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同学让我讲讲,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孩子,家庭教育方面注意一些什么。正好我在留言中看到龙应台的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这段话就可以送给成绩比较好的孩子。对这部分孩子来说,要从被迫谋生这个层次,进入到事业这个层次。什么是事业呢?就是龙应台讲的,这份工作在有收入的基础上,还要有意义,有时间,有尊严,有成就,有快乐。这工作可以丰富充实你的生活,而不是剥夺你的生活。
王尔德有句名言:我不要活着,我要生活。
这话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不想被迫谋生,我想快乐的工作。
中国现在失业率很低,找到一份工作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份事业。
怎么找到事业?首先在人格上,是主动的,进取的,有自己思考能力的。
很难想象一个只能被动接受安排的孩子能够有自己的事业。
一切都是被安排的。这不就是机器做的事情吗?当人工智能突破奇点(也许就是十几年的事情),这种被动安排的工作还能有多少?
所以学习好的孩子,要有危机感。学习不好的孩子,要有自信心。如果你发展出了独立思考能力,发展出了特长与才华,那么人工智能时代,你也许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今天刚看到一则新闻。刘强东演讲的时候差点晕倒。这人五天跑了三个国家,早饭午饭都来不及吃,结果上台演讲时体力透支。作为中国最有钱的富人之一,他这么拼为什么?其实他早已经超越被迫谋生这个层次,他现在追求的是事业。这就是事业最迷人的地方,可以让身家几百亿的富人为之废寝忘食,为之奋斗拼搏。
你花钱可以买来各种珍奇的物品,你能买来事业吗?拥有事业的人,本身就拥有无价的财富。如果你有一份事业,你的具体财富可能比不上刘强东这些人,但你的快乐未必比他们少多少。
事业是那个不用闹钟就可以叫醒我们的东西。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每天工作16个小时,比任何上班族都勤奋。他乐此不疲,因为这工作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一份事业。
今天这个时代,吃饭早就不是问题。现在幸福的最大来源就是事业。
事业的格局有高有低,有人的事业就是自我实现,财务自由,龙应台对孩子的期望,差不多是这个层次。但是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事业的格局更高一些,那么我们会否拥有更高质量的幸福?
马克思在17岁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在这篇文章中,他回答了这个问题: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本文结尾,也是最精华的一段: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所压倒,因为这是为人类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的事业,是把个人的幸福与千百万人的幸福结合在一起。这份事业,能够战胜困难,超越生死。伴随这份事业的,会是怎样一种高质量的幸福?我虽然没有体验过,但内心充满了向往。
所以一个成绩好的孩子,不要因为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最关键的不是成绩,而是立志。成绩如果是在志向的驱动下取得的,这种成绩就是充满正能量的成绩。如果这个成绩,是在别人的催逼下,为了迎合或者屈服别人的威权而取得的,这种成绩就充满了负能量。
为了志向而努力,为了事业而奋斗。伴随事业的格局越来越开阔。我们就有很大机会,去体验到那种被许多杰出人物孜孜不倦追求的,更高质量的幸福。
萧愚-11-5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