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击
上
方
关
注
文
明
和我们一起看文明知中国走世界《关于化学的专著》一书中的实验器具,年。炼金术通常被视为现代化学的前身。炼金术是以追求精神不朽为底色、熔铸工艺精神的科学。大部分人认为炼金术是一个边缘性的话题,但它实际上是一种对全世界的艺术实践和表达都产生了影响的主流技术和视野。炼金术可以说是纺织和取火之后,人类最重要的发明,对后世的贡献不可小觑。
淬火成金:炼金术的艺术
文、图/盖蒂博物馆(TheGettyMuseum)
翻译/丁洁雯
长久以来披着神秘外衣的炼金术,曾被认为是最高等级的技艺。它反映了人类从很早时候开始就希图探索和理解奇迹、物质和自然规律的渴望。这一过程如同万花筒,融汇了想象、好奇心、学问、魔法、科学、哲学和化学。
炼金术源于欧亚大陆的古典时期,之后通过伊斯兰教的传播和中亚丝绸之路,突破物理条件的限制、通过跨文化的智力交流达到中世纪的欧洲,最后在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达到黄金时代。
■罗马神话中的雄辩之神墨丘利,在希腊神话中被称为赫尔墨斯,荷兰,~年。赫尔墨斯之术被认为就是炼金术之道。
炼金术横跨艺术、科学和自然哲学等领域,被证明在艺术的物质性和创造性表达双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古代的雕塑,还是中世纪具有装饰性的手稿,抑或欧洲文艺复兴以至今日的绘画、印刷品和各种媒介当中,都能见到它华丽的身影。
直到今天,炼金术的精神仍然不时地在当代的艺术表达和技术新潮流中灵光乍现,它对于人工合成物的喜好也反映在现代的艺术工艺之中:从工业时代的彩色套版印刷术到被夸饰为自然终极镜像制造者的摄影术和用于数字世界的液晶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炼金术士从第七封印之书中揭示世间的秘密,瑞普利卷轴,英国,年。
炼金术的诞生:赫尔墨斯之道
炼金术起源于希腊—罗马时期的埃及,此时的一些文物反映了炼金术理论和技术,比如公元2世纪用红铅绘制的木乃伊肖像画,还有既可用于医疗也可用于艺术创作的综合性颜料。
希腊哲学的物质观和四元素说与古埃及追求不朽的神圣思想相互融合,落地于古城亚历山大,在这里诞生了赫尔墨斯·特里斯墨吉斯特斯(HermesTrismegistos)的传说,据传他是寓言《赫尔墨斯文集》(CorpusHermeticum)的作者,这本书提供了炼金术理论的哲学蓝本。此书以希腊语写成,大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到4世纪。它的大部分教义来自埃及的神圣科学,同时混合了新柏拉图主义、琐罗亚斯德教、诺斯替教和犹太教的诸多因素。所谓“赫尔墨斯之道”,它的关键议题是“我如何能够知道神”,书中认为仅有理性并不足够,还需要诉诸直觉,由此区分出认识和灵知两种知识。从中,不难发现炼金术所希望探索的是人、世界和神的本质,其终极目的是通过创造、发现来追求不朽。不仅在埃及和希腊,炼金术的思想还通过物质和技术在地中海、中东、印度、中国之间沿着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的流动而传播出去,由此诞生了模仿珍贵石头和宝石特性的闪亮的玻璃,以及用神秘金属水银制造综合黄金或者镀金的科学。
■赫尔墨斯正在向托勒密传授宇宙之道,东地中海地区,公元~年。
炼金术士孜孜以求的是解密创造本身的性质,尽自己的想象极限去尝试掌握自然的奥秘。在文艺复兴时期,很多书籍都将神圣的创造行为与手工艺人或者艺术家的行为相比拟,将艺术家或炼金术士的创造性视为几个世纪以来关于炼金术技艺的范围和合法性争论的主要动力和灵感。也是在此时,炼金术在欧洲达到它的黄金时代。
■蒸馏,选自《炼金术的程序》一书,年。
炼金术和艺术创造:从工艺到表达
实践炼金术以及它对科学和精神领域的关切对于艺术实践和表达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神秘的、手绘的20英尺长的瑞普利卷轴(RipleyScroll),是18世纪以天主教牧师和诗人乔治·瑞普利(RipleyScroll)署名的一份手稿。这份不寻常的艺术手稿中,充满了富有想象力的寓言符号,描绘了炼金术的器具和哲人石的炼制过程。
■艺术和自然之镜,选自《炼金术中的艺术和自然之境》一书,年。
炼金术关于色彩的综合生产技术在中世纪和人文主义的欧洲成为艺术用具工业生产的支柱,其中最重要的是水银硫化物:朱砂红。朱砂红经常被炼金术的文本描绘为哲人石的颜色。炼金术士不仅调制出七彩之色,还对玻璃、墨、染料、油画颜料、彩釉的生产和冶金技术都产生了影响,他们的实验同时激发了通过艺术进行科学表达的想象系统。比如用雌雄同体的形象或者“化学合婚”来描绘化学反应——这种隐喻在欧洲和中国的艺术中都有提及,同时还有其他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被描述为龙、狮子、鸟甚至是实验容器中的迷你人。接近造物者的欲望,促使炼金术士创造和精心编织出种种艺术作品,透过炼金术的镜头来理解整个宇宙,从天空的运行直至人类自身的命运。
■蒸馏的寓言,选自《炼金术的程序》一书,年。
其中一些炼金术技术属于专业炼金术士的实验室,另外一些简单的炼金术技术则可以被一般的艺术家、手工艺人或者药剂师所复制。在文艺复兴时代,日记中夹杂笔记和图表十分寻常,因而在艺术和医药领域所出版的这些秘密之书不但滋养了艺术家,同时也滋养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各种各样“创造”的人们,比如出版于年的威尼斯的伊莎贝拉·科特斯(IsabellaCortese)的秘密之书就是一本关于厨房中的炼金术著作。还有艺术家汉斯·汉伯格(HansHanberg)和弗朗西斯科·卡奇诺(FrancescoBoccaccino)的日记,其中就包含火炉设计、实验室笔记,甚至还有一些意外的污损和烤焦的痕迹。
■身体作为炼金实验室,选自《物质的秘密》一书,年。炼金术是一种解释和创造的欲望,它希望在物质和精神领域都创生出“黄金”。
炼金术的实验精神:新技术的持续灵感来源
炼金术的实验精神一直持续地给予从文艺复兴直至启蒙运动以来各种新创造以灵感,由此所获得的技术进步又反过来持续地催生人的想象力。炼金术士试图掌控矿产和帝国其他物质资源的欲望,促使统治者的技术治国野心因地理大发现和未开发的自然资源的丰富而膨胀。赞助人的愿望并不只是简单地想要获得黄金,炼金术的目的还包括获得完美的灵魂、修复创伤和解除疾病,甚至是希望按照宇宙的智慧秩序来设计出社会乌托邦。
■作为自然之境的艺术,选自《更伟大和更基本的宇宙的历史》一书,年。
即使是在炼金术已经演变成化学的今天,炼金术的精神也一样渗透进工业时代之中。拜耳公司从石油垃圾中提取出苯胺煤焦油,同时还研发出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止痛药—吗啡。塑料的发明也更新了炼金术模仿自然的意愿,它对牛角、象牙和宝石等材质的模仿,可以制造出从服饰珠宝到医疗器械一切产品。年液晶的发现,更是激发科学图解师恩斯特·赫克尔(ErnstHaeckel)绘制出《晶体灵魂》(Kristallseelen)一书。这种神奇的物质形式,虽然并不具备生命却可以流动,并对刺激作出反应,简直可以视为由神圣造物主所能设想出的各种物质形态融合的最佳形态。
■达芬奇手稿中所绘制的物质结构。
精彩版式呈现
本文原刊载于《文明》杂志年02期永不终结的福尔摩斯身穿黑色长风衣、头戴猎鹿帽、抽着烟斗是这位维多利亚时代大侦探的经典形象。拯救伦敦于危难的福尔摩斯,坐在断了一半的伦敦桥栏上,下面货轮三三两两,正吐着黑烟于泰晤士河上徜徉。西方天文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兴衰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一直由皇家垄断。这种垄断局面直到明代后期才开始被打破,而进入清代之后,随着西方天文学在清代取得官方地位,中国一度非常接近欧洲的天文学前沿。版权声明《文明》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