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
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尔
龙应台”人生三书“系列:
《孩子你慢慢来》
《亲爱的安德烈: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
《目送》
作者:龙应台(其中《亲爱的安德烈》为龙应台、(德)安德烈合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装帧:平装所属馆藏:四中图一外(四楼)
索书号:I/L
作者简介
龙应台,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大寮乡眷村,现代作家、曾担任“台湾文化部部长”。温柔纤细,深情动人,其《孩子你慢慢来》与《目送》均是以温柔笔触描写亲子间的亲密互动,《亲爱的安德烈》是数封写给儿子的坦率的几乎痛楚的信。身为父母与子女双重身份的她逐渐明了人世中亲情的牵绊,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龙应台一反批判犀利的笔调,描写诸多生活中有情细节,反映出其细腻的情感,读起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
龙应台的文笔历来以犀利著称,具有深度的客观批判精神,写出了大量针砭时弊的社会观察文章,曾经创下一部著作一个月内印刷24次的销量纪录,又由于她的姓氏“龙”,而被人称为华人世界的一场“龙卷风”。
龙应台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针砭时事,鞭辟入里,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其《野火集》、《百年思索》、《面对大海的时候》讨论的均是台湾面对国际面对世界时人民应有的自我反省与探讨,她举出无数台湾社会现象来作为讨论,并以中国人文化的心理角度深入解释台湾政府的作为和人民的表现,其中辛辣讽刺的文笔虽遭人反对、谩骂、或密投书至政府单位,但她仍秉著客观批判的精神,持续而正中要害地不断写出她的社会观察,龙应台无所畏惧,因为她笔下台湾的丑恶和腐化,是源自于她爱台湾的不舍与心疼。
《孩子你慢慢来》内容简介
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但它不是传统母爱的歌颂,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十五年前龙应台以一位母亲的亲身经验写下《孩子你慢慢来》,她在书中说:“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十五年过去,龙应台不仅成为华文界最有影响力的一枝笔,也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女性在个人事业和母亲角色的冲突,而这本书也给无数读者带来感动和启迪。
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位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它不是传统的母职的歌颂,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
“人生三书”之一《孩子你慢慢来》,20年来最温暖、最受欢迎的“母子之书”,给华人世界无数读者、无数家庭带来感动和启迪。作为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支笔,龙应台的文章有万丈豪气,然而《孩子你慢慢来》却令人惊叹她的文字也可以有万丈深情。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作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面对初生至童年、少年时期的两个孩子(华飞、华安),从出生,到开始说话、识字、逐渐认识这个世界,书中有忍俊不禁的童真,有无法抑制的爱怜,也有母子的无奈和迷惑。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亲爱的安德烈》内容简介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人生三书”之二《亲爱的安德烈》,扭转百万家庭亲子沟通模式的36封家书,感动华人世界无数读者,真诚袒露龙应台、安德烈母子两代的碰撞与交融,平等探讨心灵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平等得令人惊讶,坦率得近乎痛楚。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30多岁;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他们原来也可能在安德烈18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他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母亲努力了,儿子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18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有时候,为人父母,需要停下来,鼓起勇气去重新认识“突然”长大的儿女;有时候,作为子女,我们是否有耐心好好与父母交流,了解一下我们最熟悉又其实十分陌生的亲人?
《目送》内容简介
《目送》散文集共由七十三篇散文组成,是为一本情感性的文集。书中,龙应台写父亲的死亡、母亲的衰老和失智;写对父母的怜惜和体恤,写兄弟携手共行,儿子的离别,朋友的牵挂;写自己的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以及一个人的走路、赏树、观鸟、拍照、生活等。从牵着孩子幼小的手、情意满满的亲情,到青春后期孩子与自己渐行渐远的背影;从陪着年迈母亲如带着女儿一般,思及自己也曾是父母眼前一去不返的背影,龙应台娓娓道来。正如作者所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人生三书”之三《目送》,堪称21世纪的《背影》,是感人至深的“生死笔记”,是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74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深邃,忧伤,美丽。
推荐理由
“人生三书”,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三本书,华人创作史上最畅销的现代经典,三代共读,隽永典藏。《孩子你慢慢来》写了8年,《亲爱的安德烈》写了3年,《目送》写了4年。《孩子你慢慢来》看见天真、欣喜、惊诧的启航,《亲爱的安德烈》看见中段对江山起伏、云月更迭的思索,《目送》是对个人行深情的注视礼,在他步下行船之际,在他的光即将永远熄灭、化入穹苍的时刻。
龙应台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
1、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龙应台“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华语世界榜首畅销书,六一少儿十大推荐好书,世界读书日推荐好书,20年来最温暖、最受欢迎的亲情读本。
2、两岸三地独家版本——清新书盒,隽永珍藏,布面小小精装全6册,含3册布面订制笔记本,给读者带来惊喜。“如果在船行中点上一盏灯,三代人灿烂灯火下并肩共读,就着时间的滔滔江水声,那真是好。”
3、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支笔——龙应台,高雄大寮的自来水厂里出生,南部的渔村农村长大。留学美国九年,旅居欧洲十三年,生活在香港九年;台北首任文化局长、台湾首任文化部长;是一支独立的笔,也是陪美君散步的雨儿,被安德烈和飞力普不留情面犀利调侃的MM。年12月1日辞官,回到“文人安静的书桌”。
4、对生命的实景写生——母亲的老、父亲的逝、儿子的成长与疏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失败与脆弱、失落与放手、缠绵不舍与绝然的虚无……从纯真喜悦的《孩子你慢慢来》,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亲爱的安德烈》,再由《目送》逐渐转往人生的深沉和“生死大问”,“人生三书”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花枝春满,悲欣交集,温暖、深邃、忧伤、美丽。
荐书如果您也有喜爱的书想跟其他读者分享,欢迎留言!或许下一次推荐的书就是您心悦的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