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作者简介:曹茂海年生,湖北省大冶市大箕铺镇人,黄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大冶市作协名誉主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在《延河》《中国报告文学》《新作家》《读写天地》《五彩石》《散花洲》和《黄石日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百余篇。出版散文集《为了那半边》《柔软的日子》,小说集《路口》,长篇小说《大冶兵暴》《曹亚伯传奇》等,创作电影文学剧本《尹石匠的子孙》。
龙应台爱的目光
《目送》是一本充满爱意、给人启迪的书。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满山遍野茶树开花。一个世界的三块天地,都是诗与画的天地。就连“代序”《你来看此花时》,也是充满爱意且带着众多人生意味的。
龙应台,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大寮乡眷村,现代作家。年毕业于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年迁居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授。年,出版《人在欧洲》。年,她的三部书《啊,上海男人》、《这个动荡的世界》和《故乡异乡》在上海相继发行。年,龙应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年在香港大学教授任上获评为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年11月15日,龙应台以万人民币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
从简历上看,龙应台的人生是温暖的。做女儿也做母亲,当教授也当作家,享受爱也播撒爱。因此,她是用哲学的目光来洞察和解剖人生世相的,她的爱是感性的,却更趋向于理性的表达。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目送》)
这“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可是几十年的积淀啊。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人总是在是与非、好与坏的情景中纠结。我爱你,你应该承受爱;你爱我,我应该回报爱。从家中走出,还有社会;从社会中走出,还有大自然还有宇宙。好比鸟儿,它从鸟窝飞出的一刹那,就意味着,一个新的世界诞生了。所以,龙应台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是:无论暂离还是永别,“不必追”!
龙应台,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33岁着手写《野火集》抨击时弊,21天内再版24次,对台湾甚至大陆发生深远的影响。34岁第一次做母亲,自称从此开始上“人生课”,且至今未毕业——龙应台“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是这堂“人生课”中的三本“作业”。
读《目送》,我们才知道,龙应台的“人生课”是从做母亲以后开始的。《目送》中有众多写关于母亲、儿子及朋友的散文,即使是最平凡的人物、最简单的事件,在她的笔下就变得更有意义,更有光环。她写出来的人物和故事,属于读者,属于社会,属于人生。
海伦来了。她先劈里啪啦横冲直撞地打扫,我的眼睛不离开计算机,但是人站起来以便她的吸尘器管子可以伸到桌下。一阵齐天大圣式的翻天覆地之后,安静下来,她看到那盆水仙,轻轻说,“你们不把水仙外面那层拿掉?”
她把整盆水仙带到厨房,拿起小刀,开始一层一层剥除球根外面那难看的外皮。我放下计算机,站到她旁边看。她说:“你……没学过?”
事实上的情况发展是,只要海伦在,我连煎个荷包蛋都有点心虚了。(《海伦》)
海伦,广东人,一名普通的清洁工,“一个礼拜帮我打扫一次房间”。她开始教我煮粥,我誉之为“海伦粥”;然后她教我淘米,“她又回去摘下一颗特别肥大的蒜头,塞进米袋里”。海伦几次对我说:“你——没学过啊?”(多么纯朴,多么友善!)而我,大概像个小学生似的站在那里回答:“没……没学过。”
煮粥,没学过;淘米,没学过;拿掉水仙难看的外皮,没学过。“事实上的情况发展是,只要海伦在,我连煎个荷包蛋都有点心虚了。”从人性的角度思考,《海伦》帮助我们读懂了友爱、谦逊和尊重;从生存的层面考虑,《海伦》警示我们,这个世界还有太多的未知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去解谜。
在《目送》绿中带黄的的封底上,有这么一段文字:
龙应台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子”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从纯真喜悦的《孩子你慢慢来》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的写作境界逐渐转往人生的深沉。
《目送》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在我看来,散文集《目送》描写得更多的是美丽和深邃。如果没有爱的心灵和视角,是很难展示生活的美丽的;如果没有爱的体察与考量,是很难透解人生的深邃的。至于“忧伤”,那是龙应台悲悯情怀的表达,一种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