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710/5530837.html作者介绍郑外六年,遇到了好的伙伴,好的老师,并在他们的陪伴和关爱下成长为现在这个样子,觉得很幸运。在北外,入学看到北外校报上评奖评优的表彰,上面众多郑外前辈的名字让我不敢怠慢,大一拿到了校一等奖学金,也在APEC假期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希望“记住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六年·流年·留念
约稿大叔S说写关于郑外的都行,这要求真是主题明确、范围极广。
六年郑外土著,初中所在的班级大神辈出,高中所在的班级大神辈出。虽然学习与考试是郑外的主线,但对于我来说,郑外绝不冰冷,而是更加温暖,更有朝气。郑外初中的时光,像阳光般明媚,我觉得在我的人生里,不会再有这样一大群不知道为什么,但关系就是这么铁,羁绊就是这么深的伙伴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翻出了初中的毕业照和同学录,照片中的笑容很温暖,但同学录中基本不超过四十个字的留言,让我觉得我们的友情走到了尽头(开玩笑啦~~)。
初中班主任谢老师曾要求我们每周写随笔,我写过校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的欣喜,写过逃生墙的泪水,写过集体去烈士陵园扫墓,写过无尽的听写、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但更多的时候,我的生活就是和初中同学聊着天,开着玩笑。初中同学L,病假两周,返校上课时,距离考试已经没有几天,结果考出了6门满分,缔造大神传说,但我们才不会称他为“大神”,我们称他为“der”,这个绰号也不是随便叫的,还要注意重音、语调、节奏、停顿……还有,笑容,最纯净、最开心的笑容。
眼看着陇海总校的操场从横的变成竖的,也慢慢明白这是一个黑白混杂的世界,但我依然如此坚信人与人之间的信赖与依恋,或许只是因为在我年少无知的时候,遇到了他们。
郑外高中的色彩,要灰暗许多,记得每当星期天要返校的时候,我的世界都黯淡了下来,繁重的学业压力压在每一个人头上,我和所有郑外人一样,匆忙过,拼命过,痛哭过。
和初中相比,与高中同学好好交流的时间要少一些,回忆起来,更多的是因为一起为梦想奋斗过而显的珍贵。一起窝在被子里挑灯夜读的室友、一起趴在课桌前刷题的同桌、一起在阅览室做英语题做到吐的保送党,都激励着我。或许是因为成长,更懂得离别的意义,高中同学录中动辄三四百字的留言,都是平日不曾诉说的真诚。
高中没有随笔,取而代之的,是一本厚厚的摘抄,其中有箴言,也有“松下问童子,童子曰‘Hi,Panasonic.’”这样极冷的笑话,但不管怎样,席慕蓉、张晓风、刘墉、林清玄、龙应台……他们的散文是我高中时心灵的故乡,让我暂时逃避压力,得到片刻放松。“我只能让你跌倒,看着你跌倒,只能希望你会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希望阳光照过来,照亮你藏着忧伤的心,照亮你眼前看不见尽头的路。”“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毫不夸张地说,摘抄本中龙应台写给儿子安德烈的这两句话,支撑着我走过了整个高中。
现在的我,配不平化学方程式、解不出数学大题,背不溜《出师表》……把在郑外六年学到的知识都还给老师后,郑外在我身上留下了怎样的烙印?
讲这样一个片段吧,把时光倒回年,初一下学期,13岁,语文课本中有一篇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是在“九一八”十周年时所作,在这篇课文标题上方的空白处,我记下了这样四行笔记:“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这四个日期是当时语文谢老师板书在黑板上的,她还说:“作为中国人,这些日期不能忘。”年我被保送至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的生源有很大一部分是全国各地外校毕业的孩子,因此上大学之后有了跟其他外校比较的条件。郑外的确是一所极为优秀的学校,但来到北外后,会发现南外、杭外、武外、深外……的毕业生也都具有很强的外语实力和综合素质,所以,郑外是外校中的佼佼者——之一,这种郑外学子应具备的谦虚心态,是我在北外感受极深的,也是我最想跟各位郑外人分享的。刚从郑外毕业,并没有太多深沉的人生感悟,只是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只要不忘初衷,及时悔过就好。我相信郑外人都真诚地敬佩那些人生履历熠熠生辉的郑外校友,可我不相信郑外人对所谓“大神”只有单纯的欣赏,因为每一个郑外学子都曾有一段牛逼哄哄的人生,或者都有一种“我一定会有一个牛逼哄哄的将来”的心态。这种热血,也是郑外的特质之一吧。
在中国人平均寿命接近80岁的今天,还有如此漫长和神奇的人生等着我们去经历,曾经对于学业知识的渴求,现在转换为了对于未知事物的热情与好奇,在朋友圈微博知乎b站贴吧豆瓣什么都想看一看的年纪,也开始慢慢学会筛选出自己最希望坚守的东西。
席慕蓉曾写道:“生活与生命真正的分野也许就在这里吧:前者只是一种我们经历过的无法逃避的,在有一天终于都过去的分分秒秒,而后者却是我们执着的,不断想要珍惜地记起来的那些人和事的总和。”
郑外,无疑属于后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