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时期亚历山大人物形象为何一直在变化

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是马其顿王国的国王,一生短暂而辉煌,可以用传奇二字来形容。他年纪尚小,但野心很大,想要统一整个希腊,甚至是整个世界。

曾纵横亚非拉几大洲,打下了一个强大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没有辜负自己的野心,以他高明的军事技能,一次次将敌军逼退,大获全胜。

她是世界古代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西方历史上四大军事统帅之首。

亚历山大从小就认为认为自己的国民与希腊人一样,是具有智慧和才能的,是同样值得尊敬的。

因此他产生了融帝国的两部分于一体的设想,鼓励民族间通婚,倡导民族间地位平等,不仅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同时也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亚历山大大帝生平经历

亚历山大少年时师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16岁时代父统治马其顿,面对当时的一系列内外困局,他能够迅速平定内乱,击败外部各种的敌对势力,还将希腊全境统一,很有能力。

公元前年,他率军向东入侵,大破波斯帝国军,横扫小亚细亚、中东及伊朗高原,不费一兵一卒而占领埃及全境,年吞并波斯帝国,后又转战中亚,继续南征印度。

截止至前年西撤为止,亚历山大在13年内征服了近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西起希腊东到的大帝国,也将马其顿变成了当时领土面积最大的帝国。

公元前年,在巴比伦病逝,年仅33岁。

改良马其顿方阵

在历史上有很多的方阵,罗马军团方阵、西班牙大方阵、瑞士超长枪方阵、古斯塔夫方阵等都曾称雄一时,中国古代也在很早就有了方阵,而最有名的方阵就是马其顿方阵,是步兵作战采用的一种队形,可以对较为混乱的敌人进行很好的防御与击杀。

马其顿方阵是马其顿最精锐的军队,是以希腊人的方阵战术为基础而演变的,战斗力很强,分为常备兵、轻装步兵、骑兵、辅助兵,他们相互配合。

亚历山大大帝自小拜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老师,在年轻时就展现出出色的军事天赋,他即位后把马其顿方阵加以改良并不断优化,使马其顿方阵达到顶峰,成为马其顿乃至当时世界最精良的军队,横扫了无数敌人。

马其顿方阵靠的是配合,只有相互之间配合才能发挥更强的力量。

常备兵是马其顿方阵的基础,数量最多,装备很多兵器,主要兵器是长矛,有一米左右,这些密密麻麻的长矛组成一支移动的矛墙冲向敌人,令人望而生畏,能够以完整的横队对敌人造成最重的伤害;

轻装步兵负责掩护配合方阵;骑兵由年轻贵族组成,负责掩护放着侧翼;辅助兵负责攻击敌人,减少方阵冲锋的压力,冲散敌人后也负责击杀散乱的敌人。

马其顿方阵最重要的就是靠这些兵种的配合,保护侧翼和后方很重要,因为一旦让敌人冲进阵内,扛着长矛的士兵的就无法抵抗,只能任人宰杀。

亚历山大大帝的战术

亚历山大大帝擅于灵活地利用地形和战术,他将马其顿方阵不断地改良、完善,这才使其战无不胜,越战越强。

马其顿方阵遇到的弓箭阻击数不胜数,其他各种标枪、投镖、投石、战车、放火、陷坑、埋树桩等攻击拦截也是数不胜数,亚历山大大帝总是用不同的战术进行化解,灵活用兵,不单单是只依靠一昧的强攻。

征服色雷斯人

亚历山大大帝即位初,首先征服的是色雷斯人。色雷斯人以骁勇善战闻名,亚历山大要攻打色雷斯人时,提前不仅可以防守还可以很好的进行斩杀。

亚历山大的每场战役,都展现了他出色的指挥才能,从不受任何的限制,总能发挥最大的优势与作用,他将重装步兵向两边分开,在狭谷中的步兵用盾牌互相连接,让车辆从上面滚过,配合默契。最终马其顿方阵毫无吹灰之力就将色雷斯人收服。

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之间的战斗,可谓是亚历山大征战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段过程。

虽说希波战争后,波斯战败,自此一蹶不振,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波斯依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军队依然远多于亚历山大带领的马其顿和其他希腊城邦组成的部队。

亚历山大大帝对战大流士三世

大流士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君主,有勇士的美名,处事公正,锐意进取,即位后波斯气象为之一振,但亚历山大大帝还是战胜了他。

亚历山大带领骑兵快速出击登陆小亚细亚,发起格拉尼库斯河战役,逐个击破,大败波斯军队,赢得了首战的胜利。

伊苏斯之战

伊苏斯之战时,波斯的军队人数是马其顿的三倍多。

亚历山大照例还是采取马其顿方阵,他作为右翼主力,亲自参与作战。

波斯的阵型大致相同,不过大流士同雇佣军位于中央阵地,进行指挥,同时还有骑兵和突击部队铁甲骑兵。

波斯采取防守状态,在马其顿方针前方的必经路段,做了埋伏,为了阻碍马其顿重装步兵的冲锋。

战斗开始前,亚历山大感觉方针左侧过于薄弱,于是在枪阵的掩护下,将右翼的一支色萨利重骑兵悄无声息地调到了左翼。

接下来正式战斗,亚历山大亲率近卫骑兵攻向波斯左翼,马其顿重骑兵成功突入波斯步兵阵线同步骑协同作战。

与之前调动的色萨利重骑兵拦住了对方的铁甲骑兵,他让近卫步兵攻击希腊雇佣军的左翼,又亲率近卫骑兵保持队形进攻大后方的大流士。

伊苏斯之战后,波斯失败大流士逃跑,在幼发拉底河以东继续统治,仅用两年的时间就又重建了一支军队装备之精良、战术之先进是波斯帝国一百多年来都没有的。

随着这支庞大的军队组建成功,大流士也再次卷土重来与马其顿开战。

高拉米加战役

这场战役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双方都投入了最大的兵力,波斯投入10万左右兵力,马其顿也是倾尽所有。

这一战大流士准备得极为充分,在战役开始前,大流士就下令填埋沿路的水井,并收割粮食、摧毁果园,坚壁清野不给马其顿以补给,同时他选择了更有利的高加米拉地区作为战场以逸待劳。

亚历山大明白这场决战的重要性,招募了许多兵力,重装步兵,紧密布控。亚历山大发起侧翼攻击后,波斯的战车首先冲来,波斯依靠精锐的兵力优势压制着马其顿。

马其顿的两翼都被敌人迂回包抄了,方阵步兵出错,出现了致命空档,大流士立即让骑兵进入空挡,波斯骑兵轻松就攻入了马其顿大营,劫掠了大量物资,但他们现做的是解救王室成员。

亚历山大并不在意大营的沦陷,不慌不忙,因为此时他的近卫骑兵和近卫军步兵还没有直接参战,他在等待最佳时机,当波斯左翼的阵型变化时,亚历山大出击了,他率军快速冲向中央的大流士,并进行斩首行动。

大流士驾车的驭手被标枪手击毙,很多波斯士兵并不知情,以为大流士被击毙,所以士气大减,一度混乱,最终亚历山大大帝赢得了胜利,而波斯帝国从此走向灭亡。

这两次战役的胜利,都离不开亚历山大大帝果敢的判断与精湛的战术。

古希腊是个充满英雄的时代

古希腊人对英雄的解读非常耐人寻味,首先,它是智慧的代名词,智慧隐含神谕的启示,理想的追求,谋略的远瞻性,和理性的控制力。

同时,英雄是勇气的最高表演者。勇气是个人品质的诠释和彰显,它意味着勇敢、忠诚、友谊、和献身精神。

古希腊的两千年历史,战争无数,无论希腊神话故事还是荷马史诗,无论修昔底斯的历史还是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战争和英雄是永远的主题。

他们总是把一个民族英雄当作神祗一样敬拜,在他们的宗教里,感谢神和感谢英雄是并列的,他们都会献上祭供牺牲。

古希腊人敬畏神灵的庇佑,常常自诩是为神而战,他们战前都要献祭和祷告,以求达到心理上和神灵的相通。

亚历山大的身份也不断地在变化

一开始的亚历山大是马其顿的国王,联邦的长官和科林斯的盟主。后来他变成了奥林匹亚神灵的儿子,阿喀琉斯的后裔。

到了埃及后,亚历山大又变成了埃及最高神阿蒙神的后裔。除了这些称号之外,亚历山大还根据被征服地区的传统文化,虚构出不同的身份,以便自己的统治。

公元前年,亚历山大去世,他没有留下遗嘱,也没有什么亲戚有能力去继承王位,所以这个围绕亚历山大建立的庞大帝国开始分崩离析。

围绕着这份巨大的遗产,亚历山大手下的将军们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继承者战争,因为他们没有王族血统,所以为了证明自己的权利合法性,开始从对亚历山大形象的塑造。

通过创作和亚历山大类似的神话,将亚历山大远征的图案放到了货币上面,因为货币和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所以成为了他们宣扬正统性的最好媒介,来激起士兵们的回忆和认同感。

后来的人们也为了自己的目的,肆意的改造亚历山大的形象,这对于亚历山大影响力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所以亚历山大人物形象的变化归根结底,不过是各个时代的人,为了自己的目的进行的主观创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ms/117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