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十叶
分享有趣的书和有趣的观点
在这里
找得各种好书
遇得二三知己
恰得会心一笑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
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
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
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龙应台
孩子
你慢慢来
作者简介
应台(年2月13日-),出生于中国台湾,毕业于堪萨斯州立大学,中国台湾女作家。年,出任中国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年,被评为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
龙应台前夫为德国人,是一个外交官,育有两子,长子为安德烈,次子为菲利普。
温柔纤细,深情动人,其《孩子你慢慢来》与《目送》均是以温柔笔触描写亲子间的亲密互动,《亲爱的安德烈》是数封写给儿子的坦率的几乎痛楚的信。身为父母与子女双重身份的她逐渐明了人世中亲情的牵绊,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龙应台一反批判犀利的笔调,描写诸多生活中有情细节,反映出其细腻的情感,读起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
书籍简介
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
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就像安安说的,安安快乐,妈妈快乐;妈妈快乐,爸爸快乐——多么简单朴素的家庭真理啊!
有孩子成长的欢喜
“妈妈,啵!”安安带点兴奋、带点惊恐地,努力用手指着大公鸡。
妈妈好像听到脑子里滴答一声,突然懂了。对呀,一身羽毛、两只瘦脚、一把尖嘴,这不是Bird,啵,是什么呢?妈妈狂热地拥吻华安,一边像个很没有教养的女人扯着喉咙大叫:“爸爸快来呀,安安说话了,说话了,他会说话了……”安安很厌烦地,奋力推开妈妈的脸,拼命扭着身子、拉长脖子想凑近看看草丛里那个神气活现的家伙。
有为了孩子的舍弃
“你的生活怎么过的?”客人松了口气,整整揉乱了的丝质长裤,优雅地啜了口薄荷茶。“我呀——”妈妈边为儿子倒牛奶,边说,“早上七点多跟着儿子起身,伺候他早点,为他净身、换尿布、穿衣服,督促他洗脸刷牙。然后整理自己。九点以前送他到幼稚园。十点钟大概可以开始工作……”“写文章?”“不,先开始阅读,一大堆报纸、杂志,看都看不完。截稿期近的时候,从十一点就在书桌上坐到下午四点,中饭都没有空吃。四点钟,匆匆赶到幼稚园去接宝宝。四点以后,时间又是他的了。陪他到公园里玩一小时,回来做个晚饭,服侍他吃饭、洗澡、讲故事,到晚上九点他上床的时候,我差不多也在半瘫痪状态。”
若冰同情地望着妈妈,说:“我记得在安安出世之前你有很多计划的……”
有爱的分配问题
他们一进门就问:“Baby在哪里?”为他们开门的,只比他们膝盖高一点点的老大,站在门边阴影里。他们大步走向婴儿小床,低下头去发出热烈的赞赏的声音:“看那睫毛,多么长,多么浓密!看那头发,哇,一生下来就那么多头发,多么细,多么柔软!看看看!看那小手,肥肥短短的可爱死了……”客人努起嘴唇,发出“啧啧”的亲嘴声,不时“哦——耶——啊”做出无限爱怜的各种表情。老大远远地看着。……“妈妈,”老大的眼睛不离开镜子里的自己,“妈妈,我的睫毛不长吗?”他眨眨眼睛。“长呀!”“不密吗?”“密呀!你怎么了?”“妈妈,”他的眼睛有点困惑地盯着自己,“我的头发不软吗?我的手,妈妈,我的手不可爱吗?……”妈妈放下了手中的梳子,把老大拥进怀里,竟觉得心酸起来。
一点感想
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但它不是传统母爱的歌颂,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她在书中说:“谁能告诉我做女人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
文源:网络
图源:网络
编辑:闫婕徐靖
北京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白癜风该如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