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台湾“教育部”不顾一切的“拔管”行为,龙应台27日在脸书发文称,几代人几十年近百年来所建立起来的包容、开放、温润又讲究公平与宽容的台湾,正式进入崩坏,而这全是在蔡英文许可、赖清德拍板下所做出的决定。
文/阿童木
台大校长遴选会1月选出有亲蓝色彩的管中闵为新任校长后,民进党当局拼命“卡管”,不同意任命。台湾“教育部”27日晚宣布结果,确定驳回遴选会选出管中闵为台大校长的决议,要求其重新回到校长候选人初审阶段。
得知台“教育部”驳回管中闵人事案,龙应台昨(27)日在脸书上发长文表示,年4月27日,台“教育部”拒绝任命台大独立选出的校长,是台湾载入史册的一天,标志着包容开放的台湾正式进入崩坏。
▲龙应台脸书截图
龙应台说,台“教育部”拖延任命台大通过竞选机制选出来的校长当选人三个半月。拖延的理由一再变动。台大的三次会议、三次检视、三次结论,都被“教育部”拒绝。在这一百多天内,台“教育部”让台大没有校长。今天拿出最后手段:台大遴选会所选出的校长,不予聘任。
龙应台曾与管中闵共事过,但龙应台说:“业务交集不多,也无暇建立私交。他会不会是台大最好的校长?Idon’tknowandIdon’tcare.(我不知道也不在乎)但我知道,他是台大经过正规程序产生的校长。”
▲管中闵(资料图)
龙应台表示,这绝不单单是“教育部”的决定。她本人在台当局的行政部门任职过,因此她明白,对于社会瞩目、影响深远的事件,“行政院长”一定会向台当局详细报告,分析利弊,他在所有部门的事件决策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龙应台(图源:中时电子报)
龙应台说,今天,年4月27日,台“教育部”拒绝任命台大独立选出的校长,这个日期标注着:在台当局蔡英文的许可、台“行政院长”赖清德的拍板下,有关部门作出了这样的决定。他们身为政治人物的从政史上,留下一个纪录:为了一党之私,他们破坏了“大学自主”的核心精神。
龙应台坦言,历史终会审判的,迟早而已。
她说,“但今晚我伤心。我伤心的是,当审判的日子到来,该被审判的被审判吧,但是几代人几十年近百年来一滴泪、一滴汗、一滴血、满腔辛酸所建立起来的包容、开放、温润又讲究公平与宽容的台湾,正式进入崩坏。而我们,和我们清纯可爱的下一代,都逃不掉。”
台大校园内售卖的文化衫(感谢台湾读者Q供图)
我为什么从不赞美这个社会!文/龙应台
为什么老写台湾的缺点?难道你看不出这里有任何一点美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说说台湾的好?
朋友这样指责我。
于是我带点罪恶感,走到人头攒动的淡水街头,再深深看一眼。
还有比阿华更好的肉贩吗?他的肉摊子在市场入口第一家。从清晨六点开始剁肉切肉,应该是血肉模糊的木台子却干干净净;他每切一次肉,就清洗一次台面。切肉的时候,专心一致,把皮切开,把肥肉去掉,然后小心地把你要的肉放在秤上,告诉你多少钱,再添上一点瘦肉。包好之后,如果嫌提着太重,他就先把肉放在他的冰箱里,等你回程再取。如果你不懂怎么去清理猪脑,他就做给你看:拿支牙签,很技巧地把表面的血膜一路卷下来,然后告诉你有几种做法。阿华是个卖猪肉的市场小贩,没读过几年书,可是他弯身切肉那个专注的神情,好像手里一块油腻的猪肉是珍贵的木雕艺术,一刀都错不得。他对自己行业的敬重,比一些大学教授还要来得虔诚。
到河边的邮局取信也是件愉快的事。认识你是“淡水人”之后,忘了邮箱钥匙也没有关系,窗后的人并不在意为你走一趟,把信递给你。买邮票少了几块钱也无所谓,下次再带来。如果你有远行,回来时急急探望堆积的邮箱,会发觉整叠整叠的邮件一捆捆扎好,等着你来拿。更好的是,插队的人挤到你前头去时,卖邮票的小姐会很有正义感地坚持先把邮票卖给你。
早上取信之后,我就绕到邮局后面的淡水河堤。十点钟,正是涨潮,水波一浪又一浪地扑着河岸,皮肤黝黑的渔民蹲在地上修补鱼网。对着观音山,我坐在堤上读信,偶尔,水花会溅到信纸上来。如果是黄昏,艳丽的夕阳就把薄薄的信纸映成透明的红色。
在田埂上坐下。戴斗笠的男人卷着裤脚,正吆喝着黄牛拖犁,犁过的地方。黑色的泥土就松松肥肥地翻起来。面貌包扎得严密的女人用一支耙子,小心地在青叶的周围松土。
“你们种什么?“
“高丽菜。“
“真甘苦吧?”
“自己的土地,也没什么甘苦可讲。人就是爱打拼啦!”
黄牛脚蹄沉重地又迈了过来,女人说:
“阿兄,让牛休困啦!伊在喘呢!”
他们的语言,像田里的泥土一样实在,不是我学得来的。他们不吃牛肉,因为牛曾经为他们的土地喘息、流汗。他们用手脚与泥土接触,甘苦不甘苦,这是他们与大地之间生命的契约,没有置疑的必要。
谁说我看不出这块土地的美好?
可是,我确实写不出赞美的文章来;我说不出口。
住在校园中心,通往外界有三条路可走。出了前门是一条短短的下坡路,左边有栋朴素的老庙,飞檐很轻俏地指向天空。右边是青翠的稻田,荷锄的农人站在田心,远远看去像个稻草人。从侧门走出,是条充满蛙鸣与蟋蟀声的山路,通往长满相思树的山丘。夹道的茅草丛和茅草后的水田里藏了千百只生命旺盛的小东西,在夏天的夜晚,忘情地嘶喊。这条路只能散步,不能聊天,因为虫声很放肆。第三条路则从后门出去,路上没有一盏灯,就是黑暗中一条荒野小路。草丛的香味浓得像块固体的香皂。有月光的晚上,这条小径就变成了条白色的带子。
一年过去了,第一条路旁的水田被挖土机填平,拥挤的钢筋水泥楼房像肮脏的章鱼,张牙舞爪地延伸。路面被卡车轧坏了,凹凸不平。建筑材料到处弃置。再过几个月,人家会搬进来,骑楼会塞满货物,摊贩会占据路旁,货车会夹在路中;这条路,愈来愈难走。
蛙鸣的山路也结束了。建筑一寸一寸地把水田吃掉,蟋蟀和青蛙被机器压死。后山上满山遍野的相思林整片整片地被砍掉,花枝招展的墓园像癣一样,到处散布。建到一半又停工的房子露着生锈的铁管,很狰狞地霸占着山坡。
这条路,我不再走,因为每走一次,就发觉相思林又秃了一块。
最后那条在黑暗中仰视月光的小径,也失去了。半年前,草丛深处开始有人堆积垃圾,现在,短短一条路上有七个垃圾丘,一转弯就是一个,半年前丢在那儿的免洗饭盒、汽水瓶、废电池,现在还在那,明年,也会在那。有月光的晚上,垃圾的腐臭混合在逐渐消失的草香里。
阿华的家就在这条小路底。他有四个眼睛圆滚滚的小孩,成天在外面玩;从前在草丛里玩躲蒙蒙,现在在垃圾堆里玩废电池。
邮局后面的夕阳依旧是红澄澄的一轮,很热闹地把河水染红。只是落潮的时候,河床所暴露的垃圾也是一片猩红。
指责我专挑台湾缺点的朋友;是个比我快乐的人。他可以站在渡船头,迎着河风尽情地去受落日的感动,毫无保留地去爱那满天的彩霞。我望着波光潋滟,想的是水中多少鱼已经含汞。望着河上如水上人家的采砂屋,想的是这些采砂商人如何把砂抽走,使得蚌壳没有附着的沙土而渔民要操作十几个小时才能捞起一点点收获,想的是河底的沙如何淤积在河口,造成浅沙风浪,使小船出海有翻覆的危险。望着美得令人心疼的夕阳,我想的是,为什么这样的美景,我却必须站在垃圾的腐臭中欣赏?坐在杜鹃花围绕的阳台上,我想的是,那三条路正一条一条地干枯,好像有人在我的血管末端打了结,好像有什么病毒正一寸一寸顺着我的四肢蔓延上来——我想的是:
这个美好的土地,你正在往哪里去?
原谅我,我真的写不出赞美的文章来,因为我心急如焚。
可是,你不焦急吗?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