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后练习之花绽放光彩

孩子,愿我们没有代沟!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

不是因为我要跟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

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谋生。

——题记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女士和他的儿子安德依靠书信体共同完成的两代人的对话,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六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

现在我的孩子现在尚小,与我还没有太大的隔阂,因为她现在依赖我,需要我。但是孩子不可抗拒成长,她有的思维,她的认知,她的世界,她的朋友圈——那是我们作为父母都不可闯入的地盘,看着她慢慢长大,也许她的18那年,她与安德烈一样的背叛,我却没有龙应一样的睿智。看着书,也会回想自己的年少,由于几乎没有怎么跟随父母身边,遇事也不会主动去跟他们商量,也经常因某事不合争吵得不欢而散,那是甚至觉得我的父母是全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家长,愤世不公。彼此缺乏沟通,一句关心的问候,也许就被扭曲为野蛮的说教乃至质问。

所以我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改变自己的说话的方式,多听她的心声,给其自由却不任性,引导但不干涉,愿能做一个睿智的母亲。同样我要努力地读懂我的大孩子们,龙应台告诉我们认识一个18岁的人,需要从头学起。对于我而言,既是母亲又是老师,这样的双重角色,更需要放空自己,才有时间和空间去倾听他们,去接纳他们。

让课后练习之花绽放光彩

——部编版二年级课后习题特点的浅谈

(学习摘记)

小学语文教材大都有课后练习题,这些课后练习题的作用不容小觑,它们不仅是整篇课文的核心与立足点,同时也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托,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灵活运用这些课后练习题,能让教学更有效。

一、围绕课后练习进行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解读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内涵,同时,还应凭借经验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和整合,选出最优文本作为教学内容,并将课后思考题纳入教学。

《二泉映月》课后有几道练习题,要求是:“1.朗读课文,背诵4、5两个自然段;2.钢笔描红;3.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4.静心聆听二胡曲《二泉映月》,感受课文描绘的情境。”

这四道课后题分属不同的类型。第一题和第四题属于感受文本内涵的;第二题属于理解文中语言精妙的;第三题则属于感受作者情感态度的。这些练习不仅让教师了解了教学内容,确立了教学目标,掌握了教学重点,同时也引起了学生的思考。通过练习题,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熟读课文,引发学生体会,进而感受文章的情景;2.找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并了解其作用;3.背诵文章第4、5自然段。”

二、围绕课后练习,优化教学过程

1.在束缚处适当变通

尽管课后训练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全文,清晰思路,但是,某些课后训练题在思维拓展方面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对此,教师可在充分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之上,将学生特点与训练习题相结合,对习题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拓展,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比如《我不是最弱小的》,在该文的课后训练中,要求学生选择文中有关词语对雨景进行描写。此题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积累优美词汇,进而提升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授课形式呆板枯燥,学生就不会有合理的想象。如果教师提供部分词汇,让学生运用这些词汇来描写,那么这一问题就会得到有效解决。

2.在刻板处变换形式

许多课后训练题覆盖面极广,且有一定深度,导致学生很难找到合理的答题方式而放弃思考。对此,教师应善于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他们进行有效思考。比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师应根据课后训练中的“爱因斯坦是不是个伟大的人”这个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带领学生从“爱因斯坦本人、小女孩、小女孩的父母亲、读者”四个层面进行多角度思考。在此基础上,组织交流探讨,让学生不断自我修正,以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应变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在课后训练题中,还有一种题型叫“体会加点词语的用法”,要想把这类题纳入教学,我们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再与实际生活作对比,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

3.在疑难处巧搭台阶

对于课文训练题中的背诵要求,许多教师不够重视,有的只是应付了事,有的甚至完全交由学生自己完成,流于形式。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其效果就会十分显著。例如在《二泉映月》的背诵要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以此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进而高效地完成背诵任务。

三、围绕课后练习,延伸教学活动

有一些课后训练题属于课外拓展类型,这类题型的目的是有效培养学生的收集信息和整合语言的能力,使学生对文章加深理解,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比如《恐龙》一课,在完成该文的教学活动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收集一些关于恐龙的相关资料,比如图片、文字、影像等等,并以小组为单位,讲解本组学生的搜集过程、搜集成果以及相关感悟,教师也可以通过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面对这样的练习,学生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而是把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取了相关知识,提升了语文能力,这种带领学生搜集信息的教学方式,比刻板的习题讲解更加生动、更加有效。

课后训练题是教师与文章作者、与教材编者进行沟通的重要桥梁,是文章内容的中心,是有效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我们只有合理运用课后练习题,充分认识其存在的价值,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思维能力,使语文教育在正确的轨道上不断前进。

(学后感悟)

基于以上的学习,我对这一年所教的部编版的二年级的课后题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版)》为编写依据,以语文课程改革最先进的理念为前沿,聚焦语文要素,遵循语文学习之理,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特点,真正让语文课程成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材避免单调枯燥的机械运用,致力于将听、说、读、写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多样化、综合化融入每课课后练习之中,强化运用,逐步提升。问题设计以学生知识需要和生活真实情景为导向,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而“课后习题作为教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助于教师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学习方法、掌握课文知识点”。因此,课后习题的合理编排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非常重要,现对部编本小学二年级的课后题的特点稍作简单的整理。

一、梯度朗读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教材的课文的课后要求中识字与课文一共有49篇,全部要求朗读,在一年级的“朗读课文”或者是“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现了二上《大禹治水》首次出现“朗读课文,你知道下面词语加点字的意思吗?先猜猜,再查字典”;二上《雪孩子》首次出现了“默读课文,试着不出色”;二下《一匹出色的马》首次出现了“有感情朗读课文”和等,虽然朗读的形式多样,但将朗读目标细化到每单元每课,读的层次是非常明确的,一是读通读顺课文,会利用工具扫除不理解的字,来读懂课文;二是获得情感的体验能有感情地阅读课文,三是在读中感受语言的美。从而有层次、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体现出新教材的合理教学梯度。

二、语用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可以说,语言文字运用是学生最主要的能力之一。我列举了二年级的部分课后习题:

课文题目

课后练习题

二上《妈妈睡了》

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看谁说得多

明亮的眼睛水汪汪的眼睛

()的眼睛

乌黑的头发波浪似的头发

()的头发

二上《葡萄沟》

读读下面的句子,照样子写一写。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公园里的花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

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

二下《开满鲜花的小路》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看看课文插图,仿照例句说一说。

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房子旁边。

山坡上。

二下《彩色的梦》

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试着仿照第2小节或是第3小节,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

类似这样的练习,都在告诉我们,我们要在低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课文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语言文字训练点,我们应该要准确地把握这些教学价值,正确地选择本文的教学的内容,重点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表达交际

表达,其实也属于语用范畴,二年级涉及的表达既有口头表达,又有书面表达的内容,有的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或是写下来,有的是然后学生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有的是让学生说出理由,有的是书课文内容,还有的是然后学生练笔写话等等,

二上《妈妈睡了》

你看过妈妈睡觉的样子吗?说一说

二上《寒号鸟》

你在生活中见过喜鹊或是寒号鸟这样的人吗?说说他的小故事。

二上《葡萄沟》

你喜欢葡萄沟吗?说说理由。

二上《雾在哪里》

课文说雾“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在你眼里,雾又是什么呢?

二下《开满鲜花的小路》

课文中的“美好的礼物”指的是什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美好的礼物?

二下《千人糕》

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经过了很多人的劳动,举例说一说。

二下《雷雨》

说说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四、信息提取

国际学生阅读素养测试中,有三大阅读素养,即提取信息、分析综合、评价鉴赏。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阅读素养要从“提取信息”开始,这是最基本的阅读素养。所谓提取信息就是然后学生通过阅读,能从文中获得相关的信息,读懂文本的内容。如下表,这些信息都是要求学生在读完课文后,能把握课文的情况,检测他们的阅读能力。

册数

课后题

二上《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连接起来,在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二上《曹冲称象》

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二下《我是一只小虫子》

小虫子的生活有意思吗?和同学交流你感兴趣的部分。

二下《画杨桃》

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下《青蛙卖泥塘》

说一说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不买泥塘了呢?

反思:

总之,我们要根据课后题的特点,编者的意图,要确定教学的取向,在教学时与课文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整体,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着力挖掘课后题的价值,充分发挥课后的习题的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利用课后题指导学生自学,也能够帮我们理清教学思路,不断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是语文学习事半功倍。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jj/1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