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龙应台脸书“龍應台-LungYingtai”
周末午夜,酒吧里挤满了欢笑的人,StevieWonder“HappyBirthday”的歌声漫溢到街上来,我先看见火星四溅然后才看见他。
繁华的城市是一个灯光全亮的舞台,舞台下面没有光的地方,总有人在工作。
他弯着腰在磨亮电车的铁轨。
维也纳的电车铁轨总长.3公里,1年承载3亿个上上下下的乘客。
在深夜里弯腰磨亮铁轨的劳动者,我用沉默的眼睛致敬……
这是谁?8月20日下午5点左右在台北捷运往芦洲/回龙的车厢里站着读《孩子你慢慢来》?
朋友拍下这张照片传来。我说,“想找到她,送她一本签名书。”
“为什么?”
为什么?嗯——让我想一想……
诺贝尔奖得主智利诗人聂鲁达曾经写过一个童年经验,这个经验给他印象之深,塑造了他对文字和艺术的根本认识。
有一天,当小男孩聂鲁达在家后院玩的时候,发现围篱的一片木板上有一个小洞。看不见围篱的另一边,但是显然另一边发现了他的存在;一只小孩的手从洞里伸了出来,手里抓着一只毛色陈旧的玩偶小绵羊。他靠近时,小手迅速缩回去,留下了绵羊。聂鲁达把眼睛靠近洞,已经看不见人。
小聂鲁达回头冲进屋里,拿了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颗黏满松脂的裂口松果,放进洞里。
他从没看过那只小手的主人,此后也不知那是谁,但正因为如此,“这个经验使我第一次明白了一个珍贵的概念:不管怎么样,人类是相依靠的。我用一个有树脂和泥土香气的东西去换得人与人之间的兄弟情感。小时候把松果放在那围篱边,现在把我的文字放在我不认识的人们的门边,是一样的事。”
“为什么?”……不就是在人家门口放一枚有松脂香气的松果吗?
致龙应台
龙应台老师:
我是那一个在捷运上拿着《孩子你慢慢来》的女孩,很惊喜自己能被老师您发现,我也只是您万中读者之一,能够有这样的机会,真的非常荣幸!我是一个爱画画的人……
我第一本阅读的书是《目送》,国三时平常考考卷最后一篇阅读题组摘录了目送的其中一段,还记得是:“我慢慢地、慢慢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并没有经历过与亲人分离,也没有目送过家人,但是这段句子却深深的让我心痛,不愿意就因为这么一个句子而流泪,于是去图书馆找了这本书,带回房间里看,怕被妈妈看到自己读着这样故事的书而哭泣,我希望自己能让她感受到,即使她一再的目送我,求学,工作,结婚,我也会再回来,追着她离去的身影。因为我纯真的认为,父女母子一场,可以在我们的家庭中改变。
前几天姊姊整理房间时,看见地板上的书堆,发现火红书皮,上面写着“龙应台著”拉回了我国三那段躲在房间里哭泣的日子。龙应台老师的字句,总是能简单的描绘那些美丽的回忆,我经常思考着为什么要生小孩,更不能理解妈妈为什么要生下我?是什么原因让妈妈们愿意奋不顾身的为这些没头没脑的小生命卖命?读着读着,虽然还未读完,但是至少读到这儿了,觉得想生孩子了……
老师放在我家门口的松脂香气的松果,让我品尝到人生的不同境遇与惊喜,能有这样蕴含感情与人生历练的书本流传于世上,是如此幸福的事!人们的确是相互依靠而生活着,而龙应台老师让我了解字句不是无聊空虚的,了解孩子在一个母亲眼里是什么样的重量,希望自己未来也能使人依靠在自己的画作中,带着生活经验与情感,诉说给其他人听……
再次谢谢龙应台老师能注意到我这么渺小的读者,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作者互动真的很高兴。如果真的能得到老师的签名书,大概是这辈子莫大的福气吧!
(我是那一个在捷运上拿着《孩子你慢慢来》的女孩……)
龙应台回信
我觉得捷运那张照片里的你,好帅——虽然看不见脸孔,但是所有的细节,包括衣着的呈现、身体的语言,都在告诉我:这是一个心中有想法、身体有个性的女孩。
你的画,以后也将是散发着松脂香气的松果,落在树下、被孩子拾起收藏、转送,这世界上所有的作品都是带着香气和温度的松果。
很高兴找到你,请给我你的地址。
应台
我们这一代女性,很可能在我们之前的几百代的女性,小时候跟同伴一起洗澡时一定各自把身体包住、遮住。身体,尤其是身体私密之处,是不敢给别人看,也不敢自己去看的。自己私密之处究竟长什么样子,恐怕很多女性终其一生都不知道。
最近法国人用3D做出女性的阴核,拿来给小学生上性教育。杂志刊出“白痴的阴核指南”,艺术家设计了阴核项链。我倒觉得阴核形状如花,项链若是用淡淡的樱花色,应该很美。还可以做钥匙环、耳环……某些进步机构的logo?