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西欧各国拓展版图是进行殖民扩张

白癜风什么药 https://news.39.net/bjzkhbzy/171211/5920684.html

殖民,指的是强国向它所征服的地区移民,并掠夺原当地人民的利益。

这是殖民这个词汇最早的意义。后来,随着西欧的崛起,殖民的定义等同于殖民主义,指的是资本主义国家把经济政治势力扩张到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掠夺和奴役当地的人民。

殖民,并非是西欧人的特权,也并非起源于西欧。早在古希腊时代,殖民就成为了古希腊各个城邦进行版图拓展的主要方式,古希腊的殖民者在环地中海各个地区,开垦土地,建立城邦。古希腊殖民者甚至将城邦建立到了意大利半岛南部,从而与古罗马帝国产生了尖锐的冲突。

而在古代中国,秦汉时期拓展版图,是移民置郡县,编户齐民,这是领土兼并的模式。秦汉征服岭南,征服东北亚、征服西域,每征服一个地区,都要进行移民,设立郡县,将当地百姓与移民混居,同样纳入编户,进行屯田,发展生产。

西方的殖民者是将当地人民变成奴隶,发展出了奴隶制度。而古代中国对外开拓,则是移民带去先进的技术,与当地人民一起进行开发,并没有奴役当地人民,移民与当地人民地位是平等的,一同接受大一统帝国的教化管制。

西方人讲奴役,而古代中国则是讲教化。殖民扩张与领土兼并,其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地位区别。被征服地区与本土之间,被征服地民众与本土民众之间,殖民扩张带来的是地位不平等,领土兼并则是一视同仁。

这种区别根源于本体能力的大小以及交通状况的限制。

本体能力指的是殖民帝国本身的疆域大小,人口规模,经济状况,军事武装等整体的国家力量。从本体能力看,西方,无论是古希腊的城邦,还是近代西欧的殖民者,他们的本土都是非常弱小的。而古代中国,或者东方的国度,本土核心是非常强大的。

本土核心能力强大,领土兼并更能促进被征服地的土地开发和经济建设。领土兼并带来的地位平等,一来可以提到被征服地区民众的生产积极性,二来可以减少移民远离家乡的阻力。最重要的是本土能力强大,才不会畏惧被征服地开发强大后反噬,才希望被征服地得到开发以融入本土。

古代中国,版图拓展,首先是将预备征服的地区纳入朝贡体系,给予藩国待遇,支援其开发建设,等到该地区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后,才会废藩设郡县,纳入中央王朝的直接管理。所以,这种版图拓展模式就带有一定的内战性质。因为本土强大,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自信。

古代西亚的大帝国,本土相对来说就要弱一些,所以是先进行领土兼并,后进行移民编户,设行省。这样的情况,虽然降低了被征服地反抗的风险,但是要让其融入本土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带来了分裂的风险。中国能够维持长期的大一统,而西亚现在却是一盘散沙。

本土能力非常弱小,才需要殖民扩张的的版图拓展模式。殖民扩张所带来的不平等,一来可以削弱被征服地的反抗力量,二来可以掠夺被征服地以壮大本土。两者加起来,就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殖民统治。最大的危机是,一旦本土衰弱,就意味着将丧失所有的殖民地。

交通限制指的是版图拓展时,怎样将被征服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利用起来,促进本体能力的上涨。从交通限制上看,西方,交通方式主要是海洋运输为主,陆地运输为辅。而古代中国,交通方式是以内河运输为纽带,驰道和运河的修建并列。

驰道和运河的修建,依赖于强大的本体能力,需要庞大的帝国才能支撑,秦汉隋唐依靠的就是强大的本体能力,才有了贯穿全国的驰道以及运河网络。有着这样强大的运输能力,那么财富就不会依赖于贵金属,而是直接的丝绸布帛等实物。所以,秦汉隋唐征税,实物税收远比货币税收比例要高。

海洋运输,对本土能力没有太多的要求。同样的,海洋运输在古代社会,比起运河运输,在运输能力上较为弱小。造船技术限制了这种能力,大宗货物体积庞大,海洋凶险万分,海运虽然快捷轻便,对本体组织人力物力的能力没有过高的要求,却也意味着运输量太小。

所以,无论是古罗马帝国、古希腊城邦,还是西欧殖民者,他们必须依赖于商业,产生差价,将实物进行货币化,以贵金属作为财富的集中体现。必须制造不平等,发展出奴隶制度以及殖民地制度。

有了地位的不平等,才能进行不平等的贸易,将运输过程中的价值提升,转嫁给殖民地。贵金属和奢侈品的运输明显比实物运输更划算,更便于财富集中和转移。所以,在进行殖民扩张的过程中,重视商业的发展,才是获取被征服地财富的最为有效的方式。

这一点,近代西欧的殖民扩张,与古罗马帝国以及古希腊城邦一样,奴隶贸易盛行,奴隶制度不断发展。而东方拥有强大本土能力的国度,无论是西亚,还是古代中国,奴隶虽然存在,但并不普遍,更没有成为一种社会制度。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西欧殖民扩张,才带来了商业的繁荣。而不是相反的,认为是工商业繁荣,重商主义或者是资本推动,才使得西欧进行殖民扩张的。商业繁荣是殖民扩张的结果和具体表现内容,而不是进行殖民扩张的原因。

领土兼并适用于文明地区的版图拓展,殖民扩张则更适用于蛮荒地区。

在文明地区,被征服地有国度存在,人口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土地开发和经济建设都有一定的基础。进行领土兼并后,能较快地获取当地的人力物力财力,可以直接地获取当地的赋税收益,从而壮大本土实力。

对于本土能力强大的国度而言,领土兼并更容易助长国家实力。蛮荒地区,人口稀少,生产力低下,这样的地区,如果要进行领土兼并,那么就得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长期的开发,才能将其融入本土,才能获得收益。

投资时间时间长,见效慢,收入少。本土能力强大的国度,拥有强大的战力,对这样低收入的征服是不屑一顾的。领土兼并对象,一般都是实力较为强大的国度,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国度,这样才见效快,收益高。

在蛮荒地区,一般来说是没有国度存在的地区。比如说,大航海时代之前的美洲大陆,在恩格斯的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本书中,就说明了美洲大陆并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国度存在。那里的文明以及国度,都是处于文明前期,还没有出现国家,只是部落联盟的存在。

当然,文明发展程度十分地的地区,对于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度而言,也可以称作为蛮荒地区。比如说,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撒哈拉大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那里的文明和国家,发展程度就相当低。

对于这两种蛮荒地区,商业贸易受制于人口稀少以及生产力低下两个因素,贵金属对于这样的地区,就失去了货币的作用。本土能力弱小的国度恰好需要这样的贵金属,用于与文明地区的物资交换。

毕竟本土能力弱小的国度,想要自产自足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发展商贸,尽可能储备各种物资,才能维持国家运转。殖民扩张带来的不平等,在不用本土组织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资进行开发的情况下,也能获得令弱小的国度较为满意的收益。

例如,大航海时期的伊比利亚半岛,就对殖民地进行疯狂的贵金属掠夺,然而用于与文明地区的物资交换。掠夺来的贵金属,全部都流入了文明地区各国。

综上所述:西欧各国以殖民扩张的模式进行版图拓展,其根源在于西欧各国本土能力弱小,没有能力在文明地区进行领土兼并,只能在蛮荒地区进行殖民扩张。文明地区的领土兼并只会令其陷入长期的战争,从而导致衰弱。

例如,近代西欧,成为第一个日不落帝国的西班牙,启蒙运动后崛起法兰西帝国,希特勒时期的德国,他们就是在与文明地区的大国进行战争中衰弱的。

因为交通限制,采用大陆均衡策略的岛国大不列颠,一直以殖民扩张模式进行版图拓展,反而成为了新一代的日不落帝国。当然,随着蛮荒地区经济的发展,殖民扩张模式也无法维持,西欧各国长达五百年的殖民统治,最后还是瓦解了。

本篇发文,只是解释西欧各国采用殖民扩张模式进行版图拓展的原因。至于,西欧各国为何要进行殖民扩张?这两个问题看似一样,本质却不同,具体解释留到发文。期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zz/11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