了自我介绍,相约有空一起出来玩,此处请画一个问号:这不是意味着,你交到了一个朋友。

第二次见面,她/他还是会很热情,但是请问你的名字是?

在德国生活的外国人,也喜欢抱团玩。阿根廷人跟西班牙人、墨西哥人更容易成为好友,毕竟都会说西语。

中国人的英语口语问题,也是在国外交友的一大障碍。尽管口语好,外国人的很多话题,我们插不上口,加上词汇量有限,也决定了谈话的质量,最后影响了友谊的深浅。

现在,在德国看到亚洲脸孔,我会用中文问一句,期待着在他乡听到“乡音”。

国外的大城市,挤满了自世界各地的人。

如果想要交到当地朋友,光凭国籍是不够的,熟练掌握当地的“乡音”,拥有国际视野和有趣的谈资,会降低一些交友的难度。

2

国外交友有风险,搭讪需谨慎

故事还没有结束。

艺术节那天,我和同学玩到了晚上8点左右,太阳还没有下山,阳光正好。

我兴致正浓,不想早早结束,跟朋友告别,心想:是时候,练习一个人走走逛逛了。在异国,我逼着自己,要学会独处。

一个人,走在人群里,也买了一瓶啤酒,边喝边逛,眼前好像是泰国曼谷的考山路。

走到马路的另一端,有一场爵士演出会,演奏者正在试音,我想等音乐会开始。

突然有一个人,踩了我一脚。我扭过脸,看到一旁,有一个黑色短发,抹着红唇,戴墨镜的白人女人。

她移开墨镜,摇摇晃晃的说道歉,目测50、60岁了,穿着吊带,脖间缀满晒斑。

我用德语跟她说没事,她摇摇晃晃的。我问她是不是喝了太多啤酒,有点喝醉了。

她反应很慢,隔了很久的说:我不喜欢啤酒,我只喜欢喝红酒。

舞台上丝毫没有开唱的势头,我打算跟身边这个女人,闲聊几句,微笑着问:你来自哪里?

她不会说德语,用英腔说:她来自爱丁堡,已经住在德国34年了。

你看她说话反应那么慢,也没了兴趣,查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xw/118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