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丨孙绍振演讲体散文的现场感和互动性读

睡眠食物同时可以让我们更加美丽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qiujiu/24032.html

我和台湾孙剑秋教授主编的台湾高中国文课本第一、二册,经有关方面通过,已正式发行。我的分工是对每一篇选文作解读,此前在《语文建设》上发表的顾炎武《廉耻》的解读就是其中之一。应读者吁请,我将解读龙应台年在台大法学院的一次演讲,发表于此,以飨读者。

这篇文字显然是根据记录整理的,因为她问过学生是否读过鲁迅的小说,还有学生背诵苏轼的《江城子》中断,有人从旁补足。这种文章不是一般的散文,应该是散文中的一种,可以称作演讲体散文。

演讲体散文的特点为:阅读对象不像一般书面散文那样是不可预知的,而是很确定的(台大法律系的学生),是现场面对的。这与写文章不一样,不是在家里写好了稿子拿起来照本宣科,而是直接与读者对话。现场的听众和非现场的读者,是不一样的。非现场的读者,可能因对你的文章不感兴趣、读不下去而去做别的事,过一阵子有了耐心再读,或者干脆不读,这样的人就算占到百分之八十也并不可怕,且并不影响你文章的质量。演讲却不同,要把听众注意力高度聚焦到自己身上来,如果不是所有的,力争百分之九十,至少是百分之八十以上。不能是百分之五十,也不能是百分之六十、七十,因为剩下的那些人就会在你面前表现出对讲话不感兴趣,客气一点的打瞌睡,懒洋洋,东倒西歪,用身体语言表示不满。这对演讲者的情绪是会造成影响的。当然,精神坚强的演讲者可以装作没有看见,但是,不客气的听众会做小动作,窃窃私语,那蜜蜂一样的声音,不能不对演讲者的自信心造成干扰甚至打击。相反,如果演讲者能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听众注意力凝聚起来,就会形成一种心领神会的氛围,或者叫作“气场”,那百分之五的人,也就不知不觉地被裹挟进来,要想做小动作也不敢。这样,演讲就可能达到一种互动、共享、共创的境界。

演讲的开头是很重要的,因为进入会场的人各式各样,带着各不相同的喜怒哀乐,演讲者一开头绝对不能讲一些对听众感觉没有新鲜感的套话。龙应台显然深谙此中堂奥,一开头就出语不凡,耸动听众的视听:

今天面对的你们大概二十岁;在二十五年之后,你们之中今天在座的,也许就有四个人要变成最高行政官员的候选人。

这显然是夸张的,没有确凿根据的。但是,把特殊听众捧得这样高,对本来精神并不很集中的听众就有一种耸动性。当然,光这样捧还是有点玄,接着,龙应台说:

但是昨天我听到另一个说法。我的一个好朋友说:“你确实应该去台大法学院讲人文素养,因为这个地方出产最多危害社会的人。”(笑声)

这是把听众贬低了一下,贬得这样离谱儿,带有相当的刺激性,听众中却发出了笑声。这说明大家心领神会,显而易见,这是虚拟的,带着开玩笑性质的,但又不是胡说八道,而是有相当的根据。因为台大法学院的确出了许多坏蛋政治人物。接着她说下去:

二十五年之后,当你们之中的诸君变成社会的领导人时,我才七十二岁,我还要被你们领导,受你们影响。所以“先下手为强”,今天先来影响你们。(笑声)

“先下手为强”,本来指敌对方面突然凶狠地出击,这话更带刺激性,但在现场却引发了笑声。这是因为意义发生了“错位”,反其意而用之,不言而喻,不是敌意的,而是友好的。不达到非常友好的程度,是不敢这样讲的。文章在“先下手为强”处加上引号,就是为了提示这一点。龙应台就用这么夸张的“扬”和离谱儿的“抑”以鼓动、刺激,达到了三个目的:第一,让听众忘掉各自不同的心绪;第二,对自己的题目怀着极高期待;第三,营造一种现场共享的趣味,不是一般的情趣,而是诙谐的趣味,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幽默。幽默引发了两次笑声。笑是心灵与心灵之间最短的桥梁,两次笑声,不但一再缩短了演讲者与听众的心理距离,而且构成了演讲者与听众的互动。

演讲不同于写文章,最关键的就是与听众交流和互动。听众不是读者,不能仅仅被动地听,而要有主动的参与。演讲者的任务是要把他们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听众的笑声,意味着讲者与听者从心灵、声音、表情的交流和互动,是演讲者追求的最高效应。

演讲和散文有相同的一面,这大家都知道了,但又有不同的一面,也就是所谓“气场”效应。许多人士尚未自觉意识到这一点。例如有些课本,在“问题与讨论”中,这样提出思考题:

作者认为文学最重要的功能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所谓“看不见的东西”指的是什么?

人文素养与人文知识有何差别?请谈谈你的看法,并举生活中的实例加以印证。

这当然不错,但把演讲和散文(甚至和议论文)当成了一回事,完全忽略了演讲的特殊性。这在口语交际,特别在公共演讲(在美国中学叫作publicspeaking,在大学叫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ms/46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