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孩子还小的时候,做父母的心气总会容易特别高:
不到4个月,偶然间发了个类似“mama”的音,我们会惊呼Ta是个语言天才;
刚过1岁,就能原地和着音乐上下弯腿,我们就断言Ta有艺术细胞;
还没到2岁生日,就能骑着踏行车滑得倍儿溜,这简直就是干体育的料儿……
可忽然有一天,这个一直被我们认为聪明伶俐天赋异禀的孩子,或早或晚,或多或少,慢慢地好像突然光芒不复从前,尤其站在“别人家孩子”身边,开始变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这时,要如何接受一个也许真的不够优秀,甚至平庸的孩子?
今天是儿童节,就来跟你分享一个故事。
突然发现,
我的孩子竟是人群中最平庸的那个…
文
许述乔
来源
常青藤爸爸(ivydad_ivydad)
家有两女,一个还小,懵懵懂懂,一个明年就要上学了。
大女儿柔柔上的是一个还不错的幼儿园,现在会认一些字,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还可以进行日常的英文对话。平时她上了几个兴趣班,画画、围棋、舞蹈、滑冰、钢琴——真的是“兴趣”班,每一个班她都上得兴致勃勃。
这一切,我一直觉得挺美好,就踏实等着孩子到了年龄,去上划片内的公立小学。
直到几个月前,我感受到“别人家孩子”带来的那股劲风……
01
我才知道,涵涵因为在幼儿园期间表现优异,被推优将要去上全市排名顶尖的老牌小学;
我才知道,果果才刚六岁,这个暑假将考钢琴五级;
我才知道,雯雯不但会英文对话,还能读相当于美国小学二年级的课本;
我才知道,当当已经在学某思上了一年的课,还参加杯赛拿了名次;
我才知道,美美、悠悠、依依,都已经参加了芭蕾考级并且通过了;
我才知道,然然可以连续拍皮球个、跳绳10下;
我才知道,只比柔柔大几个月的朵朵,花样滑已经可以做一周跳
……
放眼看别人,我吃惊得说不出话来;再回头看柔柔,这个原先让我觉得又聪明又可爱的姑娘,似乎一下失去了光彩。
每次和妈妈们聊天,听着别人列举自家孩子的长项,我哑口无言,不知道可以把柔柔的哪个方面拿出来分享。明明从小,我们也很注重她的教育,创造了各种好的条件,可原先觉得挺不错的技能,怎么一下子就变得平淡无奇了呢。
一直扎在全英文幼儿园又如何?她只会最简单的日常对话,词汇量又很有限,稍微难点儿就听不懂;
画画班续过两次费又如何?涂涂抹抹她很喜欢,每次都全情投入地上课,弄得一脸一手的颜色,可画作经常歪歪扭扭,和别的妈妈朋友圈晒的作品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找了名师学弹琴又如何?虽然大部分时候开开心心、小部分时候不情不愿地每天坚持练习,可练来练去还在弹最简单的练习曲,比她晚开始学琴的孩子都已经在弹更难的曲子了;
围棋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似乎每次上课淘气比学习更多;
跳舞是她的最爱,可是一直也没有很好地系统练习,加上天生动作不协调,虽然总是非常认真,舞姿却并不优美;
至于滑冰,冰场上就属她最开心,可也就属她滑得最踉跄
……
不会写字、不会读英文、不会做20以上的加减法,没有考级、没有比赛、没有任何证书,加上性格敏感,这个“身无长物”的姑娘似乎一无是处,扔在人堆里,一下子就能找不到了。
02
应该说我还算是一个很理性的妈妈,从未觉得我的女儿格外优秀,也从未对她寄予多么高的期望。我一直觉得,孩子差不多就好,不用太好,也不至于太差。
然而,我突然发现,似乎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比柔柔棒,更可怕的是,这并不是因为我们挥霍了大把时间用来游戏,并没有。我们也上课、练习,而且平心而论,我觉得她练习得还是挺认真的。同样上课、同样练习,为什么别的孩子取得的成绩,我们一点儿也没有得到呢?
说不焦虑,那是假的。
于是,我给还在上中班的柔柔制定了学习计划。要追赶的东西太多,我们每天挑不同的重点轮换学。
我开始盯着她练琴,弹一遍记一次,弹五遍画个正字,一首曲子必须弹够至少十遍,再弹下一首;
我们开始认字,我督促她试着自己把绘本读出来;
我们不再把古诗当做闲来无事、走路散步时的随口吟唱,而是认认真真地背诵,诗名、作者、正文,一个不能少;
我们在家做“幼儿算术一百题”,做完了我批改;
我们买了跳绳,从幼儿园回来就在楼下小广场练习……
感觉生活似乎换了一个节奏,我每天不停地追在柔柔后面,催促她、监督她,因为一个任务没有完成,我们可能就没时间进行下一个任务了。说实话,我挺累的。一直要生拉硬拽着孩子,去追那些deadline。
柔柔挺乖,也挺配合,这点我挺感动。有时她自己会提醒我,“妈妈我该做数学的任务了,还没做呢。”或者和我商量,“妈妈,太困了,这首曲子可以明天弹吗?”——有一次,因为没睡午觉,下午练琴的时候,她弹着弹着就头一歪趴在琴上睡着了。
但她的变化也挺明显的,与以前兴致勃勃的“女神经”比起来,她变得无精打采,对曾经感兴趣的课外班也没那么大兴趣了,练琴要再三再四地催着她才去,甚至和我说“不想学围棋了”。真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在这种别别扭扭的、勉勉强强的气氛里完成着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孩子累,我也累,老二也没有时间管了——直到有一天,一直远离“鸡血圈”的柔柔爸爸看不下去了,他说:“你这都是图什么啊?”
对啊,我图什么?一道闪电划过内心,我想了整整两个晚上。
03
我图什么?图孩子不比别人差。然后呢?
山外青山。我会看到更优秀的孩子,我会更加不甘。我还会因为我们已经如此努力却依然不如别人而更有挫败感。
自从开始有计划的学习任务,我们得到了什么?
孩子认的字多了,会背的古诗多了,数学题做得更快了……
但我们又失去了什么?
户外活动的时间少了;绘本和故事书读得少了;各种玩具都几乎没工夫玩了;连小姐妹俩一起游戏的时间都被大大压缩了;
还有那些更难以量化的:
柔柔对围棋的兴趣降低了、弹钢琴不自觉自愿了、拿起数学本就玩弄橡皮……
最让我心痛的是:被我吼的时候她不开心的眼神、刚要和妹妹滚在一起却被我拉回到认字本上——和妈妈和家人一起欢笑玩闹,难道不是对一个五岁多女孩来说最有价值的部分吗?她无法再和以前一样,从画画、围棋、钢琴里感受到同样多的快乐。丧失对事物的热爱、不复感受快乐,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损失吗?
折腾了好几个月,回头看,却似乎是得不偿失。我自诩是一个科学育儿的妈妈、一个“淡定”的妈妈,可是为什么这次我不淡定了呢?
我知道自己的孩子没有天赋异禀,也不期待她出类拔萃,但我从未希望她泯然众人——没有任何一个父母希望。所以,当我环顾四周,意识到她可能真的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孩子时,我失去了理智……
感谢柔柔爸爸,他提醒了我。
04
孩子既可能是一个优秀的人,也可能是一个极其平凡的甚至稍微垫底儿的人。这样的现实,对家长而言无疑是痛苦的;但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则可以把我们从焦虑中解放出来,把孩子从“苦难”中解脱出来。
感受快乐的能力,享受生命的光彩,是你最应该习得的技能。
如果你是一个平庸的小孩,远离璀璨的舞台、闪亮的奖牌,你将成为台下鼓掌的观众;有一份平庸的工作,换取一份简单却无法奢华的生活;度过最平凡的职场生涯,到年龄退休,一生默默无闻、波澜不惊。
——可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我开始想,如果柔柔真的是一个最平庸不过的小孩,似乎并没有那么不堪。
如果你是一个平庸的小孩,你坐在钢琴前,弹奏着一首不那么惊艳、至多只能说是完整的练习曲,你停下来,告诉我:“妈妈我喜欢这首曲子,它很美”;如果你是一个平庸的小孩,你在学校考了无人喝彩的分数,你考上普普通通的大学,但你热情、真诚,你走过的每一段路,都交到了知心的朋友。
我终于明白,我该给你的是什么。
教你算术、认字、学英语、下棋、弹琴?老师才是专业的,妈妈愿意在课后帮助你。
我要给你的,比这更多更重要——我要你成为一个可爱的人。
我给你健康的生活环境,我给你求学的机会;
我给你善待自己的感情,和关心别人的心;
我教给你自律精神、自我约束和有韧性的意志;
我要让你爱你的生活、你的家庭;
我要你有一颗平淡的心,如果你成功了,你依然平易近人;如果你成为了一个最普通的人,你也一样享受生活,懂得爱自己、爱他人。
我要你成为自尊、自律、自爱的女孩。
如果真的能得到以上这些品质,那我就是成功的妈妈,你也是我最骄傲的女儿,我对你无愧于心。
05
人生百年,一般十几岁二十岁离家求学、谋生,加上前三年懵懂,后几年叛逆,能有记忆的、“和平”地与父母共处的时间,其实也就区区几年。
这几年,怎么样才能跟孩子一起愉快地度过?这一份愉快,不是我放纵你肆意的玩耍,也不是我为了你的成绩、证书与你斗智斗勇,而是我希望用我的经验和感知,培养你成熟、美好、独立的心灵。以后放手,你出人头地也好,你泯然众人也罢,我都坦然接受,因为我知道你会有内心的平静,你的生活会幸福。
世界太美,时间太短,我们一起看。
《亲爱的安德烈》
龙应台安德烈合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年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返回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龙应台一定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
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为读者弭平代沟、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
《亲爱的安德烈》语录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你不用道歉,我明白我不是你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个阶段,早就过去了。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我猜想要等足足二十年以后,你才会回过头来,开始注视这没有声音的老屋,发现它。
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各人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才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越走越压抑。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孤独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越走越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
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也不必了。虽然心中有爱,但是爱,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着彼此却互不认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
农村中长大的孩子,会接触更真实的社会,接触更丰富的生活,会感受到人间的各种悲欢离合。所以更能形成那种原始的,正面的价值观——”那“愚昧无知”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力,悲悯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嚣张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
什么样的工作比较可能给你快乐?第一,给你意义;第二,给你时间。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使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充分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如果你年轻却不激进,那么你就是个没心的人;如果你老了却不保守,你就是个没脑的人。
生活是抑郁的,人生是浪费的,可如果拉长来看,却是在抑郁中逐渐成熟,在浪费中逐渐累积能量。因为,经验过压迫的人更认识自由的脆弱,更珍惜自由的难得。你没发现,经过纳粹历史的德国人就比一向和平的瑞士人深沉一点吗?
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我担心的不是你职业的贵贱、金钱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是,你的工作能给你多少自由?“性、爱、摇滚乐”是少年清狂时的自由概念,一种反叛的手势;走进人生的丛林之后,自由却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时间在闪避道上荆棘。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大树,有大树的长达;小草,有小草的长法。这世上大部分的人,都是小草。你不是孤独的。
母亲想念成长的孩子,总是单向的;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奔向他人生的愿景,眼睛热切望着前方,母亲只能在后头张望他越来越小的背影,揣摩,那地平线有多远,有多长,怎么一下子,就看不见了。
一半的人在赞美我的同时,总有另外一半的人在批判我。我有充分机会学习如何“宠辱不惊”。至于人们的“期待”,那是一种你自己必须学会去“抵御”的东西,因为那个东西是最容易把你绑死的圈套。不知道就不要说话,傻就不装聪明。你现在明白为何我推掉几乎所有的演讲、座谈、上电视的邀请吧?我本来就没那么多知识和智能可以天天去讲。
无法表达自己的人──不论是由于贫穷,或是由于不自由,或者单单因为自己心灵的封闭,而无法表达自己的人,我最同情。因为我觉得,人生最核心的“目的”──如果我们敢用这种字眼的话,其实就是自我的表达。
特别鸣谢
江苏省慈善总会郑钢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