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媒体人李宗陶重回南方人物周刊出任总

如何治疗白癜风土方 http://m.39.net/pf/a_4790073.html

今日发现,最新一期的《南方人物周刊》版权页上,出现了一个久违的名字:李宗陶。

这个名字,《南方人物周刊》的老读者,一定不陌生。在年离开之前,李宗陶在人物周刊写了大量的文化人物报道,陈丹青、龙应台、林青霞……几乎老一辈的文化人物都采过,其中部分报道还被编成合集《思虑中国》。

李宗陶年进入《南方人物周刊》直至年离开。这期间,也是传统媒体最后的黄金时代。《南方人物周刊》写文化有李宗陶,写娱乐有易立竞、吴虹飞,都是台柱子一般的记者。

当时南方报业几家媒体都有几位文化娱乐领域的大牛,南方周末有夏榆、石岩、袁蕾,南方都市报有着国内日报中最强大文化副刊团队。现在还留在媒体做新闻的,已经不足一二。好像石岩还在南周,但是稿子写得不多了。

年,李宗陶前往南方报业集团旗下的一份艺术类杂志《艺术风尚》担任总主笔。离开前,她已经是人物周刊的高级主笔了。

而很少有人知道,李宗陶大学学的是微生物发酵工程专业。毕业后分到杭州一家制药厂工作。没多久便辞职,此后在外企工作过一年。

李宗陶年进入媒体行业,第一站是《浙江商报》,开始做了一段时间编辑,后来被安排去写新闻,但是喜欢写华尔街体的报道,而那种报道,在日报是没有什么空间的,日报追求的是短平快。年,李宗陶加入初创的《都市快报》,开始跑文化报道,后来又去跑市政府新闻,写了不少省市领导的特稿,还获得过浙江省、杭州市的好新闻奖。那个时候,她已经有写大稿子的野心,

做了两三年之后,老是待在一个城市,感觉有些闷。总想全国各地跑,去写大稿子。无锡日报《人生之书慢慢写》

年,李宗陶加入上海的《新民周刊》。因为杂志的出版周期,她终于有机会去写那些需要花费时间和心力的大稿子了。

年到年,李宗陶有机会去美国学习了一年,从美国回来后,她加入了《南方人物周刊》。正是在这家杂志,她通过大量高质量的报道,思想者访谈、人物特稿、历史题材……赢得了自己职业上的声誉,也为杂志在文化报道领域打下行业声誉。《官员龙应台》《赵本山的江湖》百年家族系列中的《曾国藩家族》《袁世凯家族》,她的触角不仅是文化领域人物,还写下了《中国制造:欲望时代的干露露们》这样的报道。

年之后,有关李宗陶的消息相对少了一些。

比如在好友关军的邀请下,在网易人间平台推出了她在杂志期间利用业余时间跟踪采访的非虚构作品《毒祭》。

年,凭借《毒祭》一文获得腾讯书院的年度非虚构作者。那几年,非虚构的概念还不像现在这么火热。

年,李宗陶做客拙见演讲。

我说,常常见太多的人,说太多的话,我都能感觉到心神的微微涣散,一个人的时候我抖他一抖,将那些浮着的东西抖落,将自己重新凝聚。年的时候我就说,我其实是跟着自己的性情在走,用自己舒服的方式在写,不想被这个潮流卷着走、推着走。我借一句金句就是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但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拙》见演讲

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自己的人生比较重要的决定。我决定还是要留在传统媒体,打造一个小小的、安静的,一个苟活的平台,继续我们的长文章的写作,继续我们非虚构报道的写作。我就是让他活着,我想看一看这一波的所谓的新媒体热潮会不会过去。

《拙见》演讲

这次演讲的题目,叫做《做太阳》。重回老东家之后,她的职务是总主笔。期待李老师接下来的报道。

如今,对一份杂志或者报纸来说,有着这样的资历和声誉的记者,实在太少了。曾经她优秀的同行们,不是下海创业,就是转行进了新媒体企业,或者干脆去了企业。能够留守阵地,继续采访写作的记者,真的如金子般珍贵。

参考资料:

人生之书慢慢写无锡日报年12月25日

做太阳拙见演讲

纪录片《生而为媒》

还是熊掌

爸,奶粉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ly/51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