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美文赏析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龙应台是寂寞的。

中年的龙应台目送父亲的逝去、儿子的远离,面对母亲的衰老,她的内心是苍凉的。七十三篇散文,《目送》为首,文集也以此命名。一个细节,跨越了三代亲情,涉及生死大问。“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个段落在文中重复两次。痛楚、无奈、隐忍、不舍……情到深处,却分外内敛、平和。再看《山路》一文,“你们知道的是我的歌,你们不知道的是我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对你们并不重要”,老朋友蔡琴的一句话触动了龙应台。她想到,他们这代人错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虽隔数里,却声气婉转相通。艰难行走中或怒目而视或相濡以沫,可个人内心最深的寂寞又有谁能帮助释解呢?一人寂坐时,龙应台常想到晚明的张岱。张少时声色犬马,疏狂不羁,而老时国破家亡,避迹山居,回首往事,恍如隔世。张岱写西湖看雪,“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于是,龙应台感悟到“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正是寂寞,使龙应台变得更加沉静、深邃,使她看待人生更加豁达、通透。她的笔,触及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哀而不怨。对宇宙的寥廓和生命的短暂,于惆怅中仍抱有一种“孤独面对,素颜修行”的积极和坚定。   

龙应台是悲悯的。

《野火集》中犀利冷峻的龙应台和《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中款款深情的龙应台是同一个。因为悲悯,充满着对生命的尊重。在公共领域针砭时弊风骨凛然,在私人的情感上,对亲人、朋友乃至身边物事都温情脉脉。在《目送》中,刚和柔,感性和知性,宏大和细微得到更好的融合。读一读《金黄》,不妨细细体味这些叙述:“但是那香气,因风而来,香得那样令人心慌意乱,你一定要找到肇事者。藏在南洋杉的后面,竟是一株柚子树。不经许可就喷出满树白花,对着十里之内的小区,未经邻里协商,径自施放香气。”“一星期之后,香气又无端被收回。若有所失,到街上行走,又出事了。一朵硕大的木棉花,直直坠下,打在头上。抬头一看,鲜红的木棉花,一朵一朵像歌剧里的蝴蝶夫人,盛装坐在苍老的枝头,矜持,艳美,一言不发。”多么鲜活生动,情趣盎然的文字!这不仅仅因为拟人手法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无处不在的生命意识、平等意识。《新移民》从自己院落里那几只偷食的浣熊写起,写到一九三四年,时任德国森林部长的戈林曾经批准把一对浣熊送进德国森林,为了“增进德国森林的多样性”。后来,他变成了纳粹德国的空军元帅。“在下令‘终结’犹太人的文件上,戈林的签署是最高官阶。“懂得森林需要‘多样性’的人,却不懂得人的社会也需要‘多样性’”。轻轻一叹,却有千钧之重。其实,书写的对象并不在于大小。只要有丰沛的学养,有悲悯情怀,宇宙观之大,看一切都会睿智、深刻。   文字来源:jitaixia_3nre6微博

美文摘要: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所谓了解,就是知道对方心灵最深的地方的痛处,痛在哪里。

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想把这些话说给你听

如果有机会

编辑

单质

n

有种有料有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lazx.com/xlms/55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