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故事丨4美的王国希腊和希腊化世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专业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艺术的故事》贡布里希著范景中译广西美术出版社

《艺术的故事》是艺术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著作。它概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出版50多年来,一直是这一领域无可匹敌的入门书。全世界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读者通过贡布里希的讲述认识了这位真正的大师,他把知识与智慧结合起来,以其独特的天赋,直接地传播了他本人对艺术作品深切的热爱。

《艺术的故事》因其平实简单的笔法、叙事清晰的技巧而受到持久的好评。贡布里希讲述他的写作目的是:“在大量炫赫的作品中,为丰富的人名、时期和风格找到浅显易懂的秩序来。”他为视觉艺术注入心理学的洞察力,他让我们知晓艺术史就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是“一条生动的链条,将我们身处的时代与古埃及时期联系起来”。这部经典著作,以其新的版本焕往辉来,仍是艺术领域新来者的第一选择。第四章美的王国希腊和希腊化世界,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世纪艺术走向自由的伟大觉醒,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0年到公元前40年的百年之间。到公元前5世纪临近结束时,艺术家已经充分意识到自己具备的力量和技巧了,当时公众也是如此。虽然艺术家仍然被看作工匠,大概还受势利小人的鄙视,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赏识他们作品本身的诱人之处,不再是仅仅赏识它们有宗教作用或政治作用了。人们相互比较各艺术“流派”的高下短长,也就是说,比较不同城市艺匠的相互有别的艺术手法、风格和传统。艺术流派之间有比较有竞争,无疑刺激着艺术家发挥更大的干劲,促进了希腊艺术的丰富多彩,使得我们赞不绝口。在建筑方面,各种风格开始同时并行。帕特依神庙已用多立安风格建成(图50),后来的卫城建筑却启用了所谓爱奥尼亚[lonic]风格。那种神庙的建筑原则跟多立安风格的神庙一般无二,然而整体外形不同,别有个性。它的圆柱远远不是那么粗壮强劲,好像是细长的竿子,柱头亦即柱帽不是朴实无华的上方下圆形状,侧面已有富丽的卷涡纹[volutes],似乎也在显示那一部分的作用是架起托着屋顶的大梁。这类在局部精工细作的建筑给人以无限优雅、无限轻松的整体印象。最能充分体现这种爱奥尼亚风格的一座建筑叫厄瑞克特翁神庙[Erechtheion]。(图60)

图60,雅典卫城的厄瑞克特翁神庙,约公元前40—前年,爱尼亚式神庙

优雅、轻松的性质也是那个时期雕刻和绘画的特征,它起步于菲狄亚斯身后的一代。这个时期,雅典正在跟斯巴达人浴血苦战,战争毁灭了雅典乃至整个希腊的繁荣昌盛。在公元前年一段短暂的和平时期,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小神庙增建了石栏,栏上的雕刻和装饰表现出趣味正转向纤美和精致,这也明显地反映在爱奥尼亚的风格上。虽然石栏雕刻破损十分严重,但我还是愿意用其中的一个形象作插图(图61),让大家看到尽管这个残坏的雕像少头缺手,然而它有多么美丽。这是一个少女形象,是胜利女神之一,她在路上正弯腰系一只松开的便鞋。这一骤然停步刻画得多么迷人,薄薄的衣饰下垂,裹住美丽的躯体,又是多么柔和,多么华丽!

图61,胜利女神,公元前年

出自雅典胜利女神庙栏杆浮雕大理石,高cm

我们从作品中可以看出艺术家已经能够随心所欲,在动态表现和短缩法方面毫不为难了。艺术家对这种轻松自在和艺术妙技大概已有所意识。而创作帕特依神庙饰带(图56、图57)的那位艺术家,似乎对自己的艺术或者正在制作的东西就不过多地考虑。他知道他的任务只是表现一列队伍,于是下苦功尽其所能把它表现得又清晰又令人满意。他几乎没有想到自己是个伟大的艺术家,几千年后,老老少少都还会谈论他。胜利女神庙的石栏大概表明艺术家的态度已有所转变。这位艺术家为自己的巨大能力而自豪,他也有理由自豪。这样,在公元前4世纪,看待艺术的态度已渐渐地改变了。菲狄亚斯的神像当初是因为体现神祗而闻名整个希腊,公元前4世纪神庙的雕像则由于艺术品本身之美而博得声望。当时希腊有文化的人谈论起绘画和雕像来,就像谈论诗歌和戏剧一样,或者赞扬它们的美好,或者批评它们的形式和构思。公元前4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是波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他之所以闻名于世,首先是由于他作品的魅力,由于他创作出了悦目妩媚的特性。他最受欢迎的作品是表现富于青春活力的爱神阿芙罗狄蒂[Aphrodite]漫步入浴,许多诗篇为它高唱赞歌。但是作品已经失传。19世纪在奥林匹亚发现了一件雕刻,许多人认为是他的原作。不过我们还不敢确信。它也许只是仿照青铜雕像精确制作的大理石复制品。雕像表现的是赫耳墨斯[Hermes]把小狄俄尼索斯[Dionysus]抱在手臂中逗弄的情景(图6、图63)。我们回过头去再看图47,就能发现希腊艺术在两百年间已有多大的进展。在《赫耳墨斯和小狄俄尼索斯》中,生硬的痕迹一扫而光,这位神祗站在我们面前,姿势很随便,却无损他的尊严。

图6,波拉克西特列斯,赫尔墨斯和小狄俄尼索斯

约公元前年大理石,高13cm

图63,图6的局部

可是,如果想一下波拉克西特列斯是怎样达到了这一效果,我们就开始认识到,即使在那个时代,古代艺术的教诲也没有被抛到九霄云外,波拉克西特列斯也是小心翼翼地把身体的接合部位表示出来,以便我们尽可能清楚地理解身体的活动。他能够成功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使雕像显得生硬死板;他能够显示出柔软的皮肤下肌肉和骨骼的隆起与活动,同时能够让人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人体的全部优美之处。然而我们都应该了解,波拉克西特列斯和其他希腊艺术家是通过知识达到这一美的境界的。世上没有一个真人的人体能像希腊雕像那样对称、匀整和美丽。人们往往以为艺术家的所作所为就是观察许许多多模特儿,然后把他们不喜欢的地方全部略去,也就是说,艺术家是从仔细地模仿一个真人的外形开始,然后再加以美化,把他们认为不符合完美人体理想的地方和特点统统去掉;他们说希腊艺术家把自然给予“理想化”[idealizing],他们认为那跟摄影师的工作相仿,给肖像修修版,把小毛病去掉。但是经过修版的相片和理想化的雕像通常都缺少个性,缺少活力。有那么多东西被略去、被删除,留下来的不过是模特儿的一个模糊无力的影像而已。实际上,希腊人的做法恰恰相反。在那几百年里,我们所评论的这些艺术家都想给古老的程式化的人体外壳注入越来越多的生命。到了波拉克西特列斯的时代,他们的方法终于开花结果,完全成熟。在熟练的雕刻家手下,古老的人物形式已经开始活动、开始呼吸,他们像真人一样站在我们面前,然而却像是从另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降临的人。事实上,他们之所以像是来自另一世界,倒不是因为希腊人比别人健康,比别人美丽——那样想毫无道理——而是因为当时的艺术已经达到那样一种境界,类型化的形象和个别化的形象之间取得了一种新的巧妙的平衡。给后世誉为表现了最完美人体形式的卓越的古典艺术作品,有许多是公元前4世纪中叶制作的雕像的复制品或变体。《观景楼的阿波罗》[TheApolloBelvedere](图64)表现了一个男人体型的理想模式,他以一种动人的姿势站在我们面前,伸直手臂持弓,头部侧转,仿佛正目送射出的飞箭。古老的图式要求身体的每一部分都采用最能显示部位特征的形象,我们不难看出这件雕像对此隐隐约约还有所反映。在几个著名的古典维纳斯雕像中,大概《米洛的维纳斯》[VenusofMilo]最负盛名(图65)(因发现于米洛斯岛[Melos]故名)。它可能属于一组维纳斯和丘比特[Cupid]群像,那组群像制作时期稍晚,但依然使用了波拉克西特列斯的成果和方法。雕像呈侧面而立(维纳斯正把手臂伸向丘比特),我们可以再次欣赏艺术家塑造美丽人体时所显示出的那种明晰和简洁,他毫不粗糙、毫不模糊地标示出身体的各个主要部分。

图64,眺望楼的阿波罗,约公元前年

罗马时代据希腊原作的大理石摹品;高4m

图65,米洛的维纳斯

约公元前00年,大理石,高0cm

让一个一般的图式化形象越来越栩栩如生,直到大理石表面似乎具有生命、呼吸起来为止,以此方法创造美当然有一个毛病。这种方式并非不能创造出使人信服的人的类型,但是从此入手能够再现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吗?说来也许奇怪,事实上直到公元前4世纪很晚的时候,希腊才出现了我们现在所谓的肖像这种观念。我们确实听说过在那之前制作的肖像(见图54),但是那些肖像大概并不肖似本人。一个将军的肖像与随便哪一个戴盔持棒的漂亮战士的像相比,没有什么差别,艺术家从来不去表现将军的具体鼻子、前额皱纹和个人表情。此外,还有一件我们尚未讨论过的怪事:我们已经看过的作品中,希腊艺术家一直避免让头像具有特殊的表情。这件事真是越想越令人惊奇,因为我们在一张纸上随便画个简单的面孔而不给它特别的(通常是滑稽的)表情,简直是不可能的。公元前5世纪希腊雕刻和绘画的头像当然不是显得发呆或茫然,就此而言不能说没有表情,但是他们的面貌似乎从未表现出任何强烈的感情。那些艺匠是用人体及其动作来表现苏格拉底所说的“心灵的活动”(见图58),因为他们面部的变化会歪曲和破坏头部的简单的规则性。波拉克西特列斯身后的一代,将近公元前4世纪末,这个限制逐渐被解除,艺术家发现了既能赋予面貌生气又不破坏其美的两全之策。不仅如此,他们还懂得怎样捕捉个别人的心理活动和某个面孔的特殊之处,懂得怎样制作出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肖像。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人们开始讨论这一新的肖像艺术。当时的一位作者打趣那些阿谀奉承者的讨厌伎俩,说他们看见主子的肖像总是大声赞美它酷肖其人。亚历山大大帝本人比较喜欢让他的宫廷雕刻家莱西波斯[Lysippus]给他制作肖像。莱西波斯是当时最有名的艺术家,他忠实于自然,使当时的人们吃惊。据认为,他的亚历山大肖像还保留在一个不太忠实的仿制品中(图66),它反映出从德尔菲的马车驭者像时期以后,甚至从仅仅比莱西波斯早一代的波拉克西特列斯时期以后,艺术又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

图66,亚历山大大帝像,约公元前35-前年

据莱西波斯原作的大理石摹品,高4lcm

当然,所有的古代肖像都有一个共同的麻烦:我们实际上无法判断它们逼真与否。事实上,在这方面我们远不如前面故事里所说的那些阿谀奉承者。我们要是能看到亚历山大大帝的一张快相,很可能发现它完全不像那个胸像。莱西波斯的雕像可能更像个神,而不像亚细亚征服者亚历山大本人。但是我们只能说:亚历山大其人有一种不止不息的精神,有无限的天才,但由于获得成功而骄纵,像他那样的人有可能看起来像那个胸像,眉毛上扬,表情生动。亚历山太帝国的奠基对希腊艺术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因为希腊艺术原来仅仅在几个小城市内很有影响,现在得以发展成为几乎半个世界的图画语言了。这种发展必然影响希腊艺术的性质。我们大都不把这后一时期的艺术叫作希腊艺术[Greekart],而把它叫作希腊化艺术[Hellenisticart],因为亚历山大的继承者在东方国土上建立的一些帝国通常就以此为名。那些帝国的富庶的首府是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Alexandria]、叙利亚的安提俄克[Antioch]和小亚细亚的帕加蒙[Pergamon],那里对艺术家另有要求,跟他们在希腊所习惯的要求不同。即使在建筑方面,刚劲、简朴的多立安风格和轻松、优雅的爱奥尼亚风格也还不能使人满足。公元前4世纪初期发明的一种新型的柱式更受欢迎,它以富有的商业城市科林斯[Corinth]的名字命名(图67)。

图67,科林斯柱头,约公元前年

所谓的科林斯风格,是在爱奥尼亚式的卷涡纹上增加叶饰以美化柱头[capital],而且一般都有更多更华丽的花饰遍布建筑物各处。这种华丽的样式跟东方新兴城市广泛兴建的豪华建筑物正相适合。那些建筑物很少有保存到今天的,但在那个时期以后的年代里遗留下来的东西还能给我们一个壮丽、辉煌的印象。希腊艺术的风格和发明创造,当时是按照东方王国的标准应用于东方王国的传统之中。我说过,在希腊化时代整个希腊艺术必然要经受一次变革,那种变革在当时的一些最有名的雕刻作品中就能看到。其中有一件是大约公元前年建起的帕加蒙城的祭坛(图68),祭坛上的浮雕群像表现诸神跟巨人战斗。作品十分壮观,但是我们要想从中寻找早期希腊雕刻的和谐与精致之处,则是徒劳。

图68,珀加蒙的宙斯祭坛,约公元前一前年,大理石

艺术家显然是追求强烈的戏剧效果。战斗进行得激烈凶猛,笨拙的巨人被胜利的诸神打倒,他们痛苦、狂乱地向上看着。每个形象都富有狂乱剧烈的动作和颤动飘扬的衣饰。为了使效果更加强烈,浮雕不再平伏于墙壁上,而是处在激战之中的一批近乎独立雕像[free-standing]的人物,他们似乎要拥向祭坛的台阶,就毫不顾及自己应该待在什么地方。希腊化艺术喜欢这样狂暴强烈的作品:它想动人,它也确实动人。在后世享有盛誉的古典雕刻作品,有一些就创作于希腊化时期。年发现《拉奥孔》[Laocoin]群像时(图69),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对于它的悲剧性效果大为折服。它表现的是一个恐怖场面,维吉尔[Virgil]在史诗《埃涅阿斯纪》[Aeneid]中也描写过那个景象:特洛伊城祭司拉奥孔警告他的同胞不要收下藏有希腊士兵的木马。诸神看到他们毁灭特洛伊的计划遭到挫折,就派两条巨蛇从海里游出把这位祭司和他的两个不幸的儿子缠住憋死。

图69,罗得岛的哈格桑德罗斯、阿提诺多罗斯和波利多罗斯,拉奥孔父子,约公元前一前50年大理石,高4cm

这是叙述奥林匹亚诸神残酷无情地加害可怜的凡人的故事之一,这些故事在希腊和拉丁神话中经常出现。人们很想知道这个故事是怎样感动了那些希腊艺术家,从而设想出一组动人的群像。在这个场面,无辜的受害者因为讲真理而遭难,艺术家是不是想叫我们感受到这种恐怖?抑或主要是想炫耀一下他们的本领,能够表现出人与兽之间进行惊惧而且有些耸人听闻的战斗?他们当然有理由为自己的技艺而自豪。用躯干和手臂的肌肉来表达出绝望挣扎中的努力与痛苦,祭司脸上悲痛的表情,两个男孩子枉然的扭动,以及把整个骚乱和动作凝结成一个永恒的群像的手法,从一开始就激起一片赞扬之声。但我有时不免怀疑这是一种投人所好的艺术,用来迎合那些喜欢恐怖格斗场面的公众。为此责备艺术家大概是错误的,事实可能是,到了希腊化时期,艺术已经大大失去了它自古以来跟法术和宗教的联系,艺术家变得单纯为技术而技术了。怎样去表现一个戏剧性的争斗,表现它的一切活动、表情和紧张,这种工作恰恰是对一个艺术家气概的考验。至于拉奥孔厄运的是非曲直,艺术家可能根本未曾予以考虑。就在这个时期,在这种气氛中,有钱的人开始收购艺术品,复制不能到手的名作,付出巨款收进能够买来的作品。作家开始喜爱艺术,着手撰述艺术家的生平,搜罗他们的趣闻逸事,编写导游手册。古代最有名的艺术大师中有许多是画家而不是雕刻家,对于他们的作品,除了那些流传到今天的古典艺术著作述及的片断,我们一无所知。我们知道那些画家也是关心特殊的技术问题,并不关心他们的艺术怎样为宗教目的服务。我们听说过一些艺术大师,他们专门画日常生活题材,他们画理发店或舞台场面,但是那些绘画都没有流传下来。我们要想对古代绘画特点有个概念,只有去看在庞贝[Pompeii]和其他地方发现的装饰性的壁画和镶嵌画[mosaic]。庞贝是一座富有的城镇,公元79年被维苏威火山的灰烬埋葬于地下。城里几乎每一座房屋和别墅的墙上都有画,画着柱子和远景,还模仿着带框的画和舞台场面。这些作品自然不都是杰作,然而看到一座无名小城中竟有那么多艺术作品,仍然是令人惊讶的。如果我们现在的海滨游览胜地有一处被后世发掘,就很难给人如此出奇的印象。庞贝和附近城市例如赫库兰尼姆[Herculaneum]和斯塔比亚[Stabiae]的室内装饰家,显然放手使用希腊化时期伟大艺术家的发明创造。在许多平庸的作品中,我们有时会发现像图70那么美丽优雅的形象,它表现一位时序女神[Hours]采花,就像是在跳舞一样。图70,采花少女,公元1世纪,斯塔比亚壁画的局部我们还能看到另一幅画中的农牧神[faun],他的头部细节描绘精微(图71),使我们了解到当时的艺术家处理表情的技术造诣和熟练程度。在这些装饰性的壁画中,几乎各种绘画类型都有所发现。例如两个柠檬和一杯水之类的漂亮的静物画[stilllife],以及动物画,甚至还有风景画[landscapepainting]。这大概是希腊化时期最大的革新。古老的东方艺术不用风景,除非用作人类生活或军事战役的场景。对菲狄亚斯时期或波拉克西特列斯时期的希腊艺术来说,众目所瞩的主要题材仍然是人。

图71,牧羊神的头部,公元前世纪,赫库兰尼姆壁画的局部

到了希腊化时期,特俄克里托斯[Theocritus]之类的诗人发现了牧人淳朴生活的魅力,这样,艺术家也试图为世故的城市居民呈现出田园生活的乐趣。这类画描绘的不是具体村舍或风景胜地的实际景象,而是把田园小诗场面中形形色色的东西收集在一起:牧人和牛群,简单的神,远处的别墅和山峰等等(图7)。

图7,风景,公元1世纪,壁画

在这些画中,每一件东西都安排得讨人喜欢,每一场景都表现出各自的胜境。我们确实感觉自己是在观看一个恬静的景象。但是,这只是我们乍看之际的印象,其实它们远非那么真实可信。如果我们来提一些刁钻的问题,或者试图画一张各部位置图,很快就会发现那根本无法处理。我们不知道神龛和别墅之间应该有多大的距离,也不知道桥梁离神龛的远近。事实上,连希腊化时期的艺术家也还不懂我们所说的透视法则。我们大家上学时都画过那条无人不知的白杨大道,它逐渐后退向远方的消失点隐去。然而在那个时期这还不是一种标准画法。当时艺术家是把远处的东西画得小,把近处的东西或重要的东西画得大,可是远去的物体有规律地缩小这条法则,也就是我们可以用来表现一个视觉景象的固定的框架,古典时代还没有采用。事实上,又过了一千多年它才被运用起来。所以,连最后期、最自由和最大胆的古代艺术作品至少也还保留着我们在叙述埃及绘画时所讨论过的原则的影响。在那条原则的支配下,即使在这里,对单个物体轮廓特征的知识,仍然跟眼睛所见的实际印象同样举足轻重。我们早就认识到,艺术作品的这个性质不应被当成缺陷,被遗憾、被鄙视,因为任何一种风格都有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境界。希腊人冲破早期东方艺术的禁律,走上发现之路,给传统的世界形象增添了越来越多得自于观察的特征。但是他们的作品看起来绝不像一面反映出大自然任何奇特角落的镜子,而是永远带有标志着创造者睿智的印记。

诗歌丨文学丨电影丨艺术

理性的生存,诗意的栖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jj/73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