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谁来解释我的现代

△宝藏岩

“在台北都市的边缘,一座小小山头,高高低低满布陋屋,陡峭的山道,歪曲的水沟,乱七八糟的电线……”这个位于台湾大学附近的山头过去类似城中村。这里收留了年流落到台北的人。以这个山村为背景,侯孝贤等台湾导演拍摄了多部电影。在这个荒山坡村,承纳着几代台湾人的旧时记忆。

从边缘地区到频临大兴拆除,群力保护到转型发展,如今居民还在这里,而青年艺术家们也来到这里,传统和现代在宝藏岩都变得很具体。本文摘选年任首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长、美国堪萨斯大学英美文学博士龙应台,在第三届中国建筑思想论坛上“谁来解释我的现代——以台北宝藏岩为例”的讲座内容,听她道来亲身经历的有关宝藏岩改建与改变的真实故事。

宝藏岩:从难民村到文化村的转变

龙应台

年流落到台北的人,有些就来到了台北郊外这个叫做“宝藏岩”的山头,开始就地建棚。除了乡村进城市的城乡移民之外,很多是“老兵”。别忘了,我们惯称为“老兵”的人,在兵荒马乱的当年,可是年华正茂的少年。时代混乱,他们的人生也被错置了。胡正怀先生是宝藏岩住户的一个典型。他的身世是这样的:

年出生在江苏淮阴。12岁那年抗日战争爆发,失学了,之后加入军队,年离乡背井跟着军队辗转到了台湾,最后到了宝藏岩落脚,在这里住了一辈子。年退伍后,他做过铁工,拾过荒,到医院里做过清洁工,这就是他的一生。

宝藏岩这个“化外之地”,也是很多部电影的场景,包括侯孝贤的《再见南国,南国》。

△日治时代的宝藏岩

年,台北市政府将宝藏岩指定为公园用地,所有的违章必须拆除。这样一个在主流文化之外形成自己的次文化的社会边陲,面临现代化迫近的大轮时,应该怎么做?若是依照法律和都市规划的单一规则来看,它别无选择,但是,有没有什么价值,是我们在单一的所谓现代规划之外,也需要一并思考的呢?居民不断地陈情,得不到响应,于是学界开始主动介入。台湾大学城乡所的教授们带领着学生,开始深入地关心这个议题,逐渐形成一种社会运动。

在宝藏岩是拆还是留的辩论前,发生了一件事。年,在台北市中心,有一个预定公园用地,亦即14、15号公园,陈水扁市长用了强势手段进行了拆除,一万多人被搬迁,其中一位老兵以上吊自杀抗议,这件事情对于社会造成非常大的震撼。

年,台北市市长又要竞选了,候选人之一是马英九。学界中的积极分子,如台北市城乡研究所的夏铸九和刘可强教授,他们聚集了学界跟媒体界的力量,让市长候选人签署都市改革支票,承诺要“先安置后拆除”,先补偿、安置,再进行拆除。

△蜿蜒的楼梯延伸至山坡上

年马英九上任台北市长,立即成立了专案小组,以副市长为召集人专案处理宝藏岩事情。年11月,我受马英九的邀请从德国回到台北进入公务体系。上任没多久,夏铸九就带着他的学生找上门来。夏铸九是这样回忆那次会面的:

就在那段时间,马英九决定由欧洲找回龙应台任命为文化局长……我们约她在紫藤庐见面,我们的研究生还对我说,可能要准备两三个钟头来好好说服龙应台。第一个就是宝藏岩,要让久居国外的她知道有这么一回事……等我们报告完了,龙应台当下就说没问题,让我非常震惊,这不是官僚作为。原本要准备两三个钟头,打算说服的话,居然都不需要再啰唆了。简报结束,她就说好,我们就可以散场了。选举的时候,我们可以逼着马英九签字,我们很清楚那是选举的特殊氛围,可是龙应台却觉得理所当然。她做这个判断,证明她对文化是有看法的。(《走过宝藏岩──口述历史》,)

夏铸九说的没错,我对文化是“有看法”的。在他们为宝藏岩来“说服”我的时候,我已经在美国生活了近九年,在欧洲十三年。去欧洲之前,心里对西欧的想象是一个尖端科技发达、高度现代化的地方,但到了德国跟瑞士之后,我非常震撼:奇怪,他们的“现代”怎么会离泥土如此接近?容我借用我《在紫藤庐与星巴克之间》这篇文章的片段来解释这里所谓对文化的“看法”:

在欧洲的长期定居,我只是不断地见证传统的生生不息,生老病死的种种人间的礼仪,比如说什么时辰唱什么歌,用什么颜色送什么花,对什么人用什么词句,井井有条。春夏秋冬的生活阅历,不管是冬天的化装游行以驱鬼的传统传下来的节日,初春的彩绘鸡蛋(复活节),夏至的广场用歌舞来休息,圣诞节的庄严静思与起伏,千年礼乐并不曾因为现代化而消失或怎么样。

无论是罗马、巴黎还是柏林,为了一堵旧时的城墙,为了一条破败的老街或者是教堂,都可能花非常大的成本用高科技不计得失地保留修复,为了保留传统的气质跟氛围。

传统的气质氛围并不是一种肤浅的怀旧情绪,当人的成就像氢气球一样向不可知的无限的高空飞展,传统就是绑着氢气球的那根绳子紧连着土地,它使你仍旧朴实地面对生老病死,它使你仍旧与春花秋月冬雪共同呼吸,它使你的脚仍旧踩得到泥土,你的手摸得到树干,你的眼睛仍旧可以为一首古诗流泪,你的心灵可以和两千年的作者对话。

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

△山坡上的民居

带着这样的理念,夏铸九自然不需要太困难的“说服”工程。接下来才是真正艰难的,就是理念的执行与落实。所有高尚的理想,如果得不到落实,都是空的。我在公务员任内总共三年半,三年半的时间宝藏岩的案子无日无夜不在跟我们相处,每天都在“磨”这个案子,为什么呢?

政府必须合法行事,宝藏岩的保存,牵涉到十多个市府内部的各种问题,譬如:违建聚落如何合法化?(都市计划如何变更?);地上建筑物如何取得使用许可?地质探勘、消防鉴定、建物结构鉴定、挡土墙的稳固、坡地排水的处理、临水区防汛的设施、落石危险的防备;居民安置;再利用计划——成立艺术村的可能做法等等。

公文是要履行的,每一步都花时间和精力。一个公文除了横向的每个相关单位要知会、走完之外,还有从下而上的一层层负责、核准,一层层认定。文化局做了足足两年半的努力,全部到位以后,终于到了最后阶段──要跟市长做简报了,市长拍板,就进入执行阶段。我记得那个市长主持的会议,所有相关一级首长全部到齐,然而原本花了两年半时间协调好的各类问题,现场却又全部变了卦:安全怎么办?消防怎么办?地质结构怎么办?简直就是一个前功尽弃的会。基本上,我这个小局长是跟督导工程的副市长“闹翻”了。我说,如果两年半的功夫都是白费的话,那么全案退回,本局不再办理。

当然,后来峰回路转,再次重新开会,市长最后拍板定案,照我们原来所推动的做,因而有了现在的宝藏岩。回想起来,当时反对的副市长,并不算错,而且他的反对也值得尊敬。他从安全和公平的立场切入,我从突破窠臼和文化弹性的角度争取,这两者本来就是最尖锐的矛盾,不经过碰撞,很可能走偏。

这么详细地说这个例子,是希望让大家知道,决策以及执行的过程有这样大的困难。宝藏岩现在完整保留下来,成为艺术村,而且原来居住在内的老人家们也得以在村内安详终老,这样的结果,是怎么来的?它有居民本身的奔走,有学界和文化界的长期介入,还有总共四任文化局长的接棒。最后,如果没有一个市长的定见,这一切都不可能。宝藏岩是一个非常小的村子,可是它是一个革命性的案例。

△宝藏岩民居

年10月2日宝藏岩变成艺术村,居民在整个山坡结构全部修缮、稳固、翻新之后再回头住进去,同时年轻的艺术家进驻其中一部分空的房子。这样算来,这一个破村保存的努力做了足足20年。

在宝藏岩开村后,我收到一封信,来自当年文化局负责宝藏岩的部属。他说:

老师,

在文化局十年多的日子里,宝藏岩是与我生活最久的伙伴。开村当天,怀着紧张的心情一早到了宝藏岩,忙到晚上近九点。在河堤看着星空,微风徐徐拂面而过时,心中闪过的是您在卸任时,写给我的临别赠言:“把市民放在心中。”

这是在辛苦付出,克服多重困难后的瞬间感受,谢谢您多年前安下的思想种子。下次回来时,让我们相约再去看看宝藏岩,它又变了。

宝藏岩是一个边陲挑战主流成功的例子,也是文化思维突破法规与工程思维的例子,但是,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吗?它圆满吗?一点也不。问题还非常多,比如说,政府作为一个资源分配者,现在还为这个村子编列预算,维持艺术村的运作,也照顾村里的居民,但是这么大的成本投入,是不是还符合社会的公平原则?它要投入到什么程度?此外,宝藏岩是艺术展演区,但到底是谁在看?谁在被看?到此一游的人觉得有所收获,但是住在里头的人是何感受?

△宝藏岩国际艺术村户外广场

传统跟现代怎么接轨?如果我们对传统有一个共同的认知,面对变局来了我们要选择往左、往右、往前面的时候,这个决定是怎么形成的?香港的调景岭是一种选择,一种决定。台北宝藏岩做的是另外一种选择,一种决定。如果说,这两种选择都叫做“现代”,那么其中最细微的分野是什么?

△宝藏岩国际艺术村十字艺廊

我想说的是,能够称为“现代”的,可能不在于建筑或城市的外在面貌,而在于做决定、做选择的那个过程。调景岭的转化和宝藏岩的转化,起点一样,结局两样,核心差别在于,后者是公民的共同决定。有一张照片,特别能说明这个过程:在宝藏岩拍的,最左边是台大刘可强教授,代表学界的社会参与;他后面是侯孝贤,代表文化的渗透;刘可强旁边是当时任公务员的龙应台,代表政府的决策和作为,而我这个官员旁边紧贴着的,是宝藏岩的当地居民——底层的、在地的、庶民的力量。

今天希望和大家共同思索的是:所谓现代,是否并不在于它最后表露出的形态,而在于社会里各个阶层、各个领域深度的碰撞、探索、抗争、辩论,最后形成一个共识。那个过程出来的东西,才有可能真正地涵盖这个社会的深层情感和最真实的集体记忆。在“公民有权解释自己”这个基础上“长”出来的建筑,对我而言,才是有真实意义的“现代”。

有方“沉潜的现代:台湾现当代建筑·第7期(16年4月27日-5月3日)”(点击蓝字可查看招募详情)将由台湾建筑界的权威学者、评论家王俊雄和王增荣带领考察察宝藏岩。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进入报名页面。

编辑

王箫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走向公民建筑》(第二辑—)(南方都市报[著],广西理想国出版社)。如需转载本文请通过后台取得授权。

投稿邮箱

media

archiposition.







































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
中科白殿疯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ly/21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