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植树节
小九Say:
3月12日,是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动员群众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提倡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
中国的植树节由林学家韩安、凌道扬等倡议设立,最初确定在4月5日清明节。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
今儿可能有很多小伙伴儿无法前往种下一棵树,但是环保意识不分地点、不分早晚。请记得保护树木呦!
本期共读:《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她的评说
龙应台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彷佛微风吹过麦田。从纯真喜悦的“人生三书”之一《孩子你慢慢来》,到坦率得近乎“痛楚”的“人生三书”之二《亲爱的安德烈》,龙应台的写作境界逐渐转往人生的深沉。
《目送》的七十四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or
《目送》令人遗憾地没有超越《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的情怀和高度,只保持在以往的水平,更称不上“思考‘生死大问’的最新强作”。要看这样的作品,去看史铁生《我与地坛》,看余华《活着》,会是更好的选择。这些书带给你思想、观念、胸怀和见地的改变,可能会比《目送》更多、更深刻。
《目送》令人失望地没有摆脱无谓的喟叹、无病的呻吟、隔靴的搔痒、无端的煽情。生活就是生活,柴米油盐、酸甜苦辣,平淡、寻常。不必每个场景都要灌入深沉情感,每件小事都要赋予宏大意义,不必每个细节都上升到“花枝春满、悲欣交集”的境界。
他人的评说各有千秋,然小九觉得,纵是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其文至情至性,比起那些有深刻内涵,需要精读揣摩的文章,浅显易懂的文字可能更能触及读者的心灵,大俗即大雅,好的文章便是雅俗共赏,只有这样,它的读者才不会为年龄所局限而得不到传播与分享。矫情又如何,感性的文章若没有足够深的情,何以成文,文科生出生的小九,泪点比较低,经常会看一些文章哭的稀里哗啦,但是,这并不代表文章催泪,相反,它是在教会我们感恩与责任。
作者简介
龙应台,年2月13日生于中国台湾高雄大寮乡眷村,现代作家、曾为“中华民国文化部部长”。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33岁着手写《野火集》抨击时弊,21天内再版24次,对台湾甚至大陆发生深远的影响。34岁第一次做母亲,自称从此开始上“人生课”,且至今未毕业龙应台“人生三书”《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是这堂“人生课”中的三本“作业”。
小九推语世间有大爱,世间有真美,世间有俗爱,世间也有至善。
希望大家看完它后多多思考,学会做一个有心人,有孝心,有良心,有善心,有爱心,有真心,有诚心……
不问将来,只活当下,做好最好的自己,剩下的,便是相信自己了。世有千万情,不辜不负,谊自存心。
编辑:校区记者团唐紫薇
校准:彭倩倩
爱读书の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