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国小哥哥小姐姐的热情友好以及环境的沁人心脾已在同行者的诸多优美辞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故在此不做赘述。我尤其想侃侃的是此次赴希腊着汉服与会的感想。
首先想谈的是关于汉服,国人和外国友人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一大早,我和小伙伴去食堂吃早餐,遇见了很多外国友人。如波兰、挪威的小姐姐,她们都用一种羡慕、赞赏的口吻对我们说:“Nicedress!”还有另一个很漂亮的小姐姐,她说:“Howbeautifulyouare!”她的眼神里的惊叹显而易见。当我们跟她介绍这是我们的“traditionaldress”时,在另一阵赞赏之后,她注视着我们身上的汉服,摇了摇头,眼中的失落呼之欲出,”Wedon’thaveourtraditionaldress.”我们只好安慰她一阵,并邀请她来中国,体验汉服文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希腊的奶奶,她激动地搂着我们的肩膀,看着我们,“Thankyouforbringingyourtraditionaldresstous”并且请求和我们合影。当时我的心中盈满了对汉民族服饰文化深深的自豪。
然而,面对汉服,同行的中国人的反应却不如人意——吃完午饭后,一个中国人向我们走来,“你穿的这是啥啊?挺漂亮的,是韩服吗?”他对汉服的无知显而易见——韩服、和服吸取了汉服的元素,以至于和汉服有类似之处。与外国人的赞赏、欢迎相比,国人对汉服的无知是不是显得有点讽刺?
在全中国开始鼓励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时候,汉服又何尝不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国人开始推崇提升民族自信心的时候,汉服又何尝不是一个强大的途径?此次希腊之行,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外国人对汉服最本真的赞美。他们对汉服一无所知,却由衷地觉得它“美”,并且毫不吝惜他们的夸赞之词——“beautifuldress”。而在国内,觉得汉服“美”的人不在多数,而了解汉服、热爱汉服、敢于将汉服穿上街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汉服并不算真正的文化遗产,但汉服在经历了两百六十多年清王朝的打压后,也逃脱不了被人遗忘的厄运。所以,汉服作为一个民族传统的服饰文化的载体,也应该被铭记和传承。对于这一点,国人需要付出切实行动——如主动了解汉服文化,对汉服文化宣传者回以欣赏和支持的目光而非鄙夷和蔑视等。在共同努力下,我们应争取不要让汉服遭受许多流失海外文物的厄运——用外国人的手保护,而国人等失去后再苦苦追回。
曾欢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