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十年大家谈推动价值共振共创到共生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年,中日韩三国携手打造国际城市新名片,创建了重要国际区域文化合作品牌——“东亚文化之都”;年,已有近30座城市获此殊荣,深化了三国之间的人文交流,促进了民心相通。

年至年,是“东亚文化之都”成长的十年,“共生·创新·和谐”的理念不断践行,“东亚意识,文化交融,彼此欣赏”的宗旨从未改变。“东亚文化之都”深入挖掘、浇筑、凝练中日韩三国间的文化联系与历史纽带,持续讲述、激活东亚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故事,“亚洲价值”不断提炼。

值此我国“东亚文化之都”创建工作十周年之际,为不断扩大“东亚文化之都”国际影响力,持续擦亮“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文旅中国”客户端联合向“东亚文化之都”评审委员会的专家邀约系列稿件,从我国“东亚文化之都”十年来当选城市的具体实践出发,总结和分析“东亚文化之都”在开拓亚洲文明对话渠道与营造人文交流平台方面的作用及实现路径,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针对性实施建议。通过“东亚文化之都”从城市形象到国家形象传播的具体实践,向亚洲和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即日起,该系列稿件将在“文旅中国”客户端文都十年大家谈专栏陆续呈现,以飨读者。

由中日韩三国联合发起的“东亚文化之都”(以下简称“文都”)国际性文化城市评比活动对促进东亚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带动产业发展、促进价值共创共生具有重要意义,已成为深化东亚国家对外交往交流交融(下文简称“三交”)、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区域文化合作品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年设为“国际文化交融十年”,“文都”恰于同期践行了“十年行动计划”,成为中国对外“三交”的重要品牌,促进了跨国文化传播。由于地缘环境和源远流长的历史联系,互为重要邻国的中日韩关系密切,但合作道路曲折复杂。“文都”建设配合中日韩友好合作大局,以城市为纽带扩大三国多层次、多途径价值交流共振,促进了三国民众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东亚价值共创,为东亚命运共同体缔造提供坚实平台。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层次矛盾与冲突日益凸显。高质量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要义,它强调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始终,从跨民族到跨国的“三交”是高质量发展观在“三交”实践中的创新拓展。高质量“三交”不再局限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间的应用情境,而是拓展到不同国家与地区间更具广度、深度与融合度的文化互动与互鉴过程,丰富了“三交”实践的应用场域。“文都”城市品牌是高质量“三交”的典型范例,“文都”建设的十年也是推动东亚文化价值同频共振的十年,为高质量“三交”内涵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路径。东亚,特别是中日韩三国,拥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同源的文化根基和共享的文化价值,具备较好的推动高质量“三交”和建设文化共同体的先决条件。“文都”配合中日韩三国合作大局、深入推进文化领域的务实合作,以讲述和传播文化故事为实施载体,以建设东亚区域城市文化品牌为支撑目标,以三国多层次文化合作机制为指引,为维持亚洲地区和平稳定、建设区域文化共同体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年历练,“文都”品牌已成为塑造东亚命运共同体不可或缺的文化力量。“文都”建设拉近了东亚民众的心理距离,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文化理解与认同,对深化东亚民众间的多层次交往、多领域交流、多维度交融都具有重要作用。

价值共振:“文都”强化东亚民众间高质量“三交”

“文都”建设十年促进了东亚民众间的多层次交往与价值共振,深化了东亚民众间的多领域交流,加强了东亚民众的多维度交融。中日韩三国地缘相近而文脉相通,“文都”这一文化桥梁凝聚着三方的文化共识,推动着三方文化不断产生共振,“文都”城市间的文化合作和人文交流不断加强,三国在公共文化服务、民间艺术、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旅游活动等领域的文化联系与纽带得到深化。跨国文艺演出是推动三国文化价值共振的重要活动形式。年中国青岛活动年《中日韩艺术之夜》汇集着中日韩顶尖的表演艺术家,以“岛城的祝福”“木槿花篇”“樱花篇”“茉莉花篇”四大板块组成的文艺表演,集中彰显了中日韩三国传统与现代文化深度交融的艺术面貌。通过“文都”城市间的文化活动推进,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互鉴、民众间的真挚情谊得以加强。

年《中日韩艺术之夜》韩国清州市立舞蹈团节目《花鸟风月》

“文都”建设还进一步拓展了东亚与世界其他区域间的文化交往与合作,树立起东西方文化相互借鉴的典范。年11月14日,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四次会议召开之际,“东亚文化之都”与“欧洲文化之都”合作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的5个历届“文都”当选城市和创建扶持城市与来自英国利物浦、希腊雅典、瑞典于默奥、罗马尼亚蒂米什瓦拉等15个“欧洲文化之都”城市的市长和专家参加论坛,日本和韩国也派了观察员,论坛以“文化与城市发展——可持续性与合作”为主题展开了充分、深入的讨论。

年“东亚文化之都”与“欧洲文化之都”合作论坛开幕式

“文都”建设还特别重视青年一代对亚洲文化的集体认同与凝聚意识的培养,艺术演出、写生创作交流为代表的交往活动极大丰富了三国青少年间的交往渠道和途径。如在西安举办的“文都”中日韩青少年唐诗书写活动,以“唐诗故乡·笔墨传情”为主题,活动中三国近百名青少年挥笔泼墨共书唐诗,以书法为媒介互动交流。作为未来的主人翁,青少年通过对“汉字”文化的共同书写形成了相互间的联系纽带,夯实了东亚未来和平的基石。

年中日韩青少年“唐诗故乡笔墨传情”百米长卷书写活动

“文都”建设坚持以讲述传播文化故事为依托。“文都”建设的过程就是不同国家与民族彼此讲述和传播文化故事的过程。城市形象名片、地域特色和文化渊源依托于主题年活动进行展示,城市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充分实现了“文都”建设与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中国敦煌活动年以“文化圣殿·人类敦煌”为主题,将丝路文化碰撞的结晶和独特的文旅资源转化为敦煌的城市故事,通过营造讲好“敦煌”故事的浓厚氛围,全方位展示了敦煌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东亚文化之都”敦煌活动年开幕式

“文都”建设坚持以打造强化文化品牌为支撑。“文都”建设广受中日韩众多城市的高度重视,作为深化中日韩务实合作的重要区域性文化品牌,已逐渐呈现出层次高、受众广、影响大的品牌效应,对增进三国民众间友好关系、夯实东亚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长沙便以“文都”品牌作为建设国际文化名城的重要抓手,积极展现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努力打造世界级文化名片,具有国际视野的城市文化品牌逐渐形成。

年“东亚文化之都·中国长沙活动年”韩国大邱代表团节目国乐正歌《别恨》

“文都”建设注重创新合作机制。年8月26日,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九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东亚文化之都首脑会议上,中日韩12个历届“文都”当选城市共同签署《东亚文化之都首脑会议京都宣言》,就持续构建畅通的交流机制、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深化“文都”友好合作成果达成一系列共识。《京都宣言》明确,将全面加强“文都”品牌建设,持续开展年轻一代的交流,创造更多市民、团体、企业等广泛开展文化交流的机会,深化城市间合作,谋求与东盟合作视野下的更大发展,以文化促进城市持续发展,共同构筑东亚的和平未来。

年《东亚文化之都首脑会议京都宣言》签署现场

价值共创:“文都”推动东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文都”建设既是民间践行高质量“三交”,也是带动相关城市产业发展的的重要途径,其中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品牌、多元活动共创实践价值是有力抓手。“文都”以城市文化建设作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构成,极大加速了东亚国家资源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的过程,驱动着东亚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十年建设过程中在广泛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全面促进文旅融合进程、深度打造区域旅游品牌等方面取得了优异的发展成绩。

“文都”建设的十年也是东亚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十年。东亚,特别是中日韩三国,拥有着丰富的文旅资源、巨大的客源市场潜力和知名的旅游品牌,具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和重要支撑条件。“文都”遵循政府引领与产业主导相结合的发展框架,以优化旅游供给为核心主线,坚持创新驱动与融合发展并举的战略方向,实现了当选城市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文都”建设广泛提升了东亚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在深度挖掘自身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以旅游项目建设和升级牵引服务质量提升,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不断创新旅游宣传营销体系,东亚区域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如济南入选“文都”候选城市后,秉持“文化济南”的建设理念,依托历史文化街区等优秀文旅资源,先后建立融创文旅城、华侨城欢乐荟等多个文旅基地。同时,以提升环境质量、完善产品供给、壮大市场主体为目标,着力打造都市旅游的新风尚,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显著提升。

济南市全景

“文都”建设全面促进了东亚城市的文旅融合进程。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都”建设既讲好了东亚的文化故事,又传递了背后的文化声音,使得文化空间成为旅游消费的新场景,旅游空间成为文化传播的新平台。如绍兴在“文都”建设过程中不断拓展文旅融合的新边界,积极促进“大禹文化”“书法艺术”“鲁迅艺术”“阳明文化”“黄酒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与旅游活动之间的互动。在文化和旅游双翼的支撑下,绍兴旅游业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成为长三角地区极具发展活力的重要旅游板块。

年第二届中日旅游论坛于绍兴举办

“文都”建设深度打造了东亚地区的区域旅游品牌。“文都”建设本身就是培育东亚地区特色文化品牌的过程,通过推动文化与旅游品牌之间的多层级互动,搭建了东亚城市旅游发展的新平台,为建设东亚地区特色化旅游品牌提供了适宜的发展条件。如青岛坚持在实践中拓展形式,通过充分挖掘海洋旅游资源和文化基因,致力于打造区域海洋研学旅游的优势品牌。同时,继续拓宽与其他“文都”城市间艺术、影视、文博、啤酒等领域的跨文化交流,积极塑造青岛文旅新品牌,东亚区域特色旅游品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东亚文化之都青少年研学交流团青岛之行

“文都”建设遵循政府引领和产业主导相结合的发展框架。中日韩三国政府的科学引领与政策指导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文化和旅游产业主导的发展模式则是其重要支撑。三国政府高度重视“文都”建设带来的正面影响,积极支持“文都”城市开展主题年活动,城市文化魅力与旅游形象得到极大宣传。同时,在政府的科学引领下,“文旅+”为主导的融合发展逐渐成为“文都”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范式,在调控产业资源要素、协调产业发展重心等方面发挥着突出作用。

“文都”建设坚持优化旅游供给的发展主线。“文都”入选城市对于游客的吸引力不仅来源于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也需要依托于良好的设施条件、优质的人居环境和浓厚的生活氛围。“文都”建设始终坚持软硬兼施、优质供给的目标导向,通过构建旅游精益服务要素组成矩阵,积极培育精益化服务供给能力,以全域联动的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城市整体性旅游功能,以更好地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旅游生活的需要。在这过程中,一批批极具城市特色的文旅项目纷纷落地,助推了城市文旅空间的再生长,也使得外地游客感受到当地浓厚的生活气息,真正践行“旅游即生活”的出行理念。

哈尔滨音乐厅夜景

“文都”建设坚持创新驱动与融合发展并举的战略方向。“文都”建设通过理念创新,推行“文旅+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实现了文旅产业与文学、艺术、工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数据等多领域的融合协同,旅游全产业链发展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批批极具文化底蕴的城市逐步走向转型复兴,成名已久的老牌景区得到升级改造,中日韩三国民众喜闻乐见的文旅新业态、新产品逐渐走向国际市场。在创新驱动与融合发展的战略导向下,“文都”逐渐成为东亚地区对外开放的新平台、交流互鉴的新渠道和世界级旅游品牌的新高地。

年中国“东亚文化之都”城市非遗作品展

价值共生:“文都”缔造东亚命运共同体构建平台

“文都”品牌通过高质量“三交”推动了价值共振,夯实了东亚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情感基石。高质量“三交”强调不同文化与文明间更具广度、深度与融合度的互动与互鉴过程。中日韩三国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念和地域规范,在高质量“三交”的引导下,三国民众间的共性文化基础和身份认同得到巩固和强化,密切联系、休戚相关的社会共同体意识也逐渐形成,并在相互借鉴与欣赏的过程中推动着东亚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文都”建设以文化交往活动为抓手,努力寻求中日韩三国之间共通的文化价值观,使三国民众有更多机会发现“你的故事中有我的故事”“我的故事中也有你的故事”,感受到彼此一衣带水的亲密关系,消除隔膜,产生价值共振,逐渐形成东亚命运共同体意识。“文都”创建辐射范围广,十年间平均每年直接带动中日韩三国数千万人次的文化和旅游交流活动,并受到三国主流媒体和国际媒体的持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zz/115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