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在社交媒体脸书上发文并配图
9月2日,台湾作家、政治人物龙应台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将香港比作“花园地上的一颗鸡蛋”,必须“捧在手心,万万不能摔破”,还要求大陆人民“反思为什么香港人被逼上街头”。
在这篇长文中,龙应台将大陆比作“铜墙铁壁”,将香港反对派比作“细小的鸡蛋”,意在建构起后者“以卵击石”的悲壮。她更“善解人意”地为“香港街头的年轻人”开脱,认为他们无非是想争取“法治精神的贯彻”云云,并煞有介事地表示,如果将其当做敌人看待,那么则是“祖国背叛了香港”。
犹记多年前,网络上流行一句她的名言——“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只在乎小民尊严。没有大国崛起,何谈小民尊严?“家国向来一体,有国才能有家”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人民日报客户端4日发表题为《为何只见鸡蛋不见燃烧弹?》一文,驳斥龙应台对香港街头的暴力与破坏法治视而不见,还挑唆香港和内地的关系,其背后是她一贯的偏见。
人民锐评原文如下:
龙应台在社交媒体上写了一段长文,以“花园的地上有一颗鸡蛋”形容香港,形容香港年轻人,试图营造出一种“以卵击石”的悲情,然而对于这样的言论,网友显然不买账,有人直接反驳:只见鸡蛋,不见炸弹。
四处叫喊带有“港独”色彩的口号,疯狂堵塞机场破坏地铁设施,在街头纵火,这哪里是鸡蛋?这是铁锤。如果任凭骚乱迁延,香港才有巢倾卵覆之虞。将普通香港青年与暴力极端分子混为一谈,既美化了暴力,也捆绑了大多数善良市民,这是对暴力的纵容,也是对大众的不公。我们不能只看声势,不问是非;不能只有观点,不讲事实。
因此,龙应台的“鸡蛋”中到底藏的是什么?
是一贯的偏见。对这场长达近三月的骚乱,龙应台视而不见,完全将矛头对准了内地,挑唆香港和内地的关系。
说什么不了解香港筚路蓝缕的艰辛历史。正是因为太了解,我们才不忍看香港再乱下去。香港和祖国的命运始终相连,中央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香港好。面对香港乱局,全国人民忧于言表,不希望毁掉香港的繁荣稳定,不希望极尽“揽炒”绑架狮子山下大多数矢志奋进的人,这才是对香港最大的尊重与爱惜。
此情此景,让人想起龙应台那句“我不在乎大国崛起,我更在乎小民尊严!”年,她为了把对中国发展的嫉妒,包装成“悲天悯人”,把“大国崛起”跟“小民尊严”强行对立起来。当时,由于她“文艺知性”的人设,哪怕她的结论无比荒谬,许多网友仍坚持觉得,她是一个关心百姓的好作家。然而这次香港问题,把她最后的人设都砸了。一个嘴上说关心小民尊严的人,看着警察被殴打、道路被暴徒封锁,全城陷入恐慌时,却对这万“香港小民”的困境只字不提。年10月,龙应台因为《一首歌,一个时代》的讲座,靠夹带政治私货,重回大陆网友的视野。在演讲开头,龙应台给讲座定了个很文艺的调:“一首歌是时代、是历史,更是每一个人的回忆与安慰。”话音刚落,龙应台就兴高采烈地播起了自己的童年回忆——《反攻大陆歌》。会场满是“共匪”、“剿匪”的旋律。播完后,她还假装客观,莫名其妙地点评:“其实蛮好听的,对不对?”整个演讲里,龙应台一再强调不涉政治、只聊音乐,是单纯的文化交流,结果在播“安慰和回忆”歌曲时,她却来了个《反攻大陆》?她的“硬核童年回忆”,让全场观众都无语了。仿佛为了表现出倾听的姿态,她又让观众谈自己印象最深的歌曲:结果浸会大学副校长周伟立向她介绍:“我想起进大学的时候,很多师兄带我们唱的《我的祖国》。”这下轮到龙应台傻眼了。在事后的文章里,她写下了当时的心境:“我非常惊讶,在香港这个地方,说自己喜欢红歌,需要勇气”。可问题是,她凭什么觉得,自己毫无顾忌地把《反攻大陆》,强行当童年回忆来分享,是自己的言论自由。而当一个中国人在中国,说自己喜欢爱国歌曲时,却得像干坏事一样偷偷摸摸?当人家光明正大说出来,她还要感到惊讶?意识到自己失态后,龙应台打圆场问:“《我的祖国》怎么唱?”话音刚落,周校长马上唱了起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歌声响起后,情况超出了龙应台的预期。她觉得大家得悄悄喜欢的“红歌”,马上在全场激起了共鸣。刚开始唱的时候,歌声音还很单薄,到最后却变成了大合唱。此时的龙应台,只能用僵硬的,硬挤出来的微笑来缓解现场的尴尬气氛。随后,场面越发失控了起来。问答环节里,一个大陆学生说:“我的启蒙歌曲,就是《义勇军进行曲》……它影响了我20多年……影响了中国70多年。”这个时候,龙应台连假笑都笑不出来了,只能寻章摘句,拼命地像大家强调:“它在成为国歌前,不止是国歌”。明明是你先假装客观,非要谈政治,结果人家跟你谈政治,你又怂了。看过视频的人都发现,龙应台不是不谈政治,只是爱用“文化”做包装,向人家灌输自己喜欢的政治。同样的,她不是真不懂“小民尊严”与“大国崛起”的关系。只是因为看不惯我们“大国崛起”,台湾那边却发展停滞,就把难以量化的“小民尊严”当武器。节目录完后,龙应台还煞有介事地在文章里强行装理中客,说反驳她的网友,是在搞“刀光剑影”。然后,又自命清高地反问:“这样充满猜疑地活着,不累吗?”你先挑的事,你先动的手,看到人家还手自己打不赢,又说人家刀光剑影,你这样打擦边球挑事,不累吗?很早以前,台湾作家李敖就直接把龙应台比作“鸟鼠兽”:“这种神话动物又是兽又是鸟,长的像老鼠,可又会飞。”意思是说,龙应台既双标、又善变。随后,李敖直接戳穿龙应台的文艺面纱:“我花了大半生的努力,打败了蒋介石的文宣团队,龙应台却用另外一个形式,来延续蒋介石的思路”其实,李敖这番批评还是太高估龙应台了。龙应台压根就没隐藏自己的双标,甚至连包装都不带,直接就放在面上让你看。年,就在龙应台一边写着小清新文字、时不时吐槽政府时,一边又在大学典礼上,给蒋介石贺寿。这份贺词,全是“象拱北辰、星耀南极”,把蒋介石比作北极星,甚至直接喊出“一人有庆,兆民欢腾”,献媚得无以言表。就连跟儿子写家信,也是一口一个“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犹如冷战时的柏林墙。如果把龙应台各种文字都看全,大家会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矛盾:她嘴上说“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她前半句是真的,后半句就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了。应美君让人家老婆色诱,在龙应台笔下被称为“机智”。仿佛被迫脱衣服的民工老婆,就没有“小民的尊严”。听说自家成了农民,真成了“小民”,她就满怀悲愤,觉得掉了身价,浑然不觉得自己鄙视农民的样子,伤害了“小民的尊严”。她反对独裁和暴政,却又对自己时常腹诽批判的独裁者蒋介石,在贺寿时卖力地喊“一人有庆,兆民欢腾”,一点没觉得丢了“尊严”。“小民”的定义,只能在龙应台手上。年8月1日,在北京大学周年这么盛大的纪念活动上,龙应台应邀来演讲。当她步履轻盈地走上讲台,瞬间成了全场的主角,听众挤满会场,只为一睹“童年女神”的真容。没想到,龙应台一张嘴就喧宾夺主,在北大的生日宴上,大谈“台湾民主”。就在2个月前,陈水扁刚刚因为贪污实锤,被判了坐牢。台湾政坛也恶斗不断,经常上演全武行。但在演讲台上,对着中国顶尖大学的学子,龙应台却自信满满地说:“它所有的“乱”,在我个人眼中看来,都是民主的必修课;它所有的“跌倒”都是必须的实践,因为只有真正跌倒了,你才真正地知道,要怎么再站起来,跌倒本身就是一种考试。所以,容许我这样说:台湾民主的“乱”,不是乱,它是必上的课。”表面上台湾被撕裂得很严重,但不要被这个表面骗了。回到基座上的价值观来看,从前的中国梦慢慢被抛弃了,逐渐发展为台湾的小梦,然后一起上非常艰辛、痛苦的民主课。作为很多人年轻时的文学女神,龙应台身体已经进入了年,可是思想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她顽固地守着井口大的视野,当然理解不了大陆青年胸怀天下的志气。
就像大多数网友留言里显露得那样,龙应台在香港问题上的发言,根本不值一驳。
中国年轻人,已经不需要听从一个公知的指指点点,中国的未来很光明,中国年轻人的理想很远大,我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或许,是时候该“目送”龙应台这样的人退场了。
推荐精品盖百霖副作用盖百霖价格大概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