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希腊荷马史诗与工作与时日

全球百部最佳长篇小说:NO.1-NO.50

当众神开始消亡,哲学得以产生?

荷马,古希腊盲诗人。生平和生卒年月不可考。相传古希腊长篇叙事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据此,他生活的年代,当在公元前10~前8世纪之间。目前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荷马的存在或不存在,所以也有人认为他是传说中被构造出来的人物。而关于《荷马史诗》,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当时经过几个世纪口头流传的诗作的结晶。

本期内容可供“西方文论”在线课程第一周使用。

知识点概述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古希腊文学中最早的一部史诗(也称《奥德修记》或《奥德修纪》),也是西方文学中最伟大、最具影响力的文学著作。

《荷马史诗》是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集古希腊口述文学之大成,两部史诗都分成24卷,主要描述英雄的故事,它在历史、地理、考古学、民俗学等方面也提供给后世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

《伊利亚特》

《伊利亚特》叙述阿开亚人的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因特洛伊城又名伊利昂,故名《伊利亚特》。史诗以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勇将阿基琉斯的争吵为楔入点,集中地描写了战争最后几十天发生的事件。联军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一直未能攻克,军中的矛盾逐渐激化,阿基琉斯愤恨统帅阿伽门农夺其女俘,拒绝再为联军出战,后来他的好友兼爱人战死,为了替他报仇才重新出战。特洛伊王子赫克托尔与阿基琉斯决斗,英勇战死。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哀求讨回赫克托尔的尸体,举行葬礼,《伊利亚特》的故事至此结束。

《奥德赛》

《奥德赛》叙述伊萨卡国王奥德修斯在攻陷特洛伊后归国途中十年漂泊的故事。它集中描写的只是这十年中最后一年零几十天的事情。奥德修斯因得罪了海神,受神祇捉弄,在海上漂流了十年,到处遭难,最后受诸神怜悯始得归家。当奥德修斯流落异域时,伊萨卡及邻国的权贵们欺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珀涅罗珀求婚,迫她改嫁,珀涅罗珀用尽了各种方法拖延。最后奥德修斯扮成乞丐归家,与其子杀尽求婚者,恢复了他在伊萨卡的权力。

艺术手法

古代语言《伊利亚特》古卷基本采用古老的伊俄尼亚方言,亦包含许多伊奥尼亚方言的用语,变化及语法特征,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古老的慕凯奈时代。此外,阿尔卡地亚——塞浦路斯方言也留下了它的足迹。很明显,这场战争处于远古。Iliad,即《伊利亚特》意为“关于伊利昂的故事”或“伊利昂纪”,作为诗名,最早见于希罗多德的著作,《伊利亚特》因荷马的整理而显示出在古语言方面珍贵的研究型。写作修辞荷马是一位功底深厚、想象丰富、善于创新的语言大师。《伊利亚特》词章华丽,妙语迭出,精彩、生动的用词和比喻俯拾皆是。荷马知用暗喻(如“战斗的屏障”喻善战的壮勇。“羊群的母亲”喻山地),但却更为熟悉,也更善使用明喻。《伊利亚特》中的明喻分两类,一类为简单型,另一类则是从简单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复杂型。简单型明喻的结构特征是A像B。埃阿斯的战盾“像一堵墙”,兵勇们像狼或狮子似地战斗。阿波罗从俄林波斯上下来,“像黑夜一般”;塞提丝从海里出来,“像一层薄雾”此类明喻,荷马用来得心应手,熨贴自如,其技巧可谓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另一类明喻,即复杂型明喻,在其他民族早期的史诗中绝少出现,但在荷马史诗中却是个用例众多、趋于普通的语言现象。此类明喻的结构特征是在A像B之后附加一整段完整的内容,其修饰或解说对象不是接受喻示的A,而是作为喻象物的B。通常,诗人以“就像这样……”结束明喻,继续故事的进程。叙述方式一般说来,史诗属叙事诗的范畴。《伊利亚特》中的叙述分两种,一种是诗人以讲叙者的身份所作的叙述,另一种是诗人以人物的身份所进行的表述、表白和对话。亚里斯多德称第一种形式为“描述”,称第二种形式为“表演”。《伊利亚特》中,直接引语约占一半左右,而直接引语即为人物的叙述(包括复述),近似于剧中人的话白。毫无疑问,此类语言形式为表演式叙述提供了现成的材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伊利亚特》是介于纯粹的叙事诗(即诗人完全或基本上以讲述者的身份叙述)和戏剧(诗)之间的一种诗歌形式。柏拉图认为,荷马史诗属于悲剧的范畴,而荷马是“第一个悲剧诗人”。

赫西俄德

赫西俄德(Hesiodos)出生于古希腊彼奥提亚的一个农民家庭,其生活和创作的年代约在公元前八世纪上半叶他的父亲原是小亚细亚爱奥尼亚殖民城邦库麦(Cyme)人,后因家庭贫困,移居到希腊大陆中部彼奥提亚的阿斯克拉在这里,赫西俄德的父亲垦荒种地,放牧牲畜,靠着自己的勤俭逐渐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成为小康之家父亲死后,赫西俄德与其胞弟佩耳赛斯分割遗产,佩耳赛斯靠贿赂赛斯比亚的巴塞勒斯获得并拿走了较大的一份此后,由于游手好闲和奢侈享乐,佩耳赛斯的财产很快被其挥霍一空,只好来向赫西俄德乞求援助并企图再次挑起诉讼在这种情况下,赫西俄德开始创作长诗《工作与时日》,首在训诫兄弟,同时也用以劝诫世人。

关于赫西俄德本人的生活经历,根据他的作品《工作与时日》与《神谱》推论,他的童年是在阿斯克拉度过的父亲去世后,赫西俄德一直过着简朴的农夫生活至于赫西俄德之死,至今仍流传着不少传说,古代世界最为严谨的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记载最为可信诗人赫西俄德就是在这里被当地人杀死的,前此已经有一个神喻说,他命中注定要死在尼米亚赫西俄德的作品可以分为两组:一组以《工作与时日》为中心,属教谕诗,包括生产技术的指导和伦理道德的训诫;另一组以《神谱》为中心追溯诸神的世系和部落及名门望族的始祖。

《工作与时日》共行诗中叙述人类生活的艰苦,提到人类的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英雄时代和黑铁时代全诗谴责贵族的骄横,歌颂辛勤劳动的农民,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首以现实为题材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平易简洁。

全诗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序曲是献给缪斯神,赞颂宙斯万能的,它包括原诗1-10行第二部分作为全诗的主旨则是劝告人们要勤奋工作,努力进取,它包括11-行第三部分反映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经验它告诉世人,要避免贫困,只有在农业生产和海上贸易中辛勤劳动并小心谨慎才能做到,它包括原诗-行第四部分则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格言,其中绝大部分是关于家庭日常生活的,它包括-行这些格言初看上去彼此很少甚至完全没有什么关联,但认真归纳,则可以发现他不仅教人注意不要有亵渎神灵的行为,而且对人要注意谨慎第五部分是当地农民关于吉日凶日的宗教观念甚至迷信信条的汇集,它包括原诗的-行。

与浪漫的《荷马史诗》截然不同,《工作与时日》反映了原始社会解体时期农民与贵族的阶级矛盾,表达了农民反对贵族的思想感情,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因此它是研究公元前八世纪希腊历史的重要文献由于作者企图将长期口头流传的传说加以整理和系统化,因此它保留了较多原始神话的特点赫西俄德以一个农民的质朴和真诚来描述小农所受的残酷压榨,通过老鹰和夜莺的寓言故事,他揭示了强权即公理,揭示了文明社会阶级压迫的真实本质他以劝诫兄弟的形式劝诫世人务农要勤劳操作,最好设法弄到一头耕牛和一两个作为助手的奴隶,必要时再出海做点生意,这表明了当时希腊的小农经济和奴隶制以及商品经济的联系由此可见,尽管赫西俄德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诗人,但他的视野却较为宽阔,具备相应的文化素质这和古希腊航海便利人员往来较易信息传播较快有关,也和当时使用的字母文字简单易学城邦公民生活相对自由宽松有关因此,赫西俄德的诗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希腊城邦体制自有其不同于其他古代文明的特点。

知识点概述

《工作与时日》是公元前八世纪古希腊唯一保存下来的文学作品,且又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因此其史料价值可想而知荷马时代以后,希腊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氏族公社严重分化,氏族贵族横行霸道,自由农民陷入破产的境地,逐步沦为依附氏族贵族的地位,私有制开始出现,奴隶制开始形成《工作与时日》深刻地反映了公元前八世纪希腊社会的这种变化。首先,谈到了正义与暴力之间的关系佩耳赛斯,你要倾听正义,不要希求暴力,因为暴力无益于穷者,甚至家财万贯的富人也不容易承受暴力,一旦碰上厄运,就永远翻不了身反之,追求正义是明智之举,因为正义最终要战胜强暴人者终害己,被设计出的不幸,最受伤害的是设计者本身这些话说明了赫西俄德的独特见解,告诉其弟弟要坚守正义,揭示了害人终害己的本质正如约翰罗尔斯在其《正义论》中开宗明义所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就必须加以拒绝和修正;同样,某些法律和制度,不管它们如何有效率和简洁,只要它不真实,就必须加以拒绝和废除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是一种源出的基本内在冲动而产生的最基本的价值思想。其次,谈到了节气变化与耕种技术以及收成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也是该诗的重点内容,《工作与时日》讲的就是农耕生产与季节的密切关系,其中详细阐述了各个季节该做什么样的工作,该怎么样去做,以该用什么样的工具,显示了当时的天文学知识和农耕技术的水平《工作与时日》很重视插种与收割,不误农时普勒阿得斯阿特拉斯的七个女儿在天空出现时,你要开始收割;她们即将消失时,你要开始耕种他告诉人们根据天文学知道每年五月初开始收割,十一月开始播种,当然这些对于时令的掌握和对农作物生长的特征和规律的认识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具备的,也决不是赫西俄德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古希腊人的经验结晶你要注意来自云层上的鹤的叫声,它每年都在固定的时候鸣叫它的叫声预示耕田季节和多雨冬季的来临,它使没有耕牛的农夫心急如焚这告诉人们每年的阴历十一月中旬是耕种季节和多雨季节,要趁这时和奴仆们抓紧时间抢耕抢种,才会有好的收成可见,《工作与时日》不仅是古代希腊农耕技术的总结汇编,而且也充分体现了公元前八世纪古代希腊的生产力水平《工作与时日》不仅记载了农业也记载了商业航海与贸易人类还可以在春季航行,当无花果树顶上的嫩枝头刚刚抽出像乌鸦脚印大小的嫩叶时,可以驾船出海这是春天的航海时机又说:一旦你把自己那颗迷误的心拨到正道做买卖上,希望避免债务和不快的饥饿时,我将告诉你波涛汹涌的大海的节律……,这反映了当时的航海贸易在希腊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对于航海的具体技术也有详细的记载,把船拉上岸,用石块堆积在船的四周,把阻挡潮湿风浪的威力,抽出船底板,别让雨水把它泡烂了把所有船具卸下来搬进屋里,整洁地收藏好航海用的风帆,把好使的船舵高挂在烟之上从所举的这些例证可以看出,《工作与时日》的作者对农耕技术航海技术节气变化贸易等问题都相当熟悉,充分反映了公元前八世纪希腊天文知识农业技术与航海技术发展的水平。再次,《工作与时日》谈到了土地私有制的问题,作者是公元前八世纪彼奥提亚的一个自耕农当时,氏族社会开始瓦解,阶级分化日趋尖锐氏族贵族利用权势把贫苦农民的土地集中到自己手中,失地破产的农民沦为奴隶,小自耕农也备感生活的艰辛赫西俄德的弟弟凭借当地贵族的权势,要夺取他应得的父产,他只好写了这首长诗来劝导弟弟,要走正直劳动致富的道路,不要走巧取豪夺的邪路要做到勤勉耕种,按季节及时播种,耕作与收割在老鹰与夜莺的故事中,诗人反映出当时氏族贵族仗势欺凌小农的现实赫西俄德看到了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但他没有发出反抗的呼声,而是把人们的贫困归因于懒惰他一再劝诫弟弟要勤奋劳动,可是,当时的社会上已出现了阶级分化,拥有权势的贵族可以仗势掠夺平民,一个贫苦农民不论怎样终岁勤劳,也不能免于贫困这是赫西俄德作为一个农民诗人认识上的局限性。《工作与时日》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公元前八世纪希腊社会的性质农业水平以及天文学与航海技术等史实它所反映出来的古代希腊社会的这些特点清楚告诉人们:公元前八世纪的希腊已经进入文明时期因此,《工作与时日》不失为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同时它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尽管长诗在艺术形式上的表达远不完美,但由于它是文明之初的第一部个人作品,因此我们不能低估它在西方学术史上应有的地位。首先,从赫西俄德的诗篇中人们可以看出希腊人很早就产生了历史是变化的观念他们认为历史决不是停留在一个地方,而是变动不居的,尽管在赫西俄德看来历史不是前进而是倒退的因此,在这里也自然就产生了最早的历史分期思想在诗中赫西俄德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五个时代,即黄金时代白金时代青铜时代英雄时代和作者自己所处的黑铁时代认为社会生活每况愈下,一代不如一代认为历史不是走向完美的一种进化,而是一种由秩序到混乱,混乱至极时,神明便插手改造,社会又由混乱复归为秩序,后再到混乱人类历史就是如此治乱更替循环不已的过程这种对历史运动的解释显然是不正确的但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它反映了那时希腊人已经有了初步的对历史发展和变化的观念,一种时间推移世道变迁的概念从赫西俄德开始,古希腊人就形成了一种对古代理想主义的历史观念:古代总是美好的,古训总是无误的,如同中国人对三皇五帝推崇备至一样这种倒退循环的历史观在后来的某些古希腊罗马思想家中得到发挥,成为古希腊人的历史观之一。其次,如果说《荷马史诗》是浪漫主义的,那么《工作与时日》则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鲜明现实主义特点的作品,因此它远较《荷马史诗》的史料价值为大,它对史学起源的价值也在于此诗人叙述的事情是现实,需解决的矛盾是现实的,说的道理是现实的,格言也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如给予是善,夺取是恶;坏邻居是一大灾祸,就像好邻居是一大福祉一样等,而且还有很多具体的实际生活的论据因此在浪漫主义和史诗创作已趋衰落的当时,《工作与时日》却处处给人以亲切感,因此人们才称它是一支光荣的歌,把它的作者与荷马相提并论。最后,赫西俄德具有朴素的唯物观在《工作与时日》的开头他就写道:佩耳赛斯啊,我将对你述说真实的事情这句话非同凡响,它表明作者去伪求真的认识和坚定诉求,标志着希腊人历史意识的巨大进步,即已经开始了从掺杂大量神话传说之类附加物的原始记忆向着真实记述社会人生的转变赫西俄德虽然是一介农夫,但他凭借自己的仔细观察和对实践的总结,通过长年的耕作,摸索出了一套农耕的规律,特别是将季节与农耕的密切关系详细描述在长诗中,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他认为人的贫富决定于农产的丰歉,只要能掌握季节的变化,按时播种,按时收割,勤劳努力,就会有好收成,生活就会富足。作为公元前八世纪一个代表小农利益,赞美劳动和正义的农民诗人,赫西俄德著史的写作方法体裁等都不够成熟,但不容否认的一点是,由于他亲身参加社会实践,这就使他的思想不仅更加符合历史实际,而且也更加贴近社会现实长诗展示了上古时代希腊人朦胧的规律和时序观念,体现了人类历史观念上的某种进步当然应该看到,赫西俄德尽管对贵族盘剥小农忿忿不平,但却教弟弟在劳动的时候使唤奴隶,这反映了赫西俄德作为小自耕农在思想上的局限性在他看来,历史的变迁本质上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而最高的正义者是万能的宙斯赫西俄德在神性历史观方面没有超出《荷马史诗》,所不同的是他为当时以及后来人提供理解历史发展变迁的有利资料。中国十大丑陋建筑出炉,你感觉那个比较冤?乔治·斯坦纳:保护伟大的文本并与之对话尼采

成长,就是将哭泣调成静音的过程季羡林:“在我看来,我只是一名教师而已”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xw/87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