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龙应台女士的天长地久有感

读龙应台女士的《天长地久》有感

机缘巧合,参加班主任培训的时候,翻阅了贺莹老师正在读的一本书《天长地久》,书的作者是个人很是喜欢的龙应台女士。回去之后心心念念,去书店找到了这本书,买回家,滋滋有味地读了起来。

一口气读完,收获很多,一时间,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端坐在电脑前的我,思绪万千。这本书,对我个人而言,是契合心灵的,可以让我停下脚步,想了很多很多,珍惜、旅程、坚守,这三个关键词在脑海中最是深刻。

一、珍惜

孩子长大了,他对父母的发问只觉得一个字,烦。养儿育女的人是否早就知道,当初做牛做马让儿女受高等教育,最后会换得他们从高处俯视你,不耐烦的对你说“哎呀,你不懂啦”?但是我们对待自己牙牙学语的孩子,却是无比的耐心,生怕漏掉他的一寸光阴。当初我们的父母,怕也是如此吧。对于孩子,虽然我们有无穷无尽的耐心和爱,但,却鲜少有时间,工作的繁忙,让我们很多时候错失了孩子的成长。所以拾起当下,对父母的耐心,对孩子的陪伴,都不能等蹉跎了岁月时光,再来追悔不已。上一代、下一代,和你自己,就是那相生相灭的流动的河水、水上的月光、月光里的风。希望有一天,我和我的父母,我的孩子和我都能有机会并肩坐在芦苇摆荡的河岸,安静的看白杨斑驳的黄叶飘落水面,看行云迅疾,流水无声。

二、旅程

旅程,就该是说走就走,既要有跟父母、孩子、爱人一起的,也要有独属于自己的孤独之旅。有时很羡慕,单位的小姑娘们,说走就走的旅程,三五成群,没有压力,没有牵挂,处处皆景,人人皆画,就像他们的朋友圈,美图、美景、美人、配上美文:我再也不会试图摘月,我要等这月奔我而来。让人不由感叹,年轻真美好。自从生完孩子,除了一次广州之旅,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游过,所以想出去了,一家三口来到了三亚,这次出行是没有赶任何景点的纯度假。定一个好酒店,看看海,吹吹风,挖挖沙,拍拍照,简单安逸融洽。回来之后,老公要出差,于是我跟着他一起去了北京,开始了一个人的旅程,十几天里,把北京该去的不该去的都游览了一番,记忆最深的是地坛和慕田峪长城。很喜欢天坛,除却个别热门景点,总体宁静幽远,七星石、祈年殿、回音壁、圜丘,是我喜欢的轴对称美,符合强迫症的精神需要,松树林有松树的淡淡香味弥漫,小文青树下坐坐,孤独寂寞就是美!作为女汉纸怎么能不来长城,在居庸关、八达岭、慕田峪长城中,选择了慕田峪,听说人少景美,但现实却是,排队两小时坐摆渡车,排队一小时坐缆车,还好路上遇到乌克兰小姐姐,我的三脚猫英语居然做起了导游,坐缆车遇到了北大教授,听他说长城的故事,旅途中的一个个故事悄然发生,感觉自己也成长了,独立性更强了!当然,和父母的旅程虽未开始,却也在计划之中。

三、坚守

无论是战争年代的那一辈人,还是现代的我们,以后我们的下一代,皆应坚守一种最起码的道德、责任,做教师请问一问你的初心何在?德国在希特勒统治时期,教师上课胆战心惊,一不小心就被学生举报,小则劳改,大则送命,所以最后学校的大多数老师也都成了纳粹,但有那么几位老师,就是不愿意走,他们怕,自己走了,德国的下一代再也没有说真话的人了,在这种大动乱战争背景下的这几位教师,他们所做的就是一种坚守,对道德和责任的担当。这让我想到了暑期在读的齐邦媛女士的《巨流河》,在大时代的变迁中,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每个人的心中都刻满了伤痕,齐邦媛的父亲倡导革命,改革教学,帮助一批又一批的东北学子完成学业,就连齐邦媛的母亲,一位旧社会的女子,都义不容辞的投身学生的服务之中,以至于齐家的腌白菜、东北火锅,成为一茬又一茬东北学子记忆中最美好的味道。齐邦媛本人也是在西南联大,度过了最美好的少女时代。无论是德国,还是中国,在那样烽火连天的时代,教育者们依旧坚持他们的初心,办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成长为有道德认知、有责任担当的下一代。现在的我们,对于教育的初心,是否依旧纯粹,我想我们需要扪心自问,做一位有担当、有道德、有责任、有热情、有文化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是我们不懈追求的初心。

龙应台的这本书,是关于生死的,是关于亲情的,是关于旅程的,更是关于教育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扇窗,但是那扇窗没有机会真正的打开。如果走不出去,他将永远不知道什么是诚实的风景、新鲜的空气。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开自己、家人、学生心里的那扇窗。惟愿我的孩子、我的学生跟我学会的:养成读书的习惯;不要不经思索就自动接受任何一种观念和说法。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病好
白癜风的饮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ms/41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