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慢慢来龙应台人生三书有感

上一篇,和大家分享的是大文学家——杨绛钱钟书夫妇和鲁迅许广平夫妇,他们为人父母,和你我一样有着许多共同点,可谓都是平凡的父母,却又努力给着我们的孩子不平凡的爱。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龙应台的人生三书

《孩子,你慢慢来》

《亲爱的安德烈》

《目送》

龙应台,她也很成功,成功的作家,更是成功的政治家,曾任台湾文化局局长。但读这三本书,我们看到的也仅仅是一位平凡的母亲。

其中《孩子,你慢慢来》我每次去书店都会看到摆在很显眼的地方。这本书我记不清了到底看过多少次,几乎有空就会去翻翻。

这次我一次性把这三套全部买回来了,买书的一个好处就是,我家不爱看书的袁先生,也开始看书了,看书后还来和我交流了两句,说这个书挺好的,很适合我们娃这个阶段。前几天还配图,游戏力,说要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父亲。(其实已经是非常棒的爸爸了。)

看,这就是阅读的力量。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看这三书后的心得。

start

人生的路

在《孩子,你慢慢来》中,这位母亲面对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他成天的吃喝拉撒睡,给他读故事,陪着他慢慢长大,送他上学,处理他和朋友的关系,到后面又来一个小婴儿,二胎母亲的视野。可以说,在孩子十岁以前,她的生活完完全全被这两个孩子占领。

到《亲爱的安德烈》,这位母亲面对青春期的儿子,那种只有母亲才有的担忧与牵挂,甚至焦虑。记忆很深刻,里面有一封信,妈妈误以为儿子也嗑药了,连忙半夜回信,那种言语之中透露出来的焦急与不安,只有为人父母才能体会。

《目送》里儿子更大了,甚至和母亲不肯交流,对母亲唠叨抵触;菲利普在剑桥和母亲相聚,觉得自己母亲的行为让自己觉得很尴尬,“拜托了,妈…….”

我们会感叹,那个在《孩子,你慢慢来》里面成天要粘着妈妈,上演妈妈争夺大战的安安和飞飞,现在竟然会嫌弃老母亲,会从不发一封电邮给妈(除了要钱),要么在母亲节发一封深有同感唠叨的文章给老母亲……

可这又何等的似曾相识。我也有过那个青春年少的时代,也会觉得小时候无所不能的父母很多时候怎么这么“笨”,怎么如此“啰嗦”?大学时,就是找一个离家最远的学校.....

所以亲子关系和文化程度,和地位无关。我们每一个都会遇见,面对。

在这三书我们从一个平凡的母亲视角,看到了孩子们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点点滴滴。从全身心付出,到孩子长大后的生疏(总会有孩子不会像小时候那样粘着你的那一刻)。也许现在我们还被粘着,还想等你长大就好了,还听着他们爱妈妈,不肯离开妈妈的阶段,但有一天,他们真的长大,我们老去时,我们会无比怀念曾经的怀抱。

可怜天下父母心。珍惜当下。

妈妈,慢慢来

在《孩子,你慢慢来》后,有19岁安德烈写给龙应台的信,对妈妈说,妈妈,你更多的放手也许会更好。

我看完这三书,也最想对自己说,“孩子,妈妈我要慢慢来。”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初为人母的焦虑吗?回忆起当新手妈妈的阶段,自己是焦虑的,为了多喝一口奶,为了孩子看上去不正常的大便,没少折腾。

我记得老大小时候,在小区及公司有一堆同龄的孩子,我们妈妈每天的问候语就是,你家多少斤?多高?你奶多吗?而我为了让自己成为奶牛,每顿喝一大碗鲫鱼汤,猪蹄汤,喝到自己腰圆膀粗,肥头大耳,想想都可怕,反正到现在,看见猪蹄汤就有想吐的感觉。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还是大便研究员。会记录什么时候喝奶,什么时候拉大便,大便的颜色,形态等等,这就是所谓的硬核母亲。前几天刚好有一个奶奶说当年,她媳妇让她每天记录喝奶的时间及量,还要每次把大便的颜色拍给她看。然后一群阿姨直呼,太作了。(大概很多新手妈妈都做过!)

我家大宝有一次着凉拉肚子,我医院化验。各路大侠也来支招,什么煮葱白水,苹果水,妈咪爱,各种益生菌......第一次发烧,几天几夜不眠辛勤照顾,被医生折腾的还要挂水,其实不过是幼儿急诊。

.........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生长发育的阶段。比如这个阶段他长得快点,高一点,胖一点。下一个阶段就慢一点。12岁以上的孩子相差几个月一岁差别可能不太大。但是在这段时间之前,一个月的差距也会带来巨大的差别。

不要做无效的横向比较。(不出意外,横向一般带来的不是焦虑就是盲目的骄傲。)

可是想想真是可爱,但未必是每一个人可以理解。新手妈妈的焦虑,不是亲生经历可以说,没有发言权。不是在这件事,就是在那件事上有焦虑的成分。

而所谓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这绝对是真的。

我的老二,我就淡定多了。

我从来不会去计较她多重,多高,只要按时体检合格就很好。也从来没有去拼过奶。身材现在比产前还瘦。(练出了两块腹肌了)。发烧的时候,猜是幼儿急诊,去医院验了个血,医生开药,我和娃爹转身就走,才不要药呢。

但是我还是会不断的面对新的环境,比如孩子上学,比如孩子上课,孩子该不该学音乐,什么时候开始等各样的问题。

时间有限,工作繁忙,很多时候没有时间去管孩子的学习。当身边的同龄的孩子很多已经开始各种班,我们才只有一个英语班。别人晚上教孩子读书,认字,做算数的时候,我们的还停留在十以内加减法。别人都可以写字时,我们笔都握不好。

有人说过,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我只希望我的孩子快乐长大。这句话换个说法,更符合我们父母的心声,我希望我孩子健康快乐长大,更希望他是个天才。

这才是焦虑背后的本质。

但现在我焦虑得少了。

不是我不想把孩子教好。我只是认为,

不用太快,要按着她的身量来。

这个时候,虽然被各种培训商叫嚣所谓语言,思维黄金时期,我却认为这是教导好品性的黄金时期。所以我把更多的时间用来教孩子学习圣经了,圣经里面有太多正确的话语,值得一生来学习。

而且我相信,一定会开花结果的。(目前最大的效果就是,我们认识很多字,四五快读学完的,未必有这么大的词汇量,引起了很多思考。想想今年的上海的高考作文题目,我就觉得,没有思考,只是塞进知识的教育是不可能写出一篇好作文的。)

婉悦内敛,婉怡活泼,更喜欢与人互动。同样的父母,同样的教导,每一个孩子都不一样,在这个孩子身上费力多的在那孩子身上也许很轻松。

孩子的成长和父母关系很大,但是也不要捆绑自己,takeiteasy.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自己去走。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父母的本分就好了。

我开始学会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来祷告,而不是去寻求世界上的办法,去到处问人了。我知道我得盼望在哪里,每次我看到别人焦虑时,我就想告诉别人,来主耶稣这里,这里有丰丰富富的答案。哪怕在环境中,我们也有喜乐的盼望。

野心

在《孩子,你慢慢来》里有一篇“野心”,她提到自己的梦想,自己的野心,要写多少东西,自己的各种规划。可是一会儿换尿布,一会儿收拾玩具,尽管自己想表现的各种优雅各种得心应手,但是全部在朋友面前粉碎了。

每一个父母都会喊,没有自己的时间。甚至有家长说过,上班更放松。我也会和队友说,想去逛街买个衣服的时间,都觉得是浪费。其实我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jj/45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