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F工作论文经济政治与地缘关系视

任哲/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

摘要

年7月13日,欧元集团与希腊政府宣布达成债务救助协议,要求希腊议会以立法形式批准关键领域的改革措施,并明确第三轮资金救助的先决条件是希腊必须同意实施一系列紧缩性政策。希腊问题表明,在由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金融治理机制下,遭遇金融危机的边缘国家很难通过与债权人的博弈达成某种兼顾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博弈各方似乎在进行一场“谁会先动摇”的游戏。

关键词:希腊债务危机政治地缘政治

年7月13日宣布的欧元集团与希腊政府达成的债务救助协议要求希腊议会以立法形式批准关键领域的改革措施,如精简养老金体系、扩大税收收入、促进劳动力市场自由化等,并明确第三轮救助资金规模约为亿欧元、期限为3年,救助的先决条件是希腊必须同意实施一系列紧缩性政策,包括移交亿欧元国有资产至接受欧盟监管的私有化基金。我们认为,希腊债务危机是经济、政治以及地缘关系三个因素的叠加,任何单维度的讨论都显得不完整。

1从经济角度看,希腊债务在没有经济增长的条件下不可持续

01

救助希腊就是救助欧洲金融机构

年希腊政府的债务总规模约为亿欧元。其中,国外债务约亿欧元,主要债权人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欧盟(EU)以及欧央行(ECB),其中最大的债权人是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图1)。自年以来,三大国际债权人IMF、EU以及ECB(也称之为三架马车)向希腊提供了约亿欧元的救助资金,而其中亿欧元用来偿还以前的债务,这包括救助希腊银行和其他欧洲金融机构,以及让债权人接受年的债务重组(图2)。时至今日,希腊的债务规模仍然与五年前相当,唯一不同的是年危机开始时希腊债务的债权人是银行(私人部门),而如今近80%的债务已由公共部门持有。实际上,整个救助计划与其说是救助希腊,不如说是救助持有希腊风险资产敞口的欧洲金融机构。

02

经济增长才能保证债务可持续

如果没有实质性的经济增长,希腊的债务无法持续。现实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两个。一是国际债权人对希腊现有债务进行减免。对比现有债务水平与希腊经济增长状况,希腊不太可能在没有债务减免的情况下还清债务。然而在谈判中,希腊总理齐普拉斯提出减免部分债务的要求遭到了债权人的拒绝。他们认为减免债务首先会遭到欧元区核心国家纳税人的反对,在各国议会将会面临极大阻力;其次,其他得到救助的国家也可能会要求得到同样的债务减免。二是希腊实施进一步的紧缩,通过增加税收和减少支出,实现财政盈余来偿还债务。尽管过去三年已实施了大范围、长时间的财政紧缩,希腊公共部门的债务占GDP的比重仍然高达%,实际GDP水平却与危机前相比降低了四分之一。公投结果也表明,民众已无法接受进一步的紧缩计划。然要继续留在欧元区内就必须实施进一步的紧缩才能达到债权人所要求的财政盈余占GDP4.5%的目标。

因此,希腊面临的困局在于,仅仅依赖救助不太可能让经济重回经济增长的轨道。经济增长需要实质性的结构性改革,包括精简政府公务员数量、放开行业限制、消除行业垄断并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劳动力市场弹性等。但更为重要的改革是必须终止希腊经济体中的大量特权,如船运业主、军队、东正教、各政治党派在经济与金融中的特权,以及大量岛屿在税收上享有的特权。但信誉丧失殆尽的希腊政府在民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能否实施这些结构性改革仍充满疑问。

03

希腊脱离欧元区未尝不是选项之一

仅从经济角度来看,希腊违约可以释放现有债务压力,更关键的是脱离欧元区后能使用自己的货币,至少会使希腊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工具和实施财政赤字的可能性,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结构性改革的时间表。在汇率和利率水平无法自主决定的条件下,欧元区成员国政府几乎没有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空间和工具。在稳定与增长协定(StabilityandGrowthPact)下,即使临时性的财政赤字也无法实施。希腊脱离欧元区固然会对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但使用自己货币的最大好处在于拥有贬值的自由,从而增加国内旅游和船运等产业的竞争力。阿根廷15年前所面临的情况与希腊的状况很相似,我们可以从两个国家危机前后的对比分析走出债务危机的政策选择。阿根廷债务危机开始于年,而债务违约则发生在年初,其债务占GDP的比重最高时达到%。同样,经历了大量的存款流失后(期间流失的美元存款约占其银行存款60%),政府实施了与希腊类似的资本管制,限制居民提取美元的数量,并且禁止海外转账交易。年年底,阿根廷新当选的总统宣布延期支付外债,且美元兑换阿根廷比索由1比1兑换贬值至1比3.5,年国内通胀率达到26%,但实际GDP水平在年就开始增长了。

当然,货币的贬值会带来通货膨胀,但这是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同时,希腊政府可使用适度的财政赤字政策来减缓过去几年紧缩政策给民众带来的痛苦。可以预见,债务违约会使希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从国际资本市场中获得资金,但某些私人股权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也许会视希腊为潜在的投资机会。

2从政治角度看,欧元区内部及希腊国内的政治角力使危机问题复杂化

01

欧元区内部长期的政治对立已蔓延至财政领域

欧元的固有缺陷,单一货币下财政不统一埋下了经济和政治动荡的祸根。欧元区成立后,各成员国使用同一货币并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但在财政方面,各成员国仍保持独立,欧盟预算和转移支付占比很少,仅具象征意义。尽管欧盟设置了赤字和债务负担的上限来约束成员国财政纪律,确保各国财政可持续,但这些规则并未得到严格执行,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德法两国率先突破限制。

在面对希腊债务危机时,欧元区国家为维护欧洲团结,一直不愿直面希腊退欧问题。欧盟虽然在谈判中一直强调改革和紧缩的重要性,但也一直表示将尽力让希腊留在欧元区。但这种团结始终存在裂痕,德国和法国的立场在欧元区峰会开始时就显得不可调和,德国政府明确考虑了希腊退出或者是暂时退出欧元区的可行性,而这一选项从一开始就遭到法国的排斥。欧元区这种由来已久的政策分歧也使希腊国内认为,欧元区没有决心让希腊退出,最后肯定会让步,所以希腊可以找到既不归还贷款、不继续紧缩,又能留在欧元区的办法。虽然短期内希腊还会留在欧元区,但年7月12日谈判中以德国、芬兰和荷兰为代表的国家的强硬立场,与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态度间的差异已经反映出欧元区内部长期的政治对立已蔓延至财政领域。

02

救助协议条款加剧希腊国内政治分歧

紧缩政策让希腊国内民怨沸腾,希腊国内左翼政治势力以争取债务减免和停止紧缩政策为主要施政承诺,在民粹主义的裹胁下获得政权,并以强硬姿态与“三驾马车”开展救助谈判,最终导致双方失去互信、谈判陷入僵局。而债权人与希腊达成的协议条款非常苛刻,基本上与左翼政治联盟年初选举时许下的诺言完全相悖。令人惊奇的是,尽管齐普拉斯给希腊带来了条件苛刻的援助协议,并且放弃了其竞选时承诺的反紧缩立场,但他在民众中的欢迎度却未受影响,KapaResearch最近的民调显示,齐普拉斯的支持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然而党内的分裂却不可避免,在年7月16日希腊议会针对欧元集团救助方案的投票中,执政的激进左翼联盟个席位中共有32票反对,6票弃权,前财长瓦鲁法基斯、能源部长、劳工部副部长和议会发言人等均投了反对票。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已经表示,将在议会投票通过后改组政府以寻求更多的支持。

3从地缘关系看,希腊是欧盟无法放弃的资产

01

希腊是欧盟能源战略的关键因素

希腊的地理异常独特,在南北方向上连接了北非与欧洲,在东西方向上处于阿拉伯地区和欧洲的中间地带,它是动荡的北非、中东以及巴尔干地区的交汇点。自二战结束以来,希腊所处的巴尔干地区一直是地缘政治争夺的舞台。希腊东部的爱琴海连接了地中海与黑海,其管辖下的海域也是苏伊士运河船只的必经之地。因此,希腊一直是欧盟国家进口能源的转运点。加之,欧洲能源经济命脉(天然气)供应的主动权受俄罗斯掌控,由乌克兰危机引爆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严重威胁到欧盟国家的能源安全。希腊所处的南部走廊,能够减少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供应多元化也能够帮助欧洲降低能源价格,故而也是欧盟能源安全战略的关键因素。

02

欧洲共同防御目标需要希腊

首先,希腊是非洲和中东非法移民进入欧洲的重要门户,一旦希腊局势不稳,难以阻挡偷渡洪流,这将令一直困扰欧洲的非法移民问题雪上加霜。其次,希腊不仅是欧盟成员国,同时也是北约成员国,其军费支出占GDP比重为4.3%,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履行北约军费支出承诺的欧元区国家。欧洲的政客们很清楚,欧元区其他国家的纳税人不得不为希腊过去财政上的挥霍买单。但同时他们也应该明白,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希腊为欧洲共同防御目标所做的贡献并没有得到补偿。毫无疑问,希腊是地中海东部地区重要的稳定力量,随着近年来北非和中东地区局势的变化,这一角色只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希腊不能保障地中海的安全,北约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欧洲人有理由担心,希腊局势不稳会使得外部力量可能借机利用希腊的弱势在欧洲扩大影响。

03

希腊与俄罗斯的关系提升其地缘政治地位

希腊与俄罗斯的关系使该地区的地缘政治问题更加严峻。共同的东正教信仰使希腊与俄罗斯间有着天然联系,激进左翼联盟在今年初赢得大选后,选择了亲俄的右翼独立希腊人党组成联合政府。抛开地缘政治因素外,很难想象一个极左政府会选择右翼政党组成联合政府。总理齐普拉斯就职几个小时之后就与俄罗斯驻希腊大使进行了会面。另外,新任命的外交部长也以亲俄闻名。这些细节都表明俄罗斯在希腊地缘政治角力中拥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力。俄罗斯从希腊新政府上台之后也与希腊越走越近,希腊在俄乌冲突中就曾多次反对制裁俄罗斯。特别是近期发生在乌克兰的冲突向欧洲人敲响了警钟,希腊在地缘政治上是欧洲不能轻易放弃的资产。

4结语

通过对希腊债务危机的跟踪和观察,我们发现,几乎没有任何人和机构在几个月前预测到希腊今天所面临的困局。希腊问题至少表明,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金融治理机制下,遭遇金融危机的边缘国家很难通过与债权人的博弈达成某种兼顾各方利益的解决方案。希腊债务危机中的博弈各方似乎在进行一场“谁会先动摇”的游戏,但不论结果如何,这一博弈过程没有双赢格局。在欧元固有缺陷下,欧元区注定还会迎来更多的经济与政治动荡。

(本文来自《中国金融论坛工作论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可点击转发,推荐给您的朋友,如果想了解更多资讯,欢迎订阅“成方三十二”

“成方三十二”致力打造为广大青年提供央行动态和金融政策信息、传播正能量的服务窗口

订阅方法:

点击右上角,在弹出窗口中选择“查看官方帐号”点击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好不好
北京主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ms/25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