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学者龙应台在香港大学做《大学问:一首歌,一个时代》演讲时,发生了个小插曲:全场大合唱了歌曲《我的祖国》,引发网友的热议。
昨日,龙应台发表了文章《大河就是大河》,回应了这件事:“原以为大陆人之间会有代沟,也许年轻人不太会唱,但是发现年轻人一样纯熟地唱;原以为港人可能不太会,发现港人能唱的也很多。”
但是,这首歌里的“大河”真不只是大河,“稻浪”也不只是稻浪呀。
回顾这首由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
《我的祖国》的歌词↓
乔羽老先生曾讲述他写这段词的初衷:“为残酷的战争片配一曲不太残酷的歌,是想用美好的东西,唤起人们对以后生活的希望。”
于是他用“稻花”、“艄公”、“白帆”,这些当年在长江见到的景象,写成了这首歌。“不管你是哪里的人,家门口总会有条河,只要一想起家,就会想起这条河。”
为什么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的祖国》这首歌依然有如此的感染力,甚至能在两岸青年团体中得以传唱,网友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
视频回顾
10月7日,龙应台在香港大学发表名为《大学问:一首歌,一个时代》的演讲。讲座中,她问现场观众:“你有一首启蒙的歌吗?”
香港浸会大学的副校长周伟立拿到话筒后回答:“我想是我进大学的时候,好多师兄带我们唱的《我的祖国》。”
龙应台问:“真的?《我的祖国》怎么唱?”
随即,听众席上有个微弱的声音起了个头:“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渐渐地,更多的听众开始加入,连唱了5句,最后变成了一场全场大合唱......
在之后的问答环节,龙应台回答学生提问时,说起什么叫经典歌曲。
另一名学生站起来说道:“我可以说,在我的过去的二十年,我的启蒙歌曲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网友纷纷表示,听到这段全场大合唱,泪目了......
还有网友在脸书留言:
香港媒体12月14日播出了这场讲座:
我在现场(xhswzxc)综合
资料来源:中新网、南方周末、环球时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