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5779684.html
初心
此文为第十三届读书节之“寄一份初心给四年后的自己”征文一等奖作品,作者是法学院的沈婧麒同学。
二十岁这一年
四年后的小沈:
展信好,我知道你是个恋旧的人,所以一定会把这封信小心翼翼地封存,然后在某个空闲的午后,亦或是整理房间时的无意,打开这封有些泛黄的书信,指尖轻轻地在这一行行青涩笨拙的文字间滑过,也许会莞尔当年不成熟的我,也许依然能够感同身受,也许会感叹四年如一梦,但不管怎样,这份断断续续写了三个月的信,真实地记录了二十岁的所思所想以及这段令人终身难忘的经历,所以,希望你能认真地看完。
1月14日21:10
假期第五天,大概是期末后遗症吧,生物钟还是早晨七点雷打不动,日子不停地向前走,抬头看日历的时候才恍惚已经是新的一年了呀,记得跨年那天你老老实实地待在图书馆,蓬头垢面、脸色暗黄,带着大大的黑眼圈和紧绷不安的神经,对着如辞海般厚的刑诉法许愿,希望能有多啦A梦的出现,送来一块记忆面包,可现实是,什么都没有,除了空白一片的课本,这大概也就预示着刑诉惨淡的卷面…其实这半年来你走得并不从容坚定,自我怀疑多于肯定,时常看不清未来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会有什么结果。你有很多心愿,又不敢奢望好运真的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此刻的你正趴在窗边看着夜晚灯火阑珊的城市,思绪随着拂过面颊的风逐渐飘远游走,不知不觉离那段被刻意丢进记忆回收站的日子快过去两年了,偶尔还是会想起那天在中山大学校园内骑着车,在福大街头吃着鱼丸,在西安交大看着校园内盛开的樱花,很多复杂的情绪混在一起,说不清道不明,凡所过往,皆为序章,过去的不必再留恋,那些曾耿耿于心的,都会渐渐被时间愈合抚平,唯有此刻的你才是鲜活的、跳动着脉搏的、独一无二的、珍贵的存在,我不确定四年后的你是否达到了你想去的地方,但至少这段时间你都活得很用力,所以,如果答案为是的话,我只想好好抱着你,对你说:“谢谢你,你值得拥有这一切。”
2月7日03:05
你知道吗,这个冬天格外漫长,看不到尽头,此刻二十岁的我,突然明白,原来成长也可以是一夜之间的,因为那些数字,那些人物,那些精神,那些教训,那些反思。今夜李文亮医生走了,你流了很多眼泪,大概是因为自己的母亲也同为医生,因为他并非英雄,他所为的不过是任何一位普通人都会做出的抉择,因为他和我们一样,爱刷微博、热爱生活,因为真实,所以更痛,悲伤与愤怒相汇合,感慨万千而又无言以对,唯有深深的无力感在心底蔓延。为什么流泪呢?也许是因为眼睛可以表达无法言说的悲伤,当言说的权利被剥夺,应该庆幸,至少暂时还拥有用眼睛表达悲伤的自由。灾难面前,最容易看清人性,“我们愤怒于你的预警被当成谣言,我们伤恸于你的死亡竟不是谣言”说真话的人,我们应该为他们竖碑,而那些在哗众取宠中捡拾着人血馒头的媚骨,应该被埋在冬天。
时代的一粒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在《大江大海——》这本书中,面对一些小人物被命运所裹挟的无奈处境,龙应台感慨地说:“一滴水,怎么会知道洪流的方向呢?”是啊,面对滚滚而来的浊流,作为一片飘零的树叶,应当如何阻挡汹涌而来的大潮?但即使是一片树叶,你是否有过挣扎?你向哪个方向挣扎?
我不知道四年后的你是否还在读研,还是顺利地成为了一名法官、检察官,或者是律师,作为学法之人,你应该比普通人更有能力识别洪流的走向。如果中国再来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如果武汉模式成为中国模式,你能否清醒地说不?所以,四年后的你不管身处何处,我都希望你能够记住此刻的绝望,记住此刻的愤怒,记住此刻的悲凉,记住此刻的一切感受,把它化做生命的养分,更加用力地成长,因为你还可以选择,选择到底成为哪一个他们。
3月9日14:23
三月,日照一天比一天漫长,阳光在墙上打出手影,岁月慢慢过去。他们说每年的三月是一年里最美好的日子,绿色渐次软化着世界的每一个棱角。可今年的三月,却有些特殊,四季依旧交替更迭,冬去春来,而生活却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不知商大中门的那棵樱花树盛开得如何,不知墨湖中戏水的鸭子可还安好,不知鸽子广场的五星红旗是否依然飘扬,不知何时才能摘下口罩回归正轨…
然而距离妈妈离开家前往浙大一院之江院区新冠病毒重症隔离病房,也已经过去整整一个月了,记得分别那天你哭红了眼眶,心里止不住地胡思乱想。别哭,你应该感到骄傲,你的母亲是一位白衣战士,不论是03年的非典,还是如今的新冠,她一直挺身而出、负重前行,那日看到母亲久违地朋友圈更新——96岁的新冠病人成功出院,照片里她在病人旁边,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笑得格外灿烂,你也跟着笑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对医生来说,病人的治愈就是最大的回报和肯定。
曾问过母亲选择去支援是否害怕,她回答道:“说不害怕是假的,但这是身为医生的职责,没有任何一名医护人员会退缩。”是啊,国有难,怎可退,如果是你,作为一名医生,你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事不避难,义不逃责”,这便是全体医护工作者的心声。后来母亲告诉我她们科室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报名了支援前线,不管是年轻的90后护士还是经验丰富的骨干医师,没有一个人退缩。她朝夕相处的同事,有去支援武汉的专家组成员,有被派往浙江疫情最严重的温州地区,也有和她一同前往浙一之江院区的隔离病房,而除了医护人员,还有各行各业的普通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比如生活并不富裕,但却把地里全部收成送去支援的菜农;比如放弃回家过年,和时间赛跑、创造中国奇迹的建筑工人;又比如在每个社区门口为居民测温、守夜的保安…灾难面前,也最容易看到人类内心深处的光芒,所以我希望四年后的你,依旧能记得这些风中挺立的傲骨,这些逆行者的背影,这些陌生人的善意,这些无惧无畏,这些不屈不饶,是他们,支撑起这个民族历尽沧桑,饱受磨难,依然屹立不倒的那根脊梁;是他们,换来了所谓的岁月静好、国泰平安。
此刻二十岁的我,突然明白,原来成长也可以是一夜之间的,因为那些数字,那些人物,那些精神,那些教训,那些反思。想说的话还有很多,但是就到这里吧。
希望多年以后,春天来了又去,当阳光铺洒在草地,当你自由地呼吸空气,当你开心地欢聚,你依旧记得若干年前,雪曾落在这片土地。
二十岁的小沈
.3.30
THE
END
沈婧麒
文字
网络
图片
范琪
排版
商小图工作室
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