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里有些事,就是不能蹉跎》
文图
Y°君
(伴着音乐阅读,会更有感觉噢~)
所谓父母
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
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题记
(选自龙应台写给大儿子的一本书《亲爱的安德烈》)
7月22日
作为深圳读书会义工团新媒体组的一员
随小伙伴赴香港听了一场台湾作家龙应台(女)的讲座
今年的香港书展主题
关于“爱情”
龙应台老师与她的新书——《天长地久》
乍眼一看,我以为这是一本与主题息息相关的书
但是,它却是关于她与她母亲的故事~
美君是她母亲的名字
现场座无虚席,三千人~
她说,她今天这场讲座的目的是
要在座的三千位读者从这走出去以后
对这本书的理解和其他人不一样
而关于这本书,待Y°君缓缓道来~
1
“每个人的父母都是沙漠玫瑰”
一个国家是否幸福,要看它的乡村是否幸福。
随着一句震撼到我心灵的话到来,龙应台老师开了她的金口
龙应台老师温柔,笃定,浑厚,优雅的声音,传入耳中~
从去年起
她带着失忆症的老母亲搬去了台湾的潮州的某个小村庄疗养
她讲了一个在以色列时发生的小故事
一位以色列友人赠送了她一把干草,说这种草叫“沙漠玫瑰”
龙应台一脸错愕的表情,认为这位朋友有点奇怪
但是她还是带回家了,找了个盘子,装了点水就没再理会
几天过去后,她再瞅那堆草,竟然开出了玫瑰形状的花儿
一瞬间,她感觉这堆草很伟大,很美丽
可是有一天某个朋友来玩,看到那堆尚未成型的沙漠玫瑰
说了句“什么玩意儿啊,真丑!”
她顿时感悟到:
你必须知道一件事物的一开始的模样
你才会知道它后来的美好
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写过一句话:
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说到这里,就可以为你解读一个疑问
这本书“天长地久”里,写的都是关于她母亲
可为何龙应台没有叫一句母亲,或者妈妈
而是直呼其大名——美君呢?
因为,她看到了她的母亲
也是从牙牙学语的小朋友渐渐成长到如今年过八旬的老人
她看到了,她的母亲,是一个人
从少女,到女人,到老人的个体
所以,她认为,这是对母亲独立人格的最好尊重
2
“最好的现世报是你自己做了母亲”
首先,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现世报这个词的含义
应该有读者跟我一样,是第一次听这个词吧?哈哈
(原谅Y°君才疏学浅)
含义是指
人做了坏事就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做善恶之事,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也就是“善以善待,恶以恶待”
(来源儒家思想)
龙应台提到
在她老母亲得失忆症之前,她只会考虑到她要给儿子什么,想与她儿子成为朋友,陪他玩耍
可她却从来没考虑过,她身后的老母亲是否需要她做朋友,需要她的陪伴
可等她意识到以后,美君已经不认得她了
而天长地久这本书,龙应台说,她最希望20多岁的人看~
记得那天讲座,我旁边坐了一对同样从深圳赶来的母女
我看到她一直拿着龙应台的“天长地久”读给她9岁的女儿听
一边听着龙应台的发表,一边泪眼婆娑地对她女儿说:
这是一本写给妈妈的书,你长大后,还愿意做妈妈的女朋友吗?
后来,她发了个朋友圈,写了一句
“**,我会是你的美君吗?”
一位感情多么细腻而脆弱的母亲呐~
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只有自己当了妈妈
才能真正体会那种充满对下一代的期许的感受吧
龙应台说,这世上有很多人为爱情而写书,可又多少是会为妈妈写书的人
她说,希望每个人回家后都能听听父母口头叙述那些过去
我是个很喜欢听妈妈讲她小时候
年轻的时候,怀我的时候,陪我长大的种种故事
还记得小时候我母亲会经常放一首歌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有的时候,你会发现
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
一旦打开
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
所以,也许长辈们不会愿意告诉你,过去的一些事情
毕竟,上一代人,可能会有一个不敢打开的黑盒子
对于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向对方打开内心
其实是羞辱了自己,并无意义
所以如果要打开,必须找到一把钥匙
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
人如果能看到对方的受伤,你的仇恨就会减少
——选自于龙应台的书《大江大海》
龙应台说,
所有看不见的东西,心都能看得见
就像玫瑰花枯萎了,但是它的香气在你的心里
我想,一切摸不着,看不见的,才是最珍贵的吧~
比如,回忆,比如,理解
3
“以90公分对90公分的视觉看待你的亲人”
龙应台讲述了一个她的小儿子(3岁)的有趣故事
一天,她的小儿子在家玩耍,突然门铃响了
他跑去开门,然后对龙应台说了句
“妈妈,隔壁的腊肠狗带着美国人来了”
龙应台听着小儿子的言语,先是一愣
因为正常思维是,人带着小狗来
后来她细想后领悟到
对于她只有90公分的小儿子来说,开门后首先看到的
是那条只有50公分的腊肠狗,然后再是公分的美国人
所以,从那以后
她懂得了,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
两代之间除了有理解和疼惜之外
还要有平等的,空间的尊重
4
“每一寸时光,都让它润物无声吧”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
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选自于龙应台的《目送》
现场有个读者提了个问题,大致内容是:
“在外漂泊多年,我渐渐感觉,其实父母是希望孩子回家乡,陪伴在左右的。可是,我自己还没实现自己的梦想,我认为老家再也回不去了,请问这该怎么办?”
龙应台回答道: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教育是双向的
更确切地说,其实父母是需要被子女教育的
年轻人就应该往前冲,所以父母应该被子女早教育
你要对你家人说:
妈,我必须要让自己的生活丰满到一定程度
所以虽然很残酷,但你必须接受我朝着远方
我知道你需要我,但我不可回头
而每个人的区别在于
是不是对时间的流逝有一种自觉,是不是懂得真正的陪伴
比如,你在陪伴的时候,不是玩手机,而是静静她说说话
我想起香港中文大学人文学科教授,朦胧派诗人北岛在《城门开》里写的一句话
父亲说:“人生就是个接送。”
龙应台说:
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
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就像我之前录过的一篇文章,进不去的他乡,回不去的故乡
(点击斜体字下划线可跳转页面,听这篇文章,Y°配音)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
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
物走星移
我想
你能做的
就是抓紧每一寸还来得及的时光,不轻易蹉跎了岁月
最后
龙应台老师说了两段我难以忘怀的话作为总结
其一
你永远不知道你在何时,
会与自己的母亲,或者自己的孩子,不再在同一个屋檐下长久地生活
因为,这个世界没有真正的天长地久
你必须把你的片刻当做天长地久
这才是所谓的天长地久
(图为龙应台和她母亲并排在潮州的家里坐着)
其二
我们这代人
还可以做的努力是什么?
是人的心与心的深层次的理解和包容
因为,只有文字的力量和情感的真诚
才能穿越社会与社会不可逾越的高墙
整本书唯一谈到爱情的地方
是她描述她某个亲人的爱情
等了对方50年,都未结婚
而在50年后,再次相遇的时候
只问了一句:
“卿佳不?”
(你好吗)
我也想问你一句
“卿佳不”
26岁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